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有時候是努力去忘記某些事情,有時候則是努力去記起某些事情
奇妙的是,有時會存在一種事情是想忘記,卻又想記起的
而我想忘記,卻又想記起的只有「人」,並非「事」、「物」

那個人到底是誰?用寫程式的例子來說好了
人的集合就是一個陣列,「那個人」只是陣列中的其中一個元素
只有我知道「那個人」在那個陣列的索引,而你們不知道
「那個人」會變,因為我的索引在變
因此對我而言索引是一個常數,對其他人卻是一個無法預測的變數

一直以來,我都是以「觀察者」的角度去看事情
我幾乎沒有自己跳進去事情裡面體驗過
因為我深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除了debug之外
所以我不動如山,即使心動搖了,理智卻依舊
於是,不管是Weiting還是Peter都說我沒救了

有時候我在想,到底是我已經沒救,還是我不願意被拯救?
這個問題也很艱深,而我也沒辦法回答
因為我在自己裡面,只有自己外面的人才能看見這個答案
不過不管這個答案是什麼,應該都改變不了事實

我也很想隨著動搖的心而擺動,而且很想很想
每個晚上都躺在床上,一直想一直想,直到睡著
然後隔天早上恢復正常,盥洗、換裝、上班
如此日復一日,不知道要持續多久這樣的生活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打破這個迴圈,建立新的生活

沒有留言: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