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小六生日快樂。

在「創世紀」中寫著上帝花六天創造世界,而第七天創造人類
而人類很驕傲的認為上帝是為了給人類一個舒適的環境,先創造自然界,進而再創造人類
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人類哪來的這種自信
人類或許只是上帝創造世界時,把沒用完的材料拿來用而已
我在想,上帝其實並不是真的想創造人類這項產物,只是單純不想浪費材料而已

想想,西方國家經常把「7」當作吉祥的數字,把「6」當作有缺陷的數字
那也是為什麼在拉霸看到「777」會是中大獎,而看到「666」就像看到魔鬼一樣
西方人把「7」視為吉祥數字是因為上帝花七天造人,而三個七表示非常吉祥
那「6」呢?表示不足七,有些微的缺憾,而三個六在一起,就表示極度缺陷
也就是為什麼西方人把「666」當作是惡魔的符號

若「6」表示的是自然界,而「7」表示人類
那麼人類一直都把自然視為敵人,才會不斷地破壞、蹂躪
「人類立於自然之上」,這句話並不是人類比自然界優越,而是沒有自然,則沒有人類
於是人類不斷地對自然進行破壞和攻擊,只會讓自己更快失去立足之地
創世紀想說的,和人類所理解的,似乎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那天,我和大姑姑去谷關爬山,在最後下山的路上,姑姑問我有沒有聞到桂花的香味
我說沒有,完全聞不到味道,即便我鼻子湊到桂花旁邊,還是聞不到
那姑姑後來又問我喜歡什麼花的味道,我說梔子花
我還記得她的回答,這個答案令我印象深刻,她說:「你們年輕人總是喜歡濃郁的花香。」

昨天躺在床上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這件事
梔子花的香味算是濃郁嗎?的確曾經有那麼幾次,我是覺得它很刺鼻
可是,對我來說它的香味已經算是很清幽了
抑或是,真的像姑姑說的,濃郁的梔子香氣聞久了,就再也聞不到比它更清淡的氣味了

試著想起一個人,卻發現腦海沒辦法浮現任何人
我才知道,原來有可以思念的目標還算幸福,連思念的對象都沒有的人,才叫悲哀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Love cannot dwell with suspicion.」

那天回二中的時候,我騎摩托車去
我在騎車的時候沒什麼感覺,當我發現的時候已經騎超過時速六十了
那時候心裡只有一種想法:「好慢,再快一點」
就這樣一直催油門,直到我發現時速超過法定標準為止

從以前就是這個樣子,總是很喜歡高速行徑的速度感,那種感覺令我愛不釋手
喜歡速度感這件事,或許是從搭我爸的車開始培養的吧
小時候做我爸的車,一開始會覺得很怕,因為開得很快,又時常加速切換車道
坐久了,就漸漸習慣這種速度感,到後來在沒有那種速度感的車上,我都沒辦法睡著
這是一種病嗎?我也不知道。總之,這種習慣都是我爸的車速養成的
我喜歡這種迷失在速度的感覺,彷彿世界是靜止的,只有我一人在動作

這麼多年來,我還有個壞習慣,就是經常會「忘了呼吸」
總是要等到喘不過氣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原來忘了要呼吸這件事
不過我也會忘記吃飯,也是要等到肚子餓的時候才會發現
這兩件事的共通點是,都是要等到身體感覺到難受的時候,我才會發現
身體的難受是一種實體的難過,所以可以靠實體的行為去消除
但是心靈的疼痛呢?我只有試著無視過,沒有試著去消除

還記得某天,我在看一隻MV,裡面提到了「賽姬」這個名字
我查一下這個名字,後來才知道她在神話中和邱比特是戀人
再稍微把他們的故事看了一下,才明白他們兩人的因果關係
看完故事,我一直想著邱比特在最後說的那句話

從以前到現在,科學告訴我對事物要存質疑,並試圖求證
可是邱比特在最後說的那句話,卻似乎顛覆了科學教我的事情
所以我又不明白了,如果科學沒有錯,邱比特也沒有錯,那這中間哪裡錯了?

「當賽姬(心靈)存有懷疑時,愛情(邱比特)根本無法安棲。」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勇敢是即使眼前模糊了視線,也得強迫自己往前走。」—Septem Hill

這次跟Gary去三峽老街,突然有種人事已非的感觸
也不過就一年的時光,真的什麼都變了樣
一切都在改變時,回頭發現沒變的只有自己
當時間的流沙試圖掩蓋過去時,我傻傻的站在那,撥開那些沙子
於是回憶不曾隨著時間在我腦中被埋葬

在檞寄生中提到了「傷心」和「思念」的動作
那我想,我那樣的行為應該是一種叫做「掙扎」的動作吧
掙扎是什麼?掙扎就是你明知道做了也無法改變什麼,卻還是重複的一直做
還記得天險刀藏在殺章袤君的時候這麼說:
「人在面對死亡時候,總會作出很多掙扎,我了解這點,所以我陪他掙扎。」

掙扎的過程是痛苦難當的,一個人真的不好受,所以應該誇讚天險刀藏是個好人嗎?
我在想,這些日子到底又是誰,或者是什麼在陪我掙扎?答案是,沒有
以後得一個人過的日子還多著,如果連掙扎都要人陪,那未來不就離不開任何人?

我知道時間總有一天會連我都一起掩埋
所以我只是希望能在那一天之前,依舊保有自己對於過去的記憶
直到時間對我說:「掙扎結束。」

「勇氣是知道前路即便視線模糊也得往前走,還是選擇了這條路。」—Septem Hill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從梔子花香消失的那天到現在,到底經過了多少日子,我沒去細算過
畢竟入秋了,還得再等到明天的春末夏初才能再聞到
雖然這些日子經過的時候偶爾還聞得到殘存的香氣
還記得胡胡的簽名檔,那句話到現在我才能真正體會

「有些事過了,即便你飆再快也追不回來。」

下班回到宿舍,一開房門的那刻我突然想到了,想到了關於我所想要的「幸福」的想法
我對於幸福的描繪,就是在回到港口時,可以有說「我回來了」的人
而他也歡喜的迎接我的歸來,當我離港時,可以有個說「再見」的人
並且殷切期盼著我的歸來,這大概就是我對幸福的描繪
然而我有的,只有一間空屋,一身疲憊,和一堆不知道該向誰說的話語

最近重新把獵人複習了一遍,看到尼特羅從年輕時對自己的修煉
他對於自己訓練,是每日「一萬次感激的正拳」,正拳我還懂,感激是什麼?
當然,我實際上試了幾天,我大概揮出三十次正拳就已經氣喘吁吁了,更別遑論一萬次
而我的疑問在於,關於「感激」這件事,正確的來說到底是要做些什麼?
我實在不清楚,因為關於感激這個動作,我從來沒實行過
我也不清楚,帶著感激的修行和沒帶感激的修行,修煉完的結果會有多少的差異?

有時候同一個動作在不同的事情上會有不同的難度
理論上,這是一個早就應該知道的事情,不過我還是到現在才明白
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很該死,雖然這是大多數的時間內都這樣覺得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日子在過真的很快,一個發薪日接著一個發薪日
以為上個禮拜才發薪水,沒想到又要發薪水了
沒人提醒我,我真的不知道一個月又這樣過去
而這個禮拜又到了我的生日,讓我重新意識到一年又過去了

還記得,去年生日前夕在霸味薑母鴨慶祝
我許了三個願,一個是給在座的所有人一人一個願望,第二是要賺大錢
關於第三個願望是不會到來的2014年1月29日
沒一個願望能實現的呢,果然願望這東西都是說說而已

我試著證明了一些東西,關於樂觀和悲觀
有人說,我證明的方式太過狹隘,限制太多
所以認為我推導出來的結論是有問題,而不能稱為真正的證明
但我並不認為是這樣,這就像科學一樣,巨觀看不出來對錯,就微觀去看
微觀下必然會有所限制,不可能像巨觀時的環境一樣

就像微積分在積一個曲線面積一樣,只能將其切成極細微的距離去算面積
但那距離卻是以直線去求解,而非巨觀時所看到的曲線
因此積分也只是一個相當接近的值,而非一個絕對正確的值
只是在科學上,我們認定算出來的是一個十分趨近「正確的值」的值

再說,巨觀要對,也要它底下所有微觀的分子都對才可以
那也是為什麼費馬大定理這麼多年來只能被部份證明,而非完全被證明
證明一部分,只能表示在該部份的情況下是對,並不表示所有情況皆對
換句話說,只要巨觀中一個分子是錯的,如果以巨觀做結論便是錯的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當你用一只手指指著他人時,別忘了另外四只正指著自己。」

這件事想起來已經好一陣子了,趁這次回家還記得,我把它翻了出來
那是一隻玩偶,一隻老虎的玩偶
我還記得那是我國二時所拿到的生日禮物,是怡君和逸柔合送的
隔天,昌也拿到一隻玩偶,沒記錯的話是一隻豬
不過昌拿了什麼跟我沒有關係,我只需要知道自己得到什麼就好

到現在應該已經有十多年了吧,表面是髒了點,不過並沒有破洞之類的
當初他們會送我老虎,他們是說因為我很容易生氣,而且生氣又很恐怖
所以送了一隻老虎給我,說這隻老虎就是我的象徵
因此那時候我看到昌拿到豬時,我納悶了很久,直到現在還是想不透
或許下次有機會再一起吃飯的時候,我會提問吧

那隻虎對我的意義是什麼?並不是送我的人很重要
而是這隻虎,在現在我的心中有另一個存在的意象在那
於是它就變得很重要了

我反覆思索了沙舟說的話,那句教人「忘記」的話
我承認一開始按照那句話去做的確有效,可是到後來我發現越來越沒用
或是說,到了後期卻變成了反效果,也就是印象越來越深
我不知道是我做錯了,還是沙舟教的不完全
我沒有辦法說絕對是誰的問題,因為這不是數學或是科學有明確的界線在那

「凡人可分男和女,傷心豈分左與右?」—方荃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星期五從台北晶華酒店吃完下午茶回來
有些人覺得還不錯,對我來說,這下午茶真的沒什麼特別好吃的
因為我沒打算直接回板橋,所以我坐Bruce的車一起回公司
車上有Bruce、Sophie、Jack、Stanly和我
我在車上講了一個笑話,一個去年尾牙發生的笑話
正確的說,應該是在尾牙前和尾牙後的蠢事

這件事,已經被Weiting和Peter提過很多次,提到應該已經可以麻木的程度了
所以我自己說起來倒也是挺輕鬆的,當然大家也是笑得很開心
不過Jack補上一句:「人家講得那麼輕鬆,其實心裡在滴血欸。」
的確,應該要麻木的,可是在講得時候心頭還是悶悶的
在加上七月底那件事,我到現在一直都沒辦法釋懷

我還是放不下關於過去的事情,不論事情過去多久
不管這中間發生什麼,我都會覺得是我做錯了什麼,即便真的沒有對或錯的問題

而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我想起了一些事情
我想起了好久之前在BBS的系版上面發生過的事
那時,我貼了一篇文章,至於文章的內容已不可考,我也早忘了
我記得的是,那時Ivy好像有在下面回應一句話,後來我一肚子火,把文章內容全刪了
我不知道回應者背後的表情和心態是什麼,只看見回應的文字,和「我理解」的意思
只留下一句話:「這樣你高興了?」

就像七月底的事情一樣,她看不見我文字背後的表情和情緒
雖然有很多事情自己早就經歷過,可是做事的當下就是想不起那些經驗
而也有很多事情,得自己經歷過,才知道別人經歷時的心情
常常會說自己懂那些感受,沒錯,可是「體驗」和「懂」卻完全是兩回事
所以我現在都盡量不再說那些「看不見表情的言語」,省得傷人又讓自己難受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唸了學士認為自己什麼都懂,唸了碩士才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

以前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雖然有些貼切,不過那時也只是當笑話看
而事實上我的確也是這麼過來的,不管是念學士還是碩士都一樣
漸漸的我發現,原來這句話不是笑話,是實話

就像在念小學、國中、高中,考試的題目都是有既定的答案存在
只要套入上課的公式,寫出算出的答案,就一定有分數給你
可是我們從來沒去管那些公式背後是怎麼來的,即便老師有講,也從未認真理解
從大學以後,碩士也好博士也好,考的題目都變成申論題
很多題目沒有所謂標準答案,只是單純想看你心中的想法看邏輯是否合理

我們太習慣有一定答案的問題,遇到了沒有一定答案的問題反而不會回答
不是我們變笨了,也不是我們變得什麼都不懂了
而是我們遇到的題目再也沒有所謂「既定的答案」了
但我的答案都有邏輯,而且也合理,但卻往往得不到分數
於是我變得不再喜歡回答任何問題,或是以不知道作為回答

有時候不是我們不知道答案,而是即使回答了也不會有人滿意
而有時候,連問問題的人也不知道他自己的答案是什麼

「唸了博士才知道很多事情連教授也不懂。」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天氣一開始冷,我的身體就越容易感到飢餓
相對於夏天那種隨時隨地都有的飽足感,我應該開始像隻熊一樣開始儲糧過冬
就像現在一樣,即便吃過晚餐還是有著強烈的飢餓感
別問我有沒有吃兩個便當,因為我沒有錢

腦中突然一片空白,不知道原本想寫的東西是什麼了
關於腦中空白這件事情,不知道從多早以前開始
是兩個月前?半年前?還是一年多前?
我記不得確切的時間了,只知道這個症狀一直持續了好一陣子

我經常在這提起「心中的大洞」這件事
雖然知道要填滿它,可是我實際的作法卻不是這樣
一開始,我在大洞周圍築起籬笆,那籬笆內只有我一人
我只是呆坐著看著那個大洞,什麼也不做
當有人跨進了籬笆,我會不顧一切的把人趕出去,然後開始築起更堅固、更高的城牆
那圍籬有個名,叫「戒心」

在我呆坐在裡面的時候,我期盼有人能進來
我不期望他能帶我出去,只希望有個人能跟我說話,排遣空虛
可是當人真的進來時,卻又死命的把他趕出去,因為那不是我想等的人
我知道我很挑剔,不管對任何事物上,包括人
我總是有一套我自己的準則在那,沒有將就,也不能將就

那不見底的深淵,只曾聽見風聲,和自己說話的回音
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從另外一頭過來

之前,我聽過一種說法,它說:「每個人一生的眼淚數量都是一樣的。」
這讓我想起了千瀨也說過類似的話,只是她說的是心跳數
它後面是這麼說的:「是不是現在多哭些,以後就少難過點?」
如果要我以一個科學的角度去詮釋的話,結論只有一種:「不會」
你要我以不科學的角度去想嗎?這種不科學的想法還是交給你就好了

「滿溢的不只有空虛,還有思念。」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信不信我們早就註定,要一起沿途看風景。」—「心情」

這次,我再來分兩類人,一類是悲觀,另一類則是樂觀
樂觀的人相信對自己有利的消息,不相信對自己不利的消息
而悲觀,恰好相反

我是悲觀的那種人,總是沒辦法隨意相信任何對自己有利的消息
所以除了親眼看到,或是證實,不然我沒辦法相信
就好比今天要升我的職位,我也要到人事命令頒布的那刻,看到位階的確上升,我才相信
但若是今天是要我走人,那我大概老早就已經在收東西了

入秋了,天稍微涼了
過了中秋,接著就開始期待年底的尾牙了和明年的春節了
可是到底要期待它什麼,正確的說是:還有什麼好期待的?

我知道要把心中的大洞給填滿,人生才會滿足和快樂
但不管怎麼填,卻越填越大洞
理論上,我應該相信填洞這件事情是對的,可是執行的結果卻正好相反
所以,是想法沒有錯,但某個環節作法錯了,只是沒人告訴你錯在哪
如果自己一輩子都沒有發現,那就一輩子都填不滿

其實,一個人填不滿,可以再找個人幫忙填
問題是,找得到願意的人嗎?
如果人可以直直的活著,又為什麼要拐彎抹角呢?
那是因為人心沒辦法接受人直直的活著,所以才要拐好幾個彎

「思念已經突破瓶頸,再也無法且走且行。」—「心情」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在看瀏覽新聞的時候,看到那麼一則引人注目的標題
點進去看,是一則關於一名老師留給學生的作業
原文是這樣的:

最後の宿題 提出期限な

「幸せになりなさい」

君たちが宿題を出す頃に,おそらく僕は天国にいるでしょう
急いで報告に来るな,ゆっりでええから
いつか面とむかって「幸せになったて」と「きたせてください」
待ってるで

我只看得部份的意思,而看了底下新聞附的翻譯後,感覺跟我想的差不多
不過還是用別人翻譯比較流暢:

「請一定要快樂」

當你們準備繳交這份作業時,我可能已經在天堂了。
別急著趕報告,慢慢來沒關係,
但是有一天,請你們一定要告訴我,「我做到了,我過得非常快樂。」
我會等你們。

我應該慶幸他不是我的老師嗎?因為哪天我去找他的時候一定很難交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忘了「要快樂」這件事情,甚至連怎麼做我都不知道
當我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活了這麼多年的同時,也正有著一群人單純只為了生存而努力
從來沒時間去思考「為了活著什麼」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光是活下來就已經相當吃力了

這個作業真的很難啊,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唯一會拿零分的作業吧

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到底是睡不著而想很多事,還是想很多事而睡不著?
這是一個蛋生雞或是雞生蛋的故事,雖然科學已經下了定論
可是我還是不知道我的問題到底答案是什麼

那天晚上我做了個惡夢,雖然我記得的夢都不會實現,可是我還是很怕
正因為不是我自身,所以才令我害怕
不是我不害怕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而是相對於自己有著更重要的人

那天晚上烤肉,我說了那麼一句話:「女人愛聽實話,也愛聽讓自己高興的話。」
說完這句話,我這麼想著:「可是這世上就是沒讓女人高興的實話。」
所以Weiting和Peter說:「那不會說善意的謊言喔。」,所以我選擇了開玩笑
然後,開玩笑也是一樣的結果,所以我相信一定是人的問題,大概是只要是我就不行
還好,還好名薪有個可以容忍他白目的女朋友,真是可喜可賀

Michael出國了,三個月
手上的案子大概也做的差不多了,剩下都在解bug
沒有新的案子接手,現在去公司都在等下班居多,然後White也要離開了
看來這裡真的沒辦法待下去了,雖然大家人都很好,但公司對員工很差
關於「共體時艱」這句話,我已經不想再聽了

不管經過多少時間,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一直都是那個「愛生氣的男孩」
也記得那個父親在故事最後說的話,於是我現在做事前盡量提醒自己別去傷到人
也會在夜晚躺在床上的時候看看自己身上的釘痕
看著自己身上的釘痕,才會想起自己以前是如何在別人身上留下傷痕的
有些傷,知道是自己造成的,而有些傷則根本不知道

「即便你拔掉釘子,傷痕並不會因此消失。」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Be pure .」

在很久之前我也提過,我喜歡把數學、科學上的理論套到人身上
也許會有人覺得這樣不合理。他們的觀點是:「人不是數據」,沒辦法這樣套用
可是回頭想想,數學、科學又是誰制定的?不也是人嗎?
人如何去制定這些?一定是就自己成長環境、行為、習慣,和觀察到的現象去制定
也就是說,科學就某些程度上一定是貼近人性的
若科學在某種程度上是貼近人性的,卻說無法將科學的理論套到人身上,這不是矛盾嗎?

我看到很熟悉的一句話,那寫著「莫忘初衷」
第一次,我在小六的blog看到,第二次,在小六的PTT簽名檔看到,不過是寫英文
第三次,也就是最近這一次,我在一個Model的貼文中看到這句話
到底這句話提醒我什麼?是我忘了什麼嗎?我不知道

「莫忘初衷。」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男人和女人對於事情的感動點不一樣,我想這是多數人都知道的事情
不過共通點是,都是針對「情誼」上的,只是情誼的種類不同
男人通常只對男人的友誼,而女人則有很多,但絕對不會在男人的情誼上感動
男人通常只為死別而傷心,但並不會為生離而難過
而女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會難過,因為女人太過感性以及情緒化

在海賊王Z的最後,前海軍上將「捷風」面對著自己的學生,為他們「上最後一課」
那些身為上將、中將的學生,當下又是抱著什麼心情去看這件事
他們難過,因為他們必須看著自己的老師在自己面前受苦,可這還不是最難過的
更難過的是,他們必須看著自己的老師受苦卻不能伸出援手,但這也不是最難過的
最難過的是,他們必須親手殺死曾經栽培自己多年的恩師

最後,所有教過的學生,只有黃猿一個人對他發動攻擊,其他人只是看著
有人說黃猿從以前和捷風的關係就不好,所以毫不留情的發動攻擊
我想一部分或許是這樣,另一部份,我想這是對捷風的敬意吧

那些學生們各個都是經歷過大風浪,類似那天的場面也見了不少次
只是這次所面對的敵人是曾經栽培過自己的老師,只能看著眼前的老師在戰鬥、在受苦
我猜想,這大概是這些人這一輩子第一次感覺到如此無力吧
也難怪在黃猿攻擊捷風時,帶過了鬥犬中將留下眼淚的畫面
不知道這畫面弄糊了多少男人的視線

男人看這部片會很有感覺,尤其是電影的最後片段
但女人只會覺得有點惆悵,但不到感動的程度,然後就沒額外的想法了

「男人就是要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勇往直前,這樣不是很帥嗎!」—青雉「海賊王Z」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海は見ている 世界の始まりも
大海在看著 包括世界的開始

海は知っている 世界の終わりも
大海都知道 包括世界的末路

だからいざなう 進むべき道へと
所以邀請人前往該進之路

だから導く 正しい世界へ
所以引導人前往正義的世界

痛み 苦しみ 包み込んでくれる
大海包容我們的痛楚與苦難

大きくやさしく 包んでくれる
寬大而溫柔地包容我們

海は見ている 世界の始まりも
大海在看著 包括世界的開始

海は知っている 世界の終わりも
大海都知道 包括世界的末路

もしも自分が消えたとしても
儘管我們消失了

全て知っている海の導き
全知的大海仍會引導我們

恐れてはいけない あなたがいるから
不可以恐懼 因為有你在

怯えてはいけない 仲間も待つから
不可以畏縮 因為有夥伴等待著

進まねばならない 蒼きその先へ
我們必須往前進 往蔚藍的彼方前進

海賊王Z是一部以海軍為主題的電影,一個海軍上將復仇的故事
在電影的最後所有他教過的學生都來送他最後一程,除了赤犬
如果真的是學生的話,就應該向黃猿一樣親自送老師上路才對
而不是只有站在一旁目送老師最後一程,這應該不是一個老師希望看到的
身為老師,最後最希望看到的應該是學生正確的執行自己所教導的一切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有些人是命好,有些人則是運好。而我是那種屬於命不好,而運好的人

想起之前Allen跟我說過,說我把人都公式化、數據化那件事
但其實不是我想去把人公式化或是數據化,而是人的行為就是這樣
所以我創造了一個名詞,叫「Behavior Markov Chains (行為馬可夫鏈)」,以下簡稱BMC
我們在數學上最常用轉移矩陣來表示馬可夫鏈,BMC也是這樣

一個人會有很多興趣、動作、個性、表情、情緒,諸如此類的東西
我只能用「東西」來形容,因為我找不到更好的名詞來取代它
這些東西彼此之間都會相互影響,最後會決定一個人的「行為機率」
而「行為機率」,是這個人可能採取的各種舉動的機率分佈比

馬可夫鏈中會與不同的轉置矩陣相乘後改變「原本的分佈」
就像「原本你很喜歡這個人,但是因為他做了某些事情,導致你很厭惡他一樣」
你從原本的「喜歡」,變成了後來的「厭惡」,就是透過了外部的轉置矩陣所導致
因此可以得知,要改變一個人的某部份,須有相關的轉置矩陣的係數
係數越大,所呈現的效果越好

我們也知道,一個不動的轉置矩陣係數,不斷地相乘下去,最終會收歛成定值
而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幾乎不可能遇到一個不動的轉置矩陣係數
畢竟世界給予的刺激太多,一切變化的太快

「坦然不是每個人都能」—胡歌「指紋」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我設計了一個遊戲,打算拿這個遊戲來寫個短篇的故事,很短。

規則一:
雙方有五次選擇機會,可以針對人群進行Pick或是Ban。
Pick該人,該人將成為隊伍成員之一,Ban該人,則該人不可被雙方進行Pick動作。
一旦使用Ban,則無法進行Pick,也就是隊伍成員會少一人,至多只能Ban三次。

例:A方Pick五人,Ban零人,A方共六人。B方Pick兩人,Ban三人,B方共三人。

規則二:
遊戲共會進行N場,N必須為奇數,由雙方決定。
獲得勝利的方式必須先行贏得(N/2)+1的遊戲勝場數。

例:進行五場遊戲先行贏得三場,進行七場遊戲先行贏得四場遊戲。

規則三:
每一場遊戲皆有不同的人數上限,但出現的遊戲會以雙方最低人數進行調整。

例:B方僅3人,則不會出現參賽人數最低五人的遊戲。

規則四:
遊戲有勝有敗,勝方可從敗方的參與遊戲者選擇一名成為俘虜。
或是從已被俘虜的成員選擇贖回。

例:A方贏得第一場比賽,從B方獲得一名俘虜,B方剩兩人。
B方贏得第二場比賽選擇贖回,故B方目前人數三人。

規則五:
雙方可選擇一名「不可被俘虜者」,此人出賽即使輸了也無法被對方選擇為俘虜。
此人由隊長決定,並且不得為隊長本人。
若隊長本人成為俘虜或死亡,則由「不可被俘虜者」出任隊長。

規則六:
每名成員至多只能參與(N/2)+1場比賽,不得無上限出賽。

規則七:
遊戲結束後,敗方若有勝方的俘虜,需無條件交還。
若勝方有敗方的俘虜,則可對俘虜進行懲處或是選擇歸還。

規則八:
雙方可制定遊戲的例外規則,並且於每場遊戲開始前提出。
可由A方或B方提出,另一方若同意,則此規則成立。
例外規則不得與規則一、二衝突,衝突則無效。
若例外規則與其他規則衝突,則以例外規則為準,原規則視同作廢。

例:雙方同意例外規則是:「取消規則三」,若遊戲出現參與人數最低五人,則B方立馬判輸。

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前兩天看完了「普羅米修斯」,片中最令我喜歡的就是機器人—「David」

人都會有害怕的人事物,害怕的理由有很多
當然,也會有人想成為自己所害怕的目標,就像人們害怕集權者,卻又想成為集權者
David給我就是這樣的感覺,作為對手,他會是最可怕,也是最具挑戰的敵人
但卻也是我最想成為的人,就像寂寞侯一樣,對一切只有利益的權衡,無關情感

而我最欣賞他的特質是—「冷靜」,絕對的冷靜
就像接近片尾的時候,他被抓起來扭斷頭的那瞬間,他也沒有任何恐懼,也沒有表情
即便灌輸情感的知識給他,即便他知道人類在這種情況下該恐懼、會面露恐懼,但他沒有
我在想的是,既然都擁有了情感的知識,為什麼不使用呢?
還是說,只是用來判斷人類在何種情況下會存在哪些情緒而已嗎?

他就像個孩子,但卻是一個很冷靜、學習能力很強又很聽話的孩子
就像在片中只為了想瞭解帶回來的東西是什麼,就拿同行的夥伴直接進行人體實驗
他完全不想後果。正確來說,他很明白後果是什麼,但他根本不在乎
就只是單純的想知道自己帶回來的究竟是什麼東西,如此而已

有人說:「不知道恐懼的人最可憐。」
恐懼是讓人活下去的最大因素,因為人們總是會避開恐懼的源頭讓自己遠離危險
那不懂恐懼的人呢?就會一步步走向恐懼的源頭,直到死亡,就像片尾的David一樣
差別在於,David不會死而已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突然想起了那天和怡君吃飯時聊到的一件事
那也是Peter和Weiting問過我的問題,那時我答不出來
而那個問題是:「你為什麼喜歡她?」,那時我給怡君的答案是:「因為我膚淺啊。」
接著來提為什麼我會做出這樣的回答

是人,都喜歡追求美的一切,不管是人、是事或是物
就像我經常無法接受同事的project中有一些亂七八糟的code一樣,因為那不美
而人也是一樣,外表總是第一印象,你總不會第一眼就可以看到人的內在
我也不是「男人百分百」中的梅爾吉柏遜,所以我還是只看的到外表
而用女人的說法,用外表來決定一個人,就是膚淺,於是我膚淺

但是在「阿尼瑪」中提到:為什麼人喜歡美的藝術品就是欣賞,喜歡漂亮的人卻是膚淺?
書中的女主角說這很不公平,以前的我也許會覺得不公平
但現在,是否公平似乎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不管是膚淺,或不是膚淺,也不管是公平,或不公平,都不會改變我就是這樣的事實

「幸福像是自由,有些人是與生俱來的,有些人則要拚了命流血爭取。」—王文華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回了一趟台中,再回桃園之後感覺一切都好多了
只是這種「好多了」的感覺能撐多久,我不知道
這就像用化療來治療癌症一樣,或許能根治,或許會更糟
但兩者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管你意志再如何堅定,該死就是會死,再多治療都無效
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奇蹟,不過不幸的是,期待從出生那天就被剪斷了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要學會面對現實,而不是期盼不存在的奇蹟

這次回台中,看了不少電影
在家裡看了赤壁上、下集,還有無間道,以及和雅卿去看的醉後大丈夫3
赤壁果然不能看,整部看下來,只有把曹操演得最為貼切
至於周瑜和諸葛亮,完全演得亂七八糟,小喬就別提了,那是整部片最悲劇的地方
無間道比赤壁好太多了,而醉後大丈夫完全是娛樂取向
看完「醉後大丈夫」的當下,我只有一個感想:這是美國派吧?

在看過「醉後大丈夫」後,我終於找到一個可以用來形容我的角色了,就是Allen
但Allen的白目是天生有病所造成的,但他並不知道這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而我的白目也是天生的,不過我是明知道有可能惹毛別人的情況下還是決定要白目的那種
所以,白目已經無法用來形容我了,請用「非常白目」來形容我會比較恰當

然後,這次我在雅卿房間的陽台想到了一段可以用在「元宵」上的劇情
雖然只是一小段的對話,不過想到的時候讓我笑了好一陣子

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我把梁靜茹的「會呼吸的痛」和莫文蔚的「外面的世界」聽了一遍
發現這兩首歌描寫得情境是一樣的,只是一個是男人做等待,一個是女人做等待

很多事情都不再敢去想,因為期望越大,相對的失落也會越大
尤其越是看到越多事情的真相,對於「想」這件事就越膽怯
所以是當別人在想的時候,我的態度也變成了觀望,並不會參與他們
因為大多數都是可以看得到的結果,對於這種「想」,我覺得沒有意義
就像在代工廠中「想要」做出品牌這件事,我已經不再去想了,因為它無法改變

Weiting說我最近看起來一直很開心,我說我怎麼可能開心的起來
雖然他是第一個知道「2014年1月29日提早在2013年7月20日提早到來。」這句意思的人
而他也很清楚我明明就不可能開心的起來,但他還是這樣對我說
越是難過,就要表現的越是開心,不然就會一眼被人看穿

要這樣刻意避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重點在於自然
為什麼要避開?試想一個問題,當你有一個很討厭的人,你會怎麼做?
你一定不想聽到他的聲音或是看到他的人,所以我只能盡力去避免被看到或是被聽到
這很奇怪,明明是討厭人的應該要去避免,現在卻反成了被討厭的人要去躲開

每次下午跑到B1偷閒時,坐在沙發上,抬著頭往上看著
腦中只有一個疑問:「這大雨要下到什麼時候才會停?」
把耳朵摀住不去聽雨聲,把眼睛閉起,不去看雨滴,但卻不代表大雨不存在
即便刻意去躲開什麼,也不代表躲開的東西不存在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If a man could be two places at one time, I'd be with you.
Tomorrow and today, beside you all the way.

If the world should stop revolving spinning slowly down to die,
I'd spend the end with you.And when the world was through.

Then one by one the stars would all go out,
and you and I would simply fly away.

If a picture paints a thousand words,
Then why can't I paint you?
The words will never show.the you I've come to know.
if a face could launch a thousand ships,
Then where am I to go?
There's no one home but you,You're all that's left me too.

And when my love for life is running dry,
You come and pour yourself on me.

If a man could be two places at one time, I'd be with you.
Tomorrow and today, beside you all the way.

If the world should stop revolving spinning slowly down to die,
I'd spend the end with you.And when the world was through.

Then one by one the stars would all go out,
and you and I would simply fly away.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2014年1月29日提早在2013年7月20日提早到來。

其實Weiting之前就這麼說過了:「你應該更早之前就要放棄了。」
可是我一直想著期限還沒到,說什麼也不能就這樣放棄
不過現在是沒有辦法了,所以只能這樣做
雖然說對於放棄這件事已經相當習慣了,可是每次要做的時候還是覺得遺憾

從那天開始,我腦袋一直盤旋著一句話,一句蕊說過的話:

「不要讓害怕及憤怒蒙蔽了雙眼。」

這句話一直揮之不去,就只是一直出現
更正確的說,是我一直想起,而不是它一直出現
畢竟東西不會自己動作,而是「什麼」讓東西動作了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過去就應該讓它隨時間掩埋,等老了再挖出來當下酒菜

我很喜歡說故事,說一些我看過的故事,說一些別人的故事
但是我不會說自己的故事,因為我的故事太平淡無奇,就像煮菜不放鹽
說到這,就讓我想起一件事情,有人說我用的「比喻」很奇怪
就像上次公司的某個硬體Leader要我幫他忙,他拿了個檔案給我,讓我幫他處理

可是我發現檔案給錯時,他問我檔案是錯哪邊
我說:「這個檔案就像MP3,而我的Tool是Office,你總不可能拿Office播MP3吧?」
後來我把這句話說給其他人聽得時候,他們只說:「你可以再用白話一點嗎?」
我覺得這句話已經很淺顯易懂了,不明白這句話哪裡難懂

「做什麼事一開始都很容易,但是要持續下去是很困難的。」
這件事情以前在小學跑800公尺的時候體會到的
還記得老師當年這麼說過:「如果你沒有一路跑到底,那你之前跑的就全白廢了。」
努力了兩個禮拜,這樣的狀況還得在持續好一陣子,我得繼續努力下去
可是,放棄的念頭卻又開始萌芽

I have no idea, really.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最近,每個晚上下班後都會窩在宿舍看部電影
因為我發現我已經好久沒看電影了,都快跟不上現在人的談話了
不過即使看了那麼多電影,我還是跟不上多數人聊天的內容
和公司同事在一起聊天,多數都聽他們聊電子產品,不然就是高畫質電影、電視
再不然就只有出國去玩回來的故事,然後就再也沒其他話題了

剛剛打開Hotmail的信箱,望著已經消失的MSN看了好一會,湧起的只有莫名空虛
我在這刻又想起MSN陪伴的那些日子,不管是好還是不好
那時候,還有MSN這個管道可以找出口,現在什麼出口都找不到了
那些還可以說話的人,現在都到哪去了?也不知道過得好不好
我記得那些人,可那些人卻不見得記得我是誰,甚至好像就不曾存在過

打開瀏覽器,才發現自己能瀏覽的網頁根本沒多少
新聞、信箱、漫畫,除了這些好像就沒了
至於社群網站,好像本來就不是我該去的地方,所以就不打算再去了
除此之外,我實在想不到還有網路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去

我在社群網站上面登入了一個久未使用的帳號
沒什麼變,根本沒人找我或是留言之類的
翻閱著以前的對話紀錄,我翻到一則讓我相當揪心的一句話
上面並沒有我向她說的紀錄,只剩下她對我說話的紀錄,那人是六

「我也愛你 :)」

我知道自己的脾氣讓我失去很多東西,但最讓我後悔的還是失去六這件事
即便脾氣改了,也沒辦法再回到過去那樣
就像我之前說過在木頭上面釘上釘子的故事一樣,拔掉了釘子,卻不能抹除釘痕
所以我讓自己看起來像小丑,然後就發生Edge說的那件事
明明看起來就是很正經的一張臉,行為舉止卻都是那麼不正經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我在睡前突然想通了,一直都知道的話,直到現在才領悟話的真義
那句話是:「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總是看到別人,我才會想起自己所擁有的
但我又想起另一句話:「你要的不是全世界的愛,而是你所愛之人的愛。」
當擁有全世界的愛是你的幸福時,而你正追逐著你所想要的愛
在別人眼裡,你看起來有多麼的不知足。但在你眼裡,那些愛卻是多麼不屑一顧
這次我終於明白,也真的領悟,可是我還是不懂珍惜
至於到底要怎樣才可以學會珍惜,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學得會

這幾次去台北的街道上亂晃,總覺得台北沒一般人想的那麼光鮮亮麗
即便是台北,一個在台灣聚集最多錢財的地方,還是看到一些不願意看到的畫面
如遊民大剌剌的席地而睡,也看到五、六十歲的老人家在大太陽底下幫人洗車
台灣的社會福利就是這個樣子嗎?我們所繳的納稅錢,在未來會讓我們變成那樣?
在我的認知中,台北幾乎用掉全台灣納稅人百分之三十的錢
而社會福利依舊搞成這樣,這讓我看了相當不捨,尤其是看著老人家在洗車的畫面
或許有人會說這也是自力更生,沒什麼不對的
可是我覺得老人家應該是頤養天年,而不是繼續在大太陽底下付出勞力

我想起了「獸的印記」這東西,那是撒旦的印象,又名「六百六十六」
那是刻在頭上的印記,有人認為未來識別人類的方法就會像聖經所描述的那樣
那麼,把這個意義延伸下去的話,是否又代表著「科技」就是「撒旦」的化身呢?
所以「自然」才是聖經所提倡的嗎?但是什麼樣程度的開發才算符合「自然」?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就這樣把手機號碼塞給我,也沒問她願意不願意
如果是我的電話被我不想給的人拿到,我想我會不高興到一個極致吧
但若這時候我又把電話刪掉,我應該會被一堆人罵白痴吧
可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還是懂分寸的
最後我還是決定做個白痴,把電話刪掉,畢竟那不屬於我的

心臟一天不痛,就覺得好不習慣,突然開始懷念起會感覺到痛的那些日子
當在痛的時候,曾問過自己好多次「為什麼會痛?是不是快死了?」
但不痛的時候,卻又問自己「為什麼突然不痛了?」
現在,只有現在,我真希望它能一直痛下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有這種想法,就是突然很希望它能一直痛
或許只有痛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就像電影經常用刺痛自己的傷口來讓安眠藥失去作用的感覺是一樣的

關於Peter上次問我的問題,我似乎有答案了,他上次的問題是:「你到底要什麼?」
我想要得,大概就是「幸福」和「希望」吧,因為人總是追求自己得不到的東西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還記得那天在蔡智恆的簽書會上,他講了一句讓我挺有感觸的話
他說:「寫作是很辛苦的,因為沒有人能幫你,誰都不行。」
正因為我偶爾會寫東西,我對這句話才更有感覺
每次故事寫到一半,忽然間動力或是靈感就這樣消失不見
然後我就把那些故事冰凍起來,放到某天我找回那些東西的時候
不過通常沒有一次找得回來的,大多都遺失在某個亞空間了

今天早上上班的時候,又走過了開滿梔子花的樹下
當我毫不留戀的走過時,卻又再聞到那清幽的梔子花香
可是當我靠近它時,那香味卻又突然消失無蹤,當我轉身離開時,又聞到那飄逸的香氣
這讓我想到以前高中在學物理的一個定律,叫「冷次定律」

冷次定律就是當把磁鐵靠近線圈時,線圈會生電,對磁鐵產生斥力
而當把磁鐵抽離線圈時,線圈的電流會以反方向行徑,對磁鐵產生引力
這就很像早上聞到梔子花香氣的狀況一樣
在我的認知中,所有關於科學的東西都會對應到人類的行為或是心理,甚至是習慣
至於這個定律,我暫時還沒看出來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自信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能讓你生,也能讓你死。」─天險刀藏

我不知道還能夠撐多久,這毛病越來越嚴重
最早的時候大概是幾個月到一年才發作一次,到前兩個月每個禮拜發作好幾次
到現在,是天天發作好幾次
我總是這麼想著,是不是有著極度討厭我的人在對我玩草人插針
大概是對我的厭惡越來越深才會這樣吧,我猜
還是說,2014年1月29日的解釋其實是生命的終點呢?

七月六號,一個人在台北的街道上亂晃
穿梭在捷運站、火車站、公車站、書局和街道的巷弄
改不掉的習慣是看到書局就一定要走進去翻起本書才肯罷休
雖然大多都只是翻翻書皮,不過我就是很喜歡翻書的那種感覺
晃到了中午,我打了電話給怡君,聽她接起電話的聲音應該是還在睡覺
我猜大概是前一天忙太晚,所以才爬不起來
過了半個小時候,終於在三民書局門口看到她的人

前一天晚上她說她隔天還要加班,所以我想說不要跑太遠吃,就在她宿舍附近就好
挑了一間她和同事一起吃過一、兩次的餐廳
價位還好,應該說對現在我的食量來說,這個價格配這個份量剛好

距離上次吃飯,應該是一年多前的事情了
那時候聽她說過工作很忙,我說我工程師工作也沒輕鬆到哪去
而這次再聽她說,就真的能體會她到底有多累了,但她又說做的很開心、很有興趣
這樣的工作根本就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人生賺了再多錢又有什麼意義?
而且這樣工作的狀況根本把身體也搞差了,作息也不正常,好像是百害而無一利

但說她的同時,我又想到自己
即便現在我相對於她是一種極度閒置的狀態,可是我依舊沒有自己的生活
所以說我好像也沒資格說她「沒有自己的生活」這種話

她問我:「與其寫短篇小說,為什麼不試著寫本書?」
關於這個答案,印象中我以前有說過,因為我是一個看見頭尾,卻看不見中間的人
然後我跟她說:「可能我的人生歷練還不夠多,所以才寫不出豐富的內容吧。」
可是一說完,我就想起在「亦恕與珂雪」中的一個例子
它說:「寫武俠小說的人就一定要會武功嗎?所以寫愛情小說的人也不一定談過戀愛吧。」
所以我想,或許歷練不夠也只是一個藉口吧

我們聊了近兩個小時吧,忽然一陣雷聲打了下來
她說台北最近的天氣都是這樣,一到下午就像這樣,然後開始下大雨
我聽到這,就知道該結束吃飯時間,不然撐再大的傘都會被淋濕
她問我有沒有帶傘,我反射性的回答說「有」,一回答完我就後悔了
因為我突然想到我帶出門的背包不是平常有裝傘的那個
所以送她到宿舍之後,趁著還沒下大雨,我馬上跑回捷運站,結束這天的行程

我發現,我經常說這種反射性的謊言,但通常這種謊言我在兩個情況下會說
一種是真的完全忘了自己的狀況,另一種則是讓人心安

「雨停了還能看到陽光,那生命停了呢?」─天險刀藏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在她身上的那個香味,是春末夏初的梔子花香。

在我上班經常路過的地方,那附近的住宅區種了一顆樹,樹上開了花
那花香,跟她身上所散發的香味幾乎一模一樣,後來從學姐那得知它的名字,叫「梔子花」
過了好一陣,「阿尼瑪」出來了,而故事中剛好也在描寫女主角身上散發出來的淡淡地香味
就這麼湊巧的,那也是梔子花香,這樣的巧合人生能有幾次?我仰著頭這麼思考著

我總是習慣把自己看到的一切做關聯性聯想
就像做了數字的夢,就認為是一種倒數
就像她身上有梔子花香,我就以為她就是我現實的梔子花女孩
這有點亡鈇意鄰的意味在裡面,其實一切都只是按照原本的劇本在走
只是都這麼湊巧的走到我面前,而我又把這些連結起來而已
那是因為我現在還是喜歡著她,所以眼前一切都像是在「暗示」她就是「對的人」
萬一哪天我不再喜歡她了,再回頭看時,一切都只是那麼剛好而已

我總是這樣,可是我也明白,聯想的結果並不等於真正的現實
可是我總是讓自己沉溺在這樣的聯想中,雖然我也知道不面對現實是不行的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很久以前,在我還沒有使用「Septem」這個名字的時候,我有另一個英文名字

我沒有再使用那個名字了,因為給我那個名字的,和認識那個名字的人都不在身邊了
那是一個叫「Jerry」的名字,是小時候在芝麻街上課時的老師給的
我還記得老師是一對雙胞胎姊妹,一個叫Conny,一個叫Vivian
而給我名字的,是帶我的老師,Conny
後來他們兩個都嫁到國外去了,我也就從芝麻街離開了

而那些曾經一起上課的同伴也早就不就蹤影,也沒有聯絡方式
知道我有這個名字的人,已經都不在身邊了
所以我不再使用「Jerry」這個名字,因為他已經失去了意義
畢竟沒有熟人會再這樣叫我,於是我換了名字,叫「Septem」

很多人問過我「Septem」這個名字出自哪裡?又有什麼意思?
而我在「Line」上面打的狀態「2014年1月29日」,也有很多人問這個日子代表什麼意思
先解答第一個問題好了,因為這個可能比較長

還記得,很久之前我提過「Septem」這個名字的念法,它的「P」是不發音的
這個名字來自於遊戲軒轅劍三的男主角「賽特」,他就叫「Septem」
我想了很久,為什麼他會叫「Septem」,直到把整個故事看完,我才終於瞭解
在故事中提到了賽特和撒但在前世是一同對抗上帝的夥伴
而撒但最後落入地獄,而賽特則從神降為人

撒但的英文是「Satan」,賽特的英文是「Septem」
也就是說,賽特這個名字其實有著「人間撒但」的意味在裡面,只是表面上看不出來
故事中,撒但也以另一個容貌降於人間,一直試圖拉攏過去的夥伴再次反擊上帝
只是,在人間的賽特並不記得前世的事情,更不記得他曾經和撒但是夥伴
最後,賽特在故事後期對撒但說:「或許我們前世是夥伴,但這世我有我要走的路。」
也因此,「Septem」的意思從「人間撒但」變成了「堅持走自己的路」的人

至於另一個,改天吧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我突然覺得,我比較像是「亦恕與珂雪」中那個咖啡廳的老闆
那是一個生錯時代的老闆,生在現在只能賣咖啡,生在過去或許就是一名大俠

最近在公司樓下的時間突然變多了,下班時間也變早了
當然,相對聊天的時間也變多了,至於多了多少,我沒算過
那天在B1,Peter又再問我一次「你知道你要什麼嗎?」,我沒回答
正確的說,是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答,又該答些什麼
我想要的應該是一個心安的感覺,可是這又和達摩所講得心安有衝突
所以我也不清楚我到底要什麼,因為我想要得感覺和我所知的一切都有矛盾
也可能只是單純希望能夠單純待在喜歡的人身邊,看她滿足的樣子而已

昨天在燒鳥聚餐的時候,Edge說了一句讓我很疑惑的話
他說我一副正經像,說的話和臉完全沒辦法聯想成是同一個人
這讓我想起以前曾經也有人說過我不說話的樣子,看起來就很恐怖
這問題到底是出在我身上居多,還是哪邊又出了岔?老實說我不清楚
好像不管怎麼做都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一樣

依稀記得,曾經有好些人說過我對女孩子很溫柔
或許這些話由我來說沒什麼說服力,可是事實它的確存在於過去的歷史
至於他們看到了我什麼行動才這樣說,我不清楚
但提到這個,我卻想起我對女孩子做過最溫柔的事情

我記憶中,就是看過很多女孩子哭,每一個畫面我都還記得
你問我為什麼還記得,我也沒辦法回答,因為我就是記得
但我還是必須要澄清的是,他們會哭跟我並沒有任何關係
他們哭什麼,我沒有去問,也不想知道
我只是看著他們哭,然後在他們哭完後摸摸他們的頭說:「好了,沒事了。」
然後生活又回到正常軌道,各自過各自的日子

至於你問我喜歡他們嗎,我還是得誠實的說:「沒有。」
既然沒有,又為什麼要這樣溫柔對他們?我還是要說:「我不知道。」
很多事情我都沒有答案,又或是說根本就沒去想過
有些是真的沒有答案,像上面這個問題就是。而沒想過的,大部分都是工作或研究相關

關於「遇到喜歡的人在眼前也不敢開口說話」這件事情,我想真的是我的報應吧
大概是曾經拒絕過好幾個女孩子的告白吧
可是我看昌拒絕的比我還多好幾倍,也沒看他交不到女朋友啊
看來果然還是人的問題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那天六月二十一號,Allen又再次對我說:「你看起來就是這麼憂鬱。」
那時候,我只是單純的在發呆。而他說:「可是在外人眼中的你就是很寂寞。」

昨天去台北參加「阿尼瑪」的新書簽名會,在那三十幾度的氣溫下迷路絕不是件舒服的事
一開始看著路標一直找啊找的,找了十幾分鐘發現還是找不到
問了路人,也是指來指去,到後來也是花了十幾分鐘才找到
總計花在迷路的時間將近半個小時,也還好我有提早出門,不然這下真的趕不上

這次見到蔡智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總覺得好像跟以前不一樣
就像在「阿尼瑪」裡面那個學長對放聲大哭的學姐的感覺一樣
在高中時期,學長徹徹底底的喜歡著學姐,但多年後重逢,卻再也沒那種感覺了
總之,這次他給我的感覺已經不復當初了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在回宿舍的路上,我想著那天晚上和Weiting在臺北大學湖畔聊天的內容
他問我為什麼喜歡她,我說就只是單純喜歡她
他說你明明就不瞭解她,為什麼還會喜歡她?我答不上來
看完「阿尼瑪」後,我才又重新想了這個問題
與其說是想,不如說我在思考「在不瞭解她的情況下喜歡她是對還是錯」比較正確
後來我得到的結論是:「在不瞭解她的情況下喜歡她是錯的。」

所以我應該要改掉錯誤的選擇,變成「不喜歡她」,這樣才是對的
但是,為什麼做對的事情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難受呢?
這種感覺就像父母告訴小孩子多看書,少玩樂,看書才能有高成就的道理一樣
看書是對的,玩樂是錯的。而看書很痛苦,但是玩樂很開心,但不喜歡她卻沒辦法瞭解她啊
於是我的思考停在這邊,沒辦法往下繼續走,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做才會快樂
因為即便是對,那做了也什麼都得不到,是否與其如此,一路錯下去會不會比較好?

這讓我想起Gary對我說:「明明就距離這麼近,你還像個白痴一樣不上前說話。」
這話我好像也在Peter那聽過,用詞雖然不同,但意義上是差不多的

我想問,她是否能感覺到?而你或許會問我:「為什麼我會想這樣問?」
最為經典的例子就是把想表達的事情付諸行動,而不是用言語表達
因為動作是人類發自內心最原始的本能,而話語則是可以被偽裝的
不過不管結果是什麼,好像都不會有答案,因為現實不像故事一樣可以不斷地有「然後」
讓我體會讓現實沒辦法一直有「然後」的,是我第一次看「檞寄生」的時候
我經常在想,在這裡,我到底提及幾次「檞寄生」這本書了呢?應該不下百次吧,我猜

這兩天趁著空閒,把「孔雀森林」複習了一遍
基本上,比較像在看一本全新的故事,因為我完全對它沒印象
後來看完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了,因為這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故事最後提了個「兩年後」,我以為兩年後可以看到續集,一直到現在都還沒看到
我一直很想問到底結局是什麼,下次簽書會真的要問這個問題

「你在森林裡養了好幾種動物,馬、牛、羊、老虎和孔雀。
如果有天你必須離開森林,而且只能帶一種動物離開,你會帶哪種動物?」─「孔雀森林」

在這個測驗中,我也是選擇了孔雀的人。只是我忘了當初選擇的理由是什麼了
而測驗中,馬代表自由、牛代表事業、羊代表愛情、老虎代表自尊,而孔雀代表金錢
有人是喜歡錢而賺錢,而有人是為了其他的理由而賺錢
但把自由、事業、愛情,以及把自尊看為重要的人,卻不會為其他理由,就只是單純的喜歡
就像你可以說「為愛情而賺錢」,卻不會說「為了賺錢去擁有愛情」的道理是一樣的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看到「阿尼瑪」封面上的那張照片,我一直覺得很熟悉,好像在哪見過
而我是到看完之後才想起來,我印象中的那個人是一個明星「熊乃瑾」
不過那不是重點,那只是我單純想紀錄一下,以防哪天忘了還可以翻日記回憶
至於今天想說的,跟「阿尼瑪」沒多大關係,而是在看完「阿尼瑪」之後做的事

我記得我已經不只一次感覺到我像是蔡智恆故事底下人物的個性了
不管是「檞寄生」、「阿尼瑪」還是「鯨魚女孩.池塘男孩」
如果只是個性也就算了,可是,我發現連做的事也很相近
尤其是在今天下午又回去複習「鯨魚女孩.池塘男孩」的時候,更加確認這種感覺
這讓我不禁再次覺得,到底是我按照故事的人物在過生活,還是我本來就這樣?
我曾經問過Martin這個問題,Martin說:「大概是你本來就這樣。」

我之所以會那麼喜歡蔡智恆的書,大概是因為故事角色的個性和我很相近吧
所以每次看故事的時候,我總是會把自己帶入故事中,去體驗劇情
而我也終於瞭解每當我闔上書的那種失落,是自己必須從故事回到現實的殘酷
即便我和故事的人物個性再如何相似,我也不可能從現實得到相對應的幸福

還記得在「檞寄生」寫完後幾年,有再版過,後面有新增一些回應讀者的內容
而主要回應的點,是在於「菜蟲為什麼選擇方荃,而不是明菁?」
在看「檞寄生」的時候,我並沒有刻意去想過這個問題,即使過了這麼多年,我依舊沒有
因為就只是單純的選擇了方荃而已,沒有對或錯,或是任何其他的
而我比較想問的反而是「亦恕與珂雪」,為什麼最後選擇了珂雪,而不是禮嫣?
或許你也會回答我一樣的答案:「就只是單純選擇了珂雪而已。」

話說回來,為什麼會在複習「鯨魚女孩.池塘男孩」之後,我更確認那種感覺呢?
因為故事中,男主角把女主角形容成鯨魚,而要讓鯨魚快樂生活著的話,自己必須變成大海
而我從以前也是這樣,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厲害,只為了能讓自己愛的人活的更好、更快樂
只是我的形容詞是「厲害」,而蔡智恆是用「大海」
又或是說,我不知道我所愛的人,她的意象是什麼才對

我一直覺得我的受暗示性很強,不過這個留到下次在提吧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昨晚,我、Jacky、Martin、Weiting四個人去三峽吃飯,叫「喬田客棧」來著
我只記得幾樣:椒麻雞、冰心菠蘿、蠔油高麗菜、XO醬蘿蔔糕、鴨肉叉燒雙拼、鳳梨蝦球
喔對了,還有一個什麼炒飯來著,有點忘了,不過總價是1705元,四個人吃似乎有點貴
我點了可樂,Weiting點了秘製鴛鴦奶茶,Martin點杏仁露,而Jacky沒點
上次我們四人下班後一起吃飯,應該是去年我慶祝我生日的那時候
而第一次呢,則是為了幫我餞行,就是上成功嶺受訓那次

昨晚我們吃完後,到台北大學裡面的湖旁邊坐著聊了好一會
Weiting說他經常會去那裡坐著,他說那裡可以讓他覺得很平靜
其實我在想,一個人心中平靜,到哪都平靜吧,不然怎麼會有「大隱隱於市」的說法
我們聊了很多,公司的、人生方向的、想法的以及未來
至於公司的事,就不在這裡提了

Weiting一直跟我強調「興趣」這件事情,我也知道興趣很重要
雖然我對很多事情都有興趣,但是我不是懶,就是一個人提不起勁去做
他也叫我要去「嘗試」,不管什麼都好,就是要去試一下
Weiting說我就是太少嘗試東西,才會覺得現在的一切就足夠了
可是那時我說,我一個人根本不需要過那麼好,夠用就好

而他也說現在的我看起來就是一副沒有自我價值觀的樣子,我承認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沒有價值觀,而是上了大學之後才開始這樣的
正因為唸了大學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我才開始質疑「價值觀」存在的意義
於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做了結論:「事情本身沒有對錯,是價值觀賦予的。」
所以當沒有價值觀的時候,我對一切都就都沒有對或錯的想法
而Weiting說我缺的就是這個,缺的就是一份「價值觀」
可是那是我自己拋棄的東西,現在又要把它撿回來,我上哪找啊?

他問我,為什麼把家庭看得這麼重要,因為他認為家庭未必是我想像的那樣
我說我知道,但是我還是會把它當作最重要的
這時候他就講了關於之前他同事以及他同事老婆婚後多年貌合神離的例子
要不是因為有孩子,想給予他健全的成長環境,不然應該早離婚了
我說,是我就讓她離開,Weiting問我怎麼處理孩子的事
我說看她的決定,想留想捨,我都會尊重她的意思

對我來說,我不會強留一個在我身邊不快樂的人,這樣只是徒增她的痛苦
Weiting說,你現在都會為對方著想,等到遇上的時候,或許又不是了
我沒說什麼,因為我知道時間會改變想法,所以他說的也沒錯

在回去的路上,Martin車上的廣播播著范瑋琪的「到不了」,我還在想著明年的一月二十九號
那天是歸零的日子,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
只是沒人知道是什麼結束,又是什麼開始而已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上班跟念研究所差不多,都是「咻一下」一年就過去那種
比較不一樣的是,上班就得乖乖在公司
不像在念研究所,想進研究室就進,不想就不去,自由度差很多

在太空戰士系列的遊戲中,我對八代的印象最深,剛出來的時候,我才國小
可惜我家沒有PS,也沒多餘的零用錢可以買
那時候的那個遊戲畫面,真的震懾到國小時候的我
後來在電腦上有了模擬器,我也跟同學借來PS的光碟玩過一遍
而那時的我只是當作RPG在玩,沒有在看劇情,就只是打怪練功
也不懂男女主角之間的那種感情叫什麼,就只是想破關而已
多年後回頭再看,才知道那叫做「喜歡」

最近,又點開了「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這個首歌
我看著那個MV,看著男女主角從小到大
我發現我有個部份和男主角很像,甚至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就是我們都活在過去,沒辦法向前看,總是活在回憶裡
一直到看到結果,才願意放下,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Peter和Weiting都覺得我很奇怪,或是說所有人都覺得我很奇怪
為什麼我會這麼堅持同時間只能喜歡一個人,而不是同時有更多的選擇
我舉了個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對話,那個關於「什麼叫幸福」的對話
即便有再好的出現在眼前,只要堅信自己選擇的是最美的,那她就是最美的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雅彥:「我只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愛而已啊…」

我不知道到底是懶得寫,還是忙到沒時間寫

最近幾個晚上都在看恐怖漫畫,雖說是恐怖,不過看起來其實並沒有那麼的毛骨悚然
內容是有點血腥,也有點懸疑,也帶點恐怖,可是我並沒有感覺到恐懼
大概是長大了不少,看這種類型的東西太多,已經麻痺了

看完「最底限渣男」,感覺是一部被腰斬的漫畫,可是卻是有把故事講完的那種腰斬
女主角水澤遙在最後一話的那些表情,好像在哪看過,卻又想不起來
那是很幸福的表情啊,每個人有生之年都應該多看看那些表情
在最後的那段對話那我很有感觸,一個關於渴望愛卻又得不到愛的過程

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愛人之前要先愛自己?
難道不愛自己,就無法愛人了嗎?
難道不會愛自己,就不會愛別人嗎?
其實這樣的疑問已經存在很久了,只是這部漫畫又再次讓我回憶起這件事
很多時候,只要關係到自己的情感,事情就不再說一是一這麼簡單

我經常在很多人面前抱怨,卻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告訴自己要滿足
但就是有得不到的東西,自己就是沒有辦法滿足,更別遑論珍惜眼前所有
於是在「繼續得不到的努力」和「放棄」兩者之間遊走,直到消失在眼前

然後我突然明白了上面提到的一件事,就是「愛人之前先愛自己」這件
「自己」是自己唯一所擁有的東西,如果連「自己」都不珍惜了,又該怎麼珍惜別人

遙:「都是因為你自己都不愛自己,所以才瘋狂地渴求別人的愛呀…」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我在想,我是要多惦記著一個人對我的好,還是回憶起他曾對我的惡呢?」

就拿我父母來說吧,我真的記不得他們以前對我好過什麼,但近幾年稍微有記憶
但是他們對我的壞,不論以前或現在,我一樣也沒忘掉
是我的問題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畢竟這事好像沒有絕對

還記得我這麼說過我的座右銘:「予我以一,還之以百。」
不管你對我好或壞,我都會相同的還你一百倍。當然,這個「百」只是一種誇示
可那人若是對你又好又壞,那該怎麼辦?正負抵銷嗎?
如果情感這東西可以輕易用數學正負抵銷,不知道該有多好
可惜,它就是不行啊

如果不行,那我的理性還要來幹嗎?我的理性不就是用來調解這種問題的嗎?
我開始有這樣的疑惑,因為我發現我的理性已經無法解決關於「心」的一切
或是說從一開始要用理性去分析心,就已經是一種錯誤?

在五月天的「不願讓你一個人」MV故事中,女主角對男主角說:「你什麼都不懂!」
老實說,我也不懂。我不懂女孩最後離開了男孩
男孩給她一個安穩,問她:這不是你要的嗎?女孩卻說:我不知道!
我真的不懂,難道女孩要的不是安穩嗎?那女孩要什麼?
當一個男孩和女孩交往到最後,彼此要的到底是什麼?
男孩願意給的,是一輩子的安穩、照顧以及相伴
女孩呢?我真的不知道,或許是因為我不是女生的關係

我在想,人們總是說著「痛苦」二字,難道痛就一定伴隨著苦嗎?
雖然一路走來的經驗好像都是這樣,可是真的就完全是這樣嗎?
我試著讓自己感覺不到痛,可是好像沒有辦法,因為我在這過程中還是不斷的嚐到苦
不知道痛還有沒有其他味道,如果有的話,真的很想試試

「一個人對你壞,你會忘掉他對你好的一切。事實是不是這樣,只有自己最清楚。」

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



「一思念就撕裂靈魂。」─「不願讓你一個人」

最近開始每天的告訴自己要大膽,要勇敢。這是一種提醒,還是一種催眠?

以前,是拼了命的寫日誌,把所有心情全部寫出來,作發洩
現在,卻是拼了命的隱藏起來,繼續壓抑
我不懂,為什麼現在會變成這樣?不受壓抑不是更好嗎?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作,只知道下意識就是會做出這種行為

知道太多事情也不是什麼好事,尤其都是不能說的事
有些事不想知道,它偏偏就是傳進你的耳朵,想不知道都難
明明有些話不想聽,它也是死都會塞到你腦子裡面

人都是長大了,才會覺得當小孩子好
當小孩子時,則會希望快快長大的好,看看梁靜茹「為你好」MV中的小女生就知道了
可是對我好像都沒差別,我小時候也是壓抑,長大也是壓抑,只是壓抑的多寡而已
理性伴隨了我前半輩子,而我開始質疑它的存在對我的影響是好還是壞

Allen說,我把人的行為都公式化、數學化,問我這樣活著不累嗎?
可是我只是單純的認為人所有的想法都是機率問題,難道又錯了嗎?
所以現在我對自己引以為傲的理性感到苦惱,因為我開始覺得它是錯的
還是說,從一開始自己認為做得到的事,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有時候我不知道懂得多好,還是懂得少好
尤其是在我覺得我知道的太多的時候,我會這樣問自己
懂多了,就複雜了

人到底是邊走邊排的好,還是把路都排好再走?
我開始有好多問題,好多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
我一直在尋找人生存意義的解答,看來似乎找不到源頭,也看不到盡頭

我無法否認我一直在做思念的動作,一種看似簡單卻很痛苦的動作
因為我就是在做,至少此時此地,我正在做這件事
事情就是發生了,所以無法否認
最多只能「當作沒發生」,但並不是「真的沒發生」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最近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寫大傻的日記,也就是「殺手不傻」這篇故事
寫這篇故事真的讓我沒那麼拘束,不需要特別去琢磨什麼字眼
正因為我的身份是大傻,所以可以寫得更輕鬆

在故事裡,二姐和三哥其實都是我自己,只是我的不同面而已
我只是借用大傻這個人來看我自己,來描述自己
也正如此,我才發現自己病了,病的嚴重了,病的無藥可救
二姐想表示的,是一個明明脆弱卻又要裝堅強的我
三哥想表示的,則是一個心中空虛了半輩子的自己

那你也許會問我大哥又是誰
對我而言,大哥是唯一能救我的人,可那人在現實不存在
於是,我讓他至少能夠拯救在故事中的我
在這裡,我用我自己的角度來描述自己,這一點也不客觀吧
或許,你可以試著在「殺手不傻」中看見真正的我

最近每個禮拜六,我都在看豬哥亮的節目,這中間偶爾會穿插豬哥亮自己的新歌
在聽他唱歌的時候,會讓我有種歲月滄桑的感覺
大概吧,有經歷過風霜的人,唱起歌來總是和時下流行歌手唱出來的感覺不同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所謂情書,大概就是用思念一筆一劃刻出來的吧。」

努力這種事情,通常不見得能在短時間看得到成果
用物理的角度來說,或許更容易被瞭解
就像你推一個重物,無論你施多少力它都不為所動
那是因為你沒有施予大於靜摩擦力的力量

當你施予超過靜摩擦力的力量時,物體就會開始前進
而接下來所施予的力量則可以小於一開始的力量
因為動摩擦力恆小於靜摩擦力
然而你還是必須施力才會繼續前進,不是大於靜摩擦力後它就會一直前進

努力也是一樣的道理,想要看到成果,就像要使物體動一樣
在它動之前,你必須無上限的施力,直到大於靜摩擦力為止
可是問題是,現實所努力的事情根本看不見靜摩擦力的上限
又或是說,那無法被量化,所以才不知道何謂上限

每個人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生存著,只是所努力的事情不同
你為你的,他為他的,我為我的,彼此的目標不同
因此,所必須付出的努力就不相等
當然,這世上總是有人有某方面的天賦,在付出上就相對輕鬆
換句話說,也就是很容易施力大於靜摩擦力

所以有時候,天賦真的佔了蠻大的便宜
可是有時候那種天賦,也是會被教育給磨滅的

「多年後,才知道這種情感叫喜歡。」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或許,這次是我人生第一次這麼認真過
大概是有工作,生活稍微踏實一點,所以比以往稍微敢衝了點
說是衝,可是在多數人眼裡我還是跟以前一樣沒用
可是衝就是認真嗎?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我發現,我越來越需要去定義每件事情
因為我越來越不懂任何一件事情,很奇怪
明明這些事情以前都了然於胸,現在卻什麼也不知道
我以為是人越長越大,需要判斷的規則變多所導致的
可是別人卻又不會這樣,所以是我的問題嗎?

今天從車站坐公車回宿舍的時候一直在想一件事
那是一個之前討論過得東西,就是「喜歡」與「愛」
檞寄生上面把喜歡視為一個可以有層級,而愛卻只會有一種
若真的要把愛劃出一個等級的話,則是「limit喜歡趨近於無限大」
我後來想想,其實也挺有道理的

包容是愛的一部分,不管喜歡的或不喜歡的,都要去接受
既然如此,不就是一切都必須喜歡嗎?
那也就是對你所愛的一切,全部都必須一起喜歡,而不存在不喜歡的那一部份

以為有錢、有工作了,生活就不會以前一樣這麼無趣
現在才知道,原來有錢、有工作一樣很空虛
只要該填滿的洞沒有填滿,即便擁有全世界也沒意義
我真的很執著,不把過去的洞填滿,我就沒辦法前進
那個窟窿太大了,大到無法無視它,或是說,大到我只看得到它

我就像個無助的孩子一樣,一直坐在那個窟窿前面
雖然有很多路過的人提醒我可以先繞過它,去前面的世界看看
可我充耳不聞,就只是一直靜靜的坐著,就這樣浪費了許多年的時光
不過這些被浪費的時光卻沒敲醒我,我依舊在那邊癡癡的看著窟窿

不知道有過多少人對我說過同一句話
像是「你看起來總是那麼孤獨」或是「你一定寂寞很久了」
我看起來真的很寂寞嗎?我不清楚,畢竟我沒辦法從外面看我自己
為什麼不論我臉上堆出多少笑容,在別人眼裡我還是寂寞的?

「這些年支撐著我一直逃下去的,是因為你也努力的逃著,而不是我太堅強」─「門後」

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生中帶死,死中求生。」

人通常都是對於無法掌握,或是無能為力的時候,才會向上天祈禱
記得曾經在這裡也說過這樣的話,只是忘了多久以前了
然後,我突然想起了一段故事,我決定先講故事

有個年輕人坐在橋邊怨懟,一位哲學家路過看到了,便駐足上前詢問
哲學家問:「為什麼在如此美好的清晨自怨自艾呢?」
年輕人說:「為什麼我總遇不到可以和我共度一生的人?」
哲學家露出了淺淺的微笑,做出了一下的回答:
「之所以到現在還遇不到的原因,是因為上天要給你最好的。」

故事說完了,我有個問題
萬一,那個年輕人根本沒有那麼長的生命等到「最好」,那怎麼辦?
還是說,上天一定會在生命終結之前,賜給他「最好」呢?
因為故事不明確的點太多,我也不知道該從何著手
可是Peter一定會說:「這個故事的重點不是那些,你為什麼總是執著在不重要的地方?」

「那真的不是重點嗎?」,我認真的思考著

不知道從哪個夜晚開始,一閉上雙眼就無法入眠
總是會浮出很多東西,人也好,事也好
要一直思考到精神真的疲乏了,才會真的睡著
並沒有固定多久會開始疲倦,只知道一定要等到累了,才會入睡

很多年沒有在床上趴著睡過了,我發現最近又開始了這個習慣
還記得那麼一個心理測驗,關於睡姿的
上面寫著,趴著睡的人有著許多不願讓人知道的秘密
以前或許有,好像是從我開始寫日誌以來,就沒有這樣過了
大概是都把許多事情都寫在這裡,給了自己一個出口
所以現在又開始這樣的習慣,又是怎麼了?
我猜,可能是入口的量變大,顯得相對出口變小許多

「思念通常只有一個方向,因為你思念的人,未必會思念你呀。」─「檞寄生」

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重要的東西一定比想要的東西更早出現在路邊。」─「美食獵人」

什麼是想要的東西,什麼又是重要的東西,每個人自己心裡清楚
至於重要的東西是否真的比想要的東西更早得到,我認為「是的」

從以前我自認為自己很理性,到現在連同事都覺得我太理性
甚至有時對話的時候,還會被要求先放下理性
可是持有太久理性的我,早就忘記怎麼放下了
這就像吃飯右手拿筷子,左手要端碗是一樣的道理,放下筷子怎麼吃飯?

我的人生,就和我寫得故事一樣
往往都卡在中間,思慮下一步該怎麼走,但卻從來沒走出去過
而我總是想到這一切走到盡頭的事情
明明一步都沒跨出,卻把可能發生的結尾都想好了
可如果一步都沒走,那些想好的結尾也根本不會發生吧
我就只是一直琢磨在這過程,卻從來沒有實際實行過
這就是我現在遇到的困境:「我走不出去。」

我說「存在」與「標準」不一樣,這是在一次吃飯時和Weiting討論的東西
為什麼說和Weiting討論的呢?因為Peter已經放棄和我對話了
Peter說我已經沒救了,Weiting也對我說:「神仙難救無命客。」
我的現況到底有多糟,只有外面的人才看得出來,我自己是感受不到的
這又回到了「當局者迷」的觀點了

在我認知,「地球有重力」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一種「存在」
而Weiting會認為它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是一種「定律」
「定律」就是一種標準、一種規則,而這是一種透過量化所表示出來的東西
但是「存在」不是,它是一種連續的概念,這就像數位和類比的訊號一樣

「活在當下才是最難的。」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但是希望你明白,我就在你身旁,不論你在多遠的地方。」
—「你是我心愛的姑娘」

總覺得最近腦袋有點鈍,不知道是不是一天到晚都在debug的緣故
不過我想會鈍也不太可能只有一個因素造成的
尤其現在,我更能體會事情的結果通常不會是由一種因素所導致

大家都說Michael很容忍我,我也認同
因為在公司裡面,有誰敢直接和主管唱反調,或是當面質疑主管的
不過這些事情我都做了,而且也不只一次,而是幾乎每天都在辦公室上演
Weiting也說,如果我在其他公司大概三天就被開除了

我也只是禀持著讓專案做的更好的前提下去質疑Michael的作法
而Michael也是以相同的理由質疑我的作法
在對彼此產生質疑的情況下,我們經常花很多時間在討論彼此的作法的優缺點
當然,在其他人眼中看起來我們兩個像在吵架,只差沒拿棍棒打起來
不過對我們而言,那就只是單純的討論而已

其實在公司待了快一年,我一直都有個疑問
為什麼在餐廳可以聞到比辦公室還要多的香水味?
是因為辦公室女生本來就少的關係嗎?可總覺得不是
因為工廠端的女生所流露的那種香水味,真的濃郁到讓我覺得不舒服
是因為女生多,還是灑了太多的香水?這我就不得而知了

這些日子,沒有Peter和Weiting提醒,我還真的不知道自己有那麼多忌諱
例如我不喝咖啡、不喝酒、不吃海鮮、鮮少吃肉
Weiting說:「你這樣活著還有什麼樂趣,你怎麼不戒了女人,跑去當和尚?」
也是,如果哪天我真的不再喜歡任何一個女人,我大概就真的是個和尚了

是不是有一就一定有二?是不是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會習慣?
是不是做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會容易許多?我想,有些是,有些不是
像是放棄這件事,做了一次,再做第二次時並沒有感到多容易
像是失去這件事,有了一次,第二次再來時多少還是會觸動某處的傷口
當我說我不想失去,也不想放棄時,Peter說:「那你又沒有付諸行動。」

這幾個晚上,躺在床上時,我想起了很多個故事
像是「愛生氣的小孩」、「您」、「誓」、「思念的形狀」、「選擇的幸福」
和「希望被喜歡的人束縛的女孩」

「即使你變了模樣,即使你把我遺忘,你永遠都是我心愛的姑娘。」
—「你是我心愛的姑娘」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有時候是努力去忘記某些事情,有時候則是努力去記起某些事情
奇妙的是,有時會存在一種事情是想忘記,卻又想記起的
而我想忘記,卻又想記起的只有「人」,並非「事」、「物」

那個人到底是誰?用寫程式的例子來說好了
人的集合就是一個陣列,「那個人」只是陣列中的其中一個元素
只有我知道「那個人」在那個陣列的索引,而你們不知道
「那個人」會變,因為我的索引在變
因此對我而言索引是一個常數,對其他人卻是一個無法預測的變數

一直以來,我都是以「觀察者」的角度去看事情
我幾乎沒有自己跳進去事情裡面體驗過
因為我深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除了debug之外
所以我不動如山,即使心動搖了,理智卻依舊
於是,不管是Weiting還是Peter都說我沒救了

有時候我在想,到底是我已經沒救,還是我不願意被拯救?
這個問題也很艱深,而我也沒辦法回答
因為我在自己裡面,只有自己外面的人才能看見這個答案
不過不管這個答案是什麼,應該都改變不了事實

我也很想隨著動搖的心而擺動,而且很想很想
每個晚上都躺在床上,一直想一直想,直到睡著
然後隔天早上恢復正常,盥洗、換裝、上班
如此日復一日,不知道要持續多久這樣的生活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打破這個迴圈,建立新的生活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若問前世因,今生受的是。」

乾了,什麼都乾了
不管是裝水的、裝體力的,還是裝眼淚的都一樣

老毛病,一躺在床上就跑出一堆東西,所以才不希望自己的腦袋空下來
因為一空,該與不該想的事情都會一口氣湧上來
我不知道那些事情是歸類在快樂還是煩惱上

又想起那句話:「無論和誰變得再怎麼親密,在前面等待自己的只有絕望。」
可是最近又看到另一句話:「用愛才能看見希望。」
但這話並不表示我「沒有愛」,而是「沒有用愛」
可是愛在哪裡?不知道,要找
不過這又讓我想起達摩和慧可的一段「安心」的故事

慧可心不安,請達摩為他安心
達摩卻說:「把心拿來,我替你安。」
慧可想了一會,這麼回答:「可我怎樣也找不到那不安的心。」
達摩這麼回答:「我已為你安好心。」

老實說,初次看這個故事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最後達摩會這麼回答
我也是後來看到有人解釋這個故事才明白的
原來心一直都安放在某個地方,並沒有不見
正因為他一直安放著,故心一直都是安好的

所以回到原點,愛一直都在那個地方
一直都在,不需要找,只是單純的視而不見而已

「若問來世果,今生做的是。」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懂事以前,情動以後,長不過一天。」─「流年」

最近在公司加班的時間有點超乎想像
到目前為止,最高紀錄一天上十九個小時的班,從八點到隔天三點
只為了趕老闆下禮拜出國要帶的機器,就得累的像條狗
從十二月到現在,加班的時間跟肝指數成正比的成長
而去年末的四天連假也就因為這個計畫,而沒回台中
在我還來不及檢討2012年時,它就這麼跟我告別了

每次在公司加班時,我都在想一件事:「加班的意義是什麼?」
我加班公司不給額外薪水、不給額外的假、還浪費自己時間
老實說,什麼好處都沒有,那我加班幹甚麼?

每個在公司加班的夜晚,我們team最後就剩我、Michael和Martin
每次我都會這麼說:「如果我有女朋友,我早就回去陪她了,管你案子急不急。」
然後Michael就會這麼說:「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和你會在這裡加班的原因。」
可是Martin是有老婆的人,我真的很懷疑他老婆不會像個深宮怨婦嗎?

這兩天,好不容易找出點時間看PTT,逛了很多年沒過逛的Mind版
做了幾個和今年有關的測驗,結果都相當類似
總結就是:「要有勇氣面對一直逃避的事情」,我不禁苦笑著
看來這一年是「找尋勇氣」之旅了

在這次的找尋之旅中,Peter擔綱情報官
Weiting擔任總指揮,而Martin則是運輸官,而我則是最後出擊的小兵
目標代號「小七」,至於行動代號我不是很喜歡,就不提了
如果哪天換了行動代號,或許我會考慮提一下

「身在雲中不知霧,身在霧外不知雲。」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