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生中帶死,死中求生。」

人通常都是對於無法掌握,或是無能為力的時候,才會向上天祈禱
記得曾經在這裡也說過這樣的話,只是忘了多久以前了
然後,我突然想起了一段故事,我決定先講故事

有個年輕人坐在橋邊怨懟,一位哲學家路過看到了,便駐足上前詢問
哲學家問:「為什麼在如此美好的清晨自怨自艾呢?」
年輕人說:「為什麼我總遇不到可以和我共度一生的人?」
哲學家露出了淺淺的微笑,做出了一下的回答:
「之所以到現在還遇不到的原因,是因為上天要給你最好的。」

故事說完了,我有個問題
萬一,那個年輕人根本沒有那麼長的生命等到「最好」,那怎麼辦?
還是說,上天一定會在生命終結之前,賜給他「最好」呢?
因為故事不明確的點太多,我也不知道該從何著手
可是Peter一定會說:「這個故事的重點不是那些,你為什麼總是執著在不重要的地方?」

「那真的不是重點嗎?」,我認真的思考著

不知道從哪個夜晚開始,一閉上雙眼就無法入眠
總是會浮出很多東西,人也好,事也好
要一直思考到精神真的疲乏了,才會真的睡著
並沒有固定多久會開始疲倦,只知道一定要等到累了,才會入睡

很多年沒有在床上趴著睡過了,我發現最近又開始了這個習慣
還記得那麼一個心理測驗,關於睡姿的
上面寫著,趴著睡的人有著許多不願讓人知道的秘密
以前或許有,好像是從我開始寫日誌以來,就沒有這樣過了
大概是都把許多事情都寫在這裡,給了自己一個出口
所以現在又開始這樣的習慣,又是怎麼了?
我猜,可能是入口的量變大,顯得相對出口變小許多

「思念通常只有一個方向,因為你思念的人,未必會思念你呀。」─「檞寄生」

沒有留言: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