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I can't see where you're comin' from
But I know just what you're runnin' from
And what matters ain't the who's baddest but the
Ones who stop you falling from your ladder,

When you feel like you're feeling now
And doin' things just to please your crowd
But I love you like the way I love you
And I suffer but I ain't gonna cut you 'cause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hero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better man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hero
To call "home"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hero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better man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hero
To call "home"

And every time I close my eyes
I think, I think 'bout you inside
And your mother givin' up on asking why
Why you lie and you cheat
and you try to make a fool out of she

I can't see where you're comin' from
But I know just what you're runnin' from
And what matters ain't the who's baddest but the
Ones who stop you falling from your ladder, cause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hero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better man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hero
To call "home"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hero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better man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hero
To call "home"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hero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better man
This ain't no place for no hero
To call "home"

「這裏沒有讓英雄稱之為家的地方。」−The Heavy「Short Change Hero」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這兩天,在網路上又找了一下那個愛生氣的男孩的故事
版本都差不多,大部份都是細節的地方不太一樣
其中有個版本,它提了一個我從未注意過的地方,是釘眼
釘眼是什麼?就是釘子拔起來的那個痕跡

傷人之後,即便隨著時間過去,傷人的利器消失了,傷疤依舊在那裡
是我的話,就會一直盯著那個釘眼看著,然後想起來曾經傷害過這個人
如果是我在乎的人,我就會跑得遠遠的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跑?關於這個理由提過很多次了,也許可以翻翻前文
至於不在乎的人,我會當作什麼都沒發生過,因為根本沒必要在乎他受傷與否

所以我就一直東躲西藏,南逃北竄的一直下去
至於要到什麼時候?就,換個環境的時候

也許,那些人根本就不在意那些釘眼了
也不希望那些傷過他的人一直看著那些個釘眼
像我,就不希望我在乎的人,一直看著曾經傷害過我的痕跡
可是,我做得到的事情,不表示每個人也做得到
所以我從不冀望會有哪些人會不在意哪些釘眼

「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不知道自己何其有幸。」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你說這怕蛇有錯?又或是這蛇咬人有錯?
我說,是那驚動蛇的人有錯,怕蛇和蛇咬人這兩件事都沒錯

為什麼這樣說?與其問為什麼,還不如說這根本就沒有為什麼存在,怎麼說?
蛇為什麼咬人?兩種情況,一種是肚子餓,一種是威脅驚嚇
通常人與蛇的關係會是第二種,於是當蛇受驚嚇,自然會咬人,這沒有錯
這人被蛇咬,會怕也是正常,此後面對蛇會怕、會戒慎恐懼,也沒錯
唯一的錯,就在於那人去驚動了那蛇的因,才產生了怕蛇的果

我就是驚動了蛇,又被蛇咬,然後怕蛇的那個人
所以我一直認為我怕蛇沒有錯,可是多數人都覺得我有錯
也有很多人會認為我講這些,都只是為了替自己逃避蛇所找的藉口
我怕蛇是事實,蛇咬我也是事實,而我驚動了蛇也是事實
在全部都是事實的情況下,哪裡容得下藉口?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有時候很想說些什麼,但往往說出來的都不是什麼。」

往前一步是走,往後一步也是走,可是我們常常選擇往前而不往後
就算心裡想往後,卻還是往前踏出
有時是為了面子往前,有時候是不想為了失去更多而往前
有捨有得,留了面子,卻得失了裡子

我以為從日本回來,就輕鬆了,結果好像不是我想的那樣
雖然稍稍減輕了分手時的那種難過,可是又產生另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我到底哪惹毛了Pamela,到現在還是想不出來
這個問題一直沒辦法解,因為問題的根在哪都是個問題
不過,有時候就算知道問題的根,也沒辦法解

但,這又回到愛生氣的小男孩那個故事上
造成的傷害能夠當作不存在嗎?不行,除非回到傷害造成之前的時間點
所以唯一的做法就是等釘子被拔掉,然後等傷口癒合
最後要做的,就是不要讓他想起原來曾經受傷過
至於最後一步該怎麼做,見仁見智,我的做法就是東閃西躲、避不見面
這是老方法了,來來去去,我也就那麼一招而已

今天Annie問了我一句:不覺得可惜嗎?
這問題,好像上次Austin也問過我,只是我沒有回答Annie
然而,這個問題我今天坐在座位上想了很一陣子
到底可惜什麼?因為我想起了「捨得」這兩個字
有捨有得,也會得到其他東西做為替補吧,只是不知道那是什麼
是誤解嗎?孤單嗎?可這些我都有了,所以我不知道我還會得到什麼

我只是順應另一個人做了他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所以Annie說我做得太明顯,可是Annie應該不知道我是故意這麼明顯的
聰明人都知道檯面下的事,都不應該在檯面上做得太明顯
雖然我不是聰明人,不過這種事我也很清楚
為別人好有兩種做法,一種是以好人的角度做好事,一種則是以壞人的角度做好事

好人的角度做好事可以理解,那壞人的角度做好事呢?
舉個例子,就像教育好了,打罵教育是一種教育方式,出發點是希望你能成長
愛的教育也是同樣,都是為了你能成長。可是哪一種比較痛苦?這應該不用多說
人人都想做好人,沒人想做壞人為別人帶來痛苦
剛好,我做不了好人,只好做壞人

「很多問題都沒有答案,也許更正確地說,是長大之後才沒答案。」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一直以來,我既看不開,也放不下,更捨不得
雖然說時候到了,自然就看開、放下與捨得
可是,到底是什麼時候,從來沒一個確定的答案

我也是到前兩天才突然發覺芳芳離開的事情
一句話、一聲招呼都沒有,然後就這麼離開
從知道事情的那天下午,我坐在電腦前面發呆了近一個小時
其實我有注意到事情得經過,只是當下沒想太多
等我把事情都串起來的時候,一切都不是原來那樣了

從那天開始,我一直有種我是她離開的幕後推手
我想,她心中也一定是這麼認為的
我知道在那過程中,一定給她造成傷害,只是我一直無視而已
現在才想去知道那傷害有多深,好像也不怎麼來得及

我不想傷害人,我只是想做個好人,可到頭來我還是傷害所有人

這讓我想起了菜蟲,我真的跟他很像很像
明明不想傷人的,可是還是傷到了人
所以後來我為了不傷害到所有人,只好選擇只傷害一個人
我對芳芳不聞不問,當作陌生人,這就是一種傷害
傷害對她有多痛,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要傷害她我很難過
讓一個想當好人的人做壞人,他得下多少決心?從五樓跳下的決心夠嗎?我不知道

人是不是真的都得學著傷害別人?
是不是真的沒辦法在不傷害任何一人的條件下生存下去?
是不是越不想傷人,現實就會越逼著你傷人?
我在想,這世界到底怎麼了?到底是我太天真,還是世界瘋了?
果然,越是長大,就會發現越多事情根本沒有答案這東西

我得這樣一直傷害別人,然後抱著愧疚活著,並祝福那些人能活得幸福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十一月二十九日,Michael完成了人生大事

我坐在席中,腦袋想著一件事,那是「生與死的距離」
有人說「世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眼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我在想,如果按照我之前所做出的結論,一切都是一個循環的話
那麼生與死的距離如果是以起點來看,那只要轉個身就到了
但,如果已經在某一個方向上行徑的話,那得走多一點

不過那句話想講的,是兩個不同的基準點
簡單的說,如果生死一個圓,那句話講的是兩個圓
每個人的生死都是獨立的圓,不會相互干涉
也就是說你的生死都在自己的那個圓上,而不會走到別人的圓上
因此這樣的距離可以稱為無限遠,因為永遠無法到達那個點
那後面那句話的距離呢?我不知道,因為關於「愛」的事再也無法證明出任何答案

說實話,這個夏天似乎有點長
都十一月底了,天氣還是這麼熱,偶爾還是得開個電扇
還記得去年同時期的時候,那時梔子花香都不知道跑哪去了
今年卻到現在都還可以聞到,真是怪了
一年也就那麼一次冬天,隨著年紀的增長,冬天卻跟著縮短

很多時候,當我奮力的在為一個問題找答案時
就在幾乎快找到的那一刻,一個回頭,我卻忘了當初的問題是什麼
連帶著那些過程,和那幾乎浮現的答案一同消失
畢竟,根消失了,建立於根上的一切跟著消逝也沒什麼稀奇的
在消失之後,我卻一樣也找不回,好像不曾存在過一樣

老實說,這樣的狀況還發生不少次
只是從來沒在當下找回來過,當我找回時,已經又過了好些時日了
可那問題到那時候就已經不再是問題了,找回似乎也沒什麼用
是不是當下看得很重要的東西,過了一段時日後,回頭再看就會覺得其實也沒什麼呢?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我在Twitter上看到那麼一段話,他說:

只有小孩子在交情變差的時後會去問對方說:「你是不是討厭我了?」
如果是大人,則會很有默契的相互疏遠

想想這句話,好像真的是這樣沒錯
正因為如此,到最後就會變得什麼都不是
甚至會開始懷疑彼此當初是為什麼會在一起
如果一直都像個小孩那該有多好,你說是吧
這也許是為什麼大人一旦交情變差,就一輩子都再也不連絡的原因吧

每次看到小孩子,都覺得如果他們可以不要長大該有多好
有些事情或許就應該停留在那一刻,才會有它該有的美感
然後聽著他們的童言童語,那是很純真的話語
那種不戴面具,只帶情緒的言語,是現在的我一直很嚮往的
人總想往嚮往的方向走去,可是越是長大,越發現自己沒那個勇氣和毅力
就像大人想過得像小孩子一樣任性、天真一樣

這讓我想起那天在Pamela家烤肉的事情
和那兩個小孩子相處時的感覺,就是很直接,沒有掩飾
那天問了很多問題,那些問題都是用小孩子的觀點問的
我沒辦法回答,也許正因為是大人,所以才沒辦法回答
不過即便我用大人的方式回答了他們,他們也不能理解吧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還記得,我這些年從小到大的那些夢境
大多數都是為了把我困在夢中,不讓我醒過來
一開始,夢境是被動的,只是單純建立一個四面圍牆,怎樣也繞不過
單純讓我在夢中走不出去,就在那路上繞啊繞的
到後來我在夢境覺得呼吸困難,很痛苦,就這麼突然從夢中驚醒
發現棉被就這樣蓋著我的臉,讓我無法呼吸

這樣的夢一連做了很多年
後來,我學會了在夢中醒著,也就是我知道自己在作夢
換句話說,我已經可以決定自己是否要繼續待在夢中
所以當我發現又處於那個想把我困在夢中的夢時,我就會強迫自己醒來
就這麼又過了好些日子,那個夢再也沒出現過

又過了些日子,我又做了夢,夢境的畫面是不一樣的
變成了迷宮,我繞了很久,走不出去
後來,我一樣用老方法強迫自己醒來,不讓自己困在裡面
讓我困在夢裡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

擺脫了一個,又來了一個,雖然夢境畫面不同
可目的都是一樣,都是為了困住我,不讓我醒來
從最早的越不過的圍牆、到走不出的迷宮、再到在迷宮中像獵物般被追殺
那個夢一直在進化,由被動化成主動

直到最近,我發現夢變得更無法預測了
那個夢偽裝成和一般的夢境一樣,像是一個故事劇情的夢
我以為是一般的夢,就讓自己斷了醒著的意識睡著
然後當我一斷,夢的偽裝就脫落,馬上試著將我困住
好幾次、好幾次,到現在我再也沒在做夢時切斷醒著的意識

這個夢像是有生命,也會學習,多年來我從未擺脫過它
又或是說,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一定在我意識中生存著
只要我沒放下那部分,我就會一生背負著這個夢
說是要對症下藥,可是只知果,卻找不著因也沒法根治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回台灣好一陣子了,說是步上軌道嗎?好像也就那個樣
不過回台灣之後,我就一直有件事很掛心
就是Pamela回國之後給我的臉色一直都不是很好
我以為是我的錯覺而已,所以後來沒特別在意
直到過生日那天中午去吃飯,我才知道原來那種不協調感,不是錯覺,是真的

後來我找Terry談了這件事,Terry把那個過程告訴我
他說,我對他和Ben開的玩笑很酸、很毒、很白目
雖然我並沒有對Pamela本人這樣開玩笑
可是,當下就四個人,那種玩笑的感染就容易被放大
而Pamela並沒辦法接受那種我跟他們開的玩笑,因此就對我產生反感
當然,這件事情也是後來Austin重新確認過,才證明那不是我的錯覺

所以,後來我還是選擇了老作法
既然惹你反感,就是「人不入你眼,話不入你耳」
就像明天的九份旅程,我也是硬生生直接取消,沒有理由
原本我也取消了12/06的龍都酒樓
可後來,Austin用了一個我無法拒絕的理由讓我無法不去

Austin跟我說,他在跟Pamela談的時候,有去幫我解釋些什麼
後來我跟Austin說其實沒什麼好解釋的,我向來不向任何人任何誤解
被認為是怎樣,那也是自找活該
更何況,一旦有誤解,難道是三言兩語解釋得清的嗎?
與其如此,不如就把誤解放在那邊發酵,這是我的習慣

就像我也曾經誤解別人,我也沒聽任何解釋
就任其發酵,誤解就這樣像結石一樣越來越大
直到那誤解大到觸及「那人在我心中的美好」的回憶
我才知道我錯了,錯得離譜,可那誤解早就不知道該如何消除了

那之後,我就不再解釋別人對我的看法或是誤解
我知道我該去贖罪,這是我對曾經對別人造成的傷害
或許只有讓別人對我造成傷害,才能稍稍消除我那顆「對人誤解的結石」
這過程難受嗎?其實沒什麼感覺,可能我對情感這東西有些麻痺了吧

Austin問我說:「你願意為了這種誤解失去朋友嗎?」
其實我當下想的是:「如果是朋友,就一定深信到底。」
可我沒那麼回答,我給他的答覆是:「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我是為了他好。」
為什麼說是為了他?那是因為引人反感,勢必不想「見那人身,聽那人語」

我只不過,如此而已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這趟從日本回來,真的放下了一些事,也讓自己從局內走回了局外
回到本該屬於我的位置上,感覺一切都好多了
所有之前存在的迷惘突然都消失,好像一切都不曾有過
於是,當我看見那些個依舊執迷不悟的人時
我先是笑了,然後動了個念頭,四個字:「趕盡殺絕」

也多虧這次的旅行,我才發現我很習慣去照顧別人
到底,我又是出自於什麼樣的心態去做這樣的付出?
又為什麼如此心甘情願,不求回報的付出?
這些問題我無法回答,不過倒是讓我想起了那麼一句話

「得之於人者太多,而付出於己者太少。」

那麼,又是發生了什麼讓我發現到這件事情?
是那晚Terry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對女孩子的關心是不是多了些?」
我還記得那時我回答:「是朋友才會多點關心,你可沒看過我關心其他女孩子吧?」
直到這時我才明白,在別人眼中,我給予的關心似乎多了些
而似乎只有我自己一個人還不明白而已
可是,即便現在明白了,也不會改變我的作為
所以是否明白,好像又不是那麼重要了

那麼,探究一下為什麼我會這麼習慣付出好了
說實話,還真不知道該怎麼探究起,沒頭沒尾的
我只知道,在我出社會之前,我從未對任何人付出過什麼
只是一味的受惠於人而已
大概又有人會問:「那時,你不曾想過要回饋嗎?」
那時,我不成熟,以為得到是應該,以為自願付出的都是傻子

那麼,現在是因為我成熟了,所以懂付出了嗎?
不知道,只知道越來越習慣而已
至於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付出,我也忘了
只記得剛開始,會因為付出得不到回報而感到難過和痛苦
久而久之,就不覺得有什麼了,也沒想過會有回報這回事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

人生在世,總是會經歷過許多的大小事
有深刻的,也有容易遺忘的。有快樂的,當然也有苦痛的
所謂深刻,一定是很用力的,不然怎麼刻的深呢?
刻在哪呢?是腦門?還是心上?
不過不管刻在哪,想必都不會舒服到哪去
所以,那一定很難過,也只有難過的事情才會如此深刻
每一道刻痕,都是一種紀錄,紀錄自己曾經在這受過傷

還記得以前寫作文,總是用著老師眼中認為有美感的詞句在寫
至於那些詞句所呈現的意象到底是怎樣,我根本也沒體會過
只知道,這樣寫作文分數不會被改得比較低而已
以前國文課,老師也會拿別人的文章,或是某些歌手的歌詞出來賞析
說哪句的意象很美,又說哪句的意象深遠,老實說當時我都沒有感覺
如今,走過了一些歲月,我突然好像能明白當初那些東西的美感了
不過與其說是美感,不如說因為親身經歷了,才更能體會那種感受

曾幾何時,我開始聽見了自己的心跳脈動
一開始覺得新鮮,一方面也覺得在某些詞句說的是真的
可是後來,我開始覺得這樣的聲音很吵
因為無時無刻都可以聽得到,只要夠安靜,就會聽到,好幾個夜裡都無法入眠
也許,我只是想為無法入眠找個藉口罷了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你不讓他知道生活的真相,就是在騙他。」─「天下無賊」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曾經跟她說過的一句話:「我沒有說真話,但也沒有說謊。」
至於那句話是源自哪裡,源自於寂寞侯被六禍追殺時,躲在山洞時說的話
舉個例吧,假設我今天交待你不可以跟C這個人出去
後來你某天跟A、B、C、D、E一起出去,然後你告訴我你和A、B、D、E出去
但你沒告訴我裡面有C這個人,這就是沒說真話,也沒說假話
因為你沒把最重要的部份說出來,只提了不重要的部份,這叫避重就輕

可是,你說的是事實。但很久之前我也提過,事實並非真相
事實,是一種結果,也是一部分的真相,但不是全部
以集合的角度來看,真相是宇集,而事實則是宇集中的一部分
當然,以數學的角度來說,事實是小於等於真相的

又扯遠了,總之,就是那樣

我不想騙人,所以我總是告訴別人生活最殘酷的一面,而不會告訴他生活有多美好
即便是生活,也是一體兩面,只是殘酷那面比美好高出許多
越過了殘酷的極限,便能看到最美好的事物,反之亦然
所以,一體兩面最終也是回歸於物極必反的概念上

「知我者謂我分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天下無賊」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好幾個月之前,吃飯的聊起了電影,有人問我一代宗師你看得懂嗎?
我說我還沒看過,但應該很好看吧,直到昨天晚上我才又想起了這件事
不過因為晚了,所以到今天早上才看完,事實證明我沒猜錯
至於短短兩個小時裡面涵蓋了多少內容,這也倒不是隻字片語講得完

每個人看一部戲所著墨的點不一樣
有人認為是宮二的情仇、葉問的起落、國術的興衰,當然這裡面都有
只是每個人的重點不一而已
那我的重點呢?我重在宮羽田與馬三搏命前的那段話:「不在卦印,在回頭」
「回頭」在這邊有雙關語意,一是招式上,二是勸他離開日本人

當然馬三聽得懂回頭的兩層意思,可是在與宮二一戰時,他卻又明白了另一件事
那就是為什麼當初與他師父對戰時,為何師父在招式上慢了一步,而受了重傷而死
行動上確實是慢了,但問題在於到底為了什麼而慢了
因為宮羽田念及師徒之情,而有遲疑,當下沒下狠招
而馬三和宮二一戰時,當他把宮二推向火車時,也遲疑了
那時他才明白,回頭的第三層意思

「回頭」這種事,通常只有在做錯事的時候才用的著
可是人一旦錯事做多了,回頭也就沒什麼意義了
就像之前說的,一樣東西擁有過了頭,就會模糊了它的本質
就像寓言故事裡面那個放羊的孩子一樣,說謊過了頭,就摸不清謊話了

可回頭並不一定是做錯事才會用,那只是通常
有些事情無關對錯,卻依舊希望他人能夠回頭
可是有時回了頭,如果都還是原樣不變,或許不回頭還好些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2014/09/01 我和她分手了

交往很久嗎?不,大概就短短兩三個禮拜
也許你會說:「不過就那麼短的時間?傷心個屁喔!」,也許,也許只是也許
不過,還是先說說分手的原因吧

記得有一天,我們一起去看電影,那時電影還沒開始
我們便在外頭的餐廳晃啊晃的,好不容易找到個位置便坐了下來
她不經意的翹起腳,那時我說:翹腳對女孩子身體不好
她問為什麼?我說這樣骨盆很容易異位,以後會不利於生育
她說:可是我沒想過要生孩子,在我愣住還沒回神時,她又說:所以我不想結婚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結了婚,就一定會被逼著要生小孩,所以不想結婚

後來電影開始了,我們就先中斷了這個話題
到電影結束,我送她回到家樓下
她又問了我:所以你想要小孩嗎?我說:是啊
我又緊接著說,如果你不想生,我們可以領養啊
她說:不要,就是不要小孩,我不想負那個責任
所以最後,她只跟我說:你要想清楚喔,這樣你還要跟我繼續下去嗎?
後來我沒回答,我只說星期一我們再談,然後就把她趕上樓了

那天很晚了,我從她家樓下離開的時候已經是半夜十二點半
我騎車著吹著冷風,我在想她問的那個問題,可是我沒有答案
可是時間是不等人的,咻一下就到星期一了

下了班,我們到附近的小學走走晃晃
我們一開始的時候還是聊著其他的事情,過沒多久,她就提問了:欸,你想清楚了嗎?
那時我說:那我們就在相處久一點,看是你的想法會變,還是我的想法會變
她說:我就不會變,不會變就是不會變。記得那時,她用小孩子任性的口氣這樣說著
於是,我又把我剛剛說得那句話又重複了一遍

後來我說:
不然這樣好了,我們再相處久一點,讓我對你好到讓你捨不得我,就會跟我結婚
或者是,讓我整天提醒你和我在一起就要結婚,煩到讓你自己離開,這樣你就不會傷心
她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之後,我們就沉默了好一陣子。後來累了,就坐在學校的司令台上休息

她說:跟你在一起,我一直都在享受,我都沒有付出什麼。我沒有回話
她接著說:所以我讓你提....。至於後面,她沒有說出口
其實說到這裡,她心裡已經選擇好了,只是還沒說出口而已
我說:你讓我提出分手?她沒說話,只是點點頭
我問:這是你決定的事情,不是我,你自己說出口
那時她說:可是這樣很傷人,你對我很好
最後我問:所以你要把傷人的工作給我?你覺得我捨得嗎?
她沒回話

後來,我要她看著我,我要她親自對我說出「我要和你分手」這句話
她怎樣也不肯,我又再妥協一點,變成我問她「是不是要和我分手」,她只要說是,或不是就好
那時,她微微地點點頭,我說:不行,你一定要說出口
最後的最後,她終於說了一個「是」

再之後的細節,我就記得不是那麼清楚了

知道這件事的朋友,都罵我「你豬頭嗎?為什麼不騙她說沒有小孩也沒關係!這樣就沒事了啊!」
我是可以說謊啊,因為我從小到大天天都在說謊
有時候連自己在說謊都要等到自己說完了,回了神才知道原來自己說了謊
可是跟她在一起的時候我很認真,我連那種不自覺的謊言也沒說過
因為,如果我騙了她,我就沒有辦法去分辨到底誰才是我愛的人了

還記得在交往的期間,我們偶爾都會在那所小學的操場散步,偶爾會開開玩笑
我也記得跟她開過一個玩笑,就是我擁有一個她不滿足,我要更多更多的女朋友
那時她聽到這個只是緊緊的抱著我,然後說:不行!
其實我以為我會這樣做,真的。和她在一起之前,我以為我真的會這樣做
可是和她在一起之後,我才發現原來自己很容易就滿足了

而最後為什麼我要逼著她,讓她親自跟我開口提分手
或許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會對我做這件事很不諒解,可是我也不想這樣
她總是要長大的,不能總是把決定交給別人
不過唯一慶幸的是,她今天傷的對象是我,雖然不樂意,可是還是得這麼做,只為了讓她成長

檞寄生中有那麼一段:你是個好人,你不想傷害別人,但最後還是傷害了所有人
這是明菁對菜蟲分手時說的一段話
為了不讓她傷害到更多人,所以我選擇讓她傷害我就好

她一直覺得自己向一個對自己付出很多的人提出分手是「錯的」
可是,世上從來就沒規定不能向對自己付出很多的人提出分手
如果有這條規定,那她就錯了,可問題是沒這條,所以這中間並沒對或是錯的問題產生
告訴她這些,是希望降低她對我提出分手的那種罪惡感
在最後她問了我:我們還能是朋友嗎?我笑著回答:當然可以啊
當然,這樣的回答也是為了降低她的罪惡感
這也是我在最後唯一騙她的一件事,怎麼可能在分手之後,又馬上恢復成朋友的關係呢?

她又問,那你會難過嗎?
我還是笑著回答,不會啦,放心
真的不會嗎?當下真的不會
可是一回到宿舍關起門來,我才發現自己真的很難過
除了難過,還有難過與難過,以及難過和非常難過

也許有人又會問:不過交往短短兩三個禮拜,值得放那麼多感情嗎?
其實,兩年多前我見到她的第一眼,就喜歡她了,那時的她還留著長髮,後來莫名剪短了
這份感情在我心底醞釀了兩年多,我能不好好的在我們一起的時光,痛痛快快的付出嗎?
答案當然是不能,所以我付出了,無悔且不求回報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昨天,我坐在電腦前面看著螢幕發呆
正確的說,是我拿著筆寫了數十個「權」字
寫到後來,權字在我眼中變得不像權字,倒像是個不曾見過的字
這不禁讓我這麼想著:是不是一樣東西擁有太多,在你眼中就會變得陌生?

權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一個人擁有過多的權力時,他會對權力感到陌生
他會忘了權力的本質是什麼,也忘了權力建立於什麼樣的基礎之上
於是他終將失去權力,在失去之前,他會掙扎
可以的話,如果你是他親愛的人,麻煩陪在他身邊,因為掙扎很痛苦

「那,是不是愛也是這樣呢?」,我這麼問自己
是因為得到的愛太多,所以才對愛如此陌生,所以才如此不懂愛,是嗎?
可是,我連像樣的愛都沒得到過,又為什麼對它如此陌生?
於是我終於明白,原來得到過多,或是都沒有擁有的人,才會如此

那難過呢?那痛楚呢?
這些我都有過,他們對我並不陌生,我也很清楚那是種什麼感覺
介於過多和沒有之間,就是能夠細細品嚐一切的區間
可是啊,這種令人感到不快的事物,真希望沒擁有過
如果不能不擁有,那麼我倒希望能夠擁有過量到陌生、到麻痺,然後最後失去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神說:你要勇敢,就賜你阻礙。」─梁詠琪「神說」

到底,是要去說「我是」什麼比較容易,還是「我不是」什麼比較容易?
這問題就像你愛吃什麼和你不愛吃什麼一樣,都很難回答
因為愛吃的東西很多,講不完。而不愛吃的東西也很多,也講不完
同樣的,因為身份很多,不知從何說起。也因為相對於世界太少,不知從何講起

今天午休的時候,我終於明白了
原來我會難過,只是因為我還不夠強,我還太稚嫩了
我也發現,我居然會因為受這樣的傷而傷心難過,好像真的不太行
這跟我心目中那個「理想的我」還差了很遠,至於多遠,大概是一個地平線的距離
而地平線有多遠?這樣說吧,就是你看得到,但一輩子走不到的地方
可是我依然努力朝那個目標前進著

我還記得很多年前,在我剛認識小六沒多久,那時還有MSN的年代
我倒忘了那時我們聊了什麼,但我記得一件事,那次她很生氣
她罵了我一句:「你這個沙文主義的豬!」,後來我們好一陣子沒說過話
從那次之後,我知道自己個性上有問題,只是不知道問題在哪裡
於是就跟古人學「一日三省吾身」,不過也沒那麼誇張,大概只有晚上睡前會這樣做

就這樣一點一點的改,雖然沒有改很多,但至少我知道自己有在改進
可是,真正的大刀闊斧去改的時候,是我在念研究所的時候
至於那時為什麼會真的想要去做完全的改變,我已經記不得了
真正重要的大事我總是記不起來,倒是無謂的小事記得不少

我翻一下分開那天的一年前,我做了什麼事
很可惜,那天我沒做什麼特別的事,單純的設計了一個遊戲而已
可是那首歌的歌詞,卻是一個完整的預言
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是命運呢?還是自己真的有預言能力?
總之,再次欣賞那首歌吧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下了班,打開宿舍的房門對著空氣說「我回來了」,然後再對空氣說一聲「你回來啦」
只要一回到宿舍,我就得自己跟自己說話,不然我不知道該怎麼度過這些時間
抑或是說,我不知道該怎麼度過那樣的安靜
說到後來,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好躲到被窩試著提早結束這一晚

有些事情越過越久,在腦中的印象就越見清晰
而有些事情,越是清晰,越是痛苦
所以有人喝酒試圖麻痺自己,麻痺了或許是好事。有些人,連短暫的麻痺都做不到
但清醒之後發現一切都還是原樣,那只會比難受更難受
而又有些人,是不願意麻痺,讓自己「醒著苦,苦到醒。」

到底,是好人難為,還是壞人難為?
當別人在傷害你的時候,你是要做個以德報怨的好人,還是以牙還牙的正常人?
而我,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又或者說,我到底是什麼人?
其實很多問題早就沒有一定的答案了,也不再需要去尋找答案
可是,我就是想知道「答案」,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是求知慾作祟嗎?好像不是,我只是單純的想知道事情的「真相」而已

從小六那件事情之後,我就盡可能的讓自己不要去傷害別人
我總是用「愛生氣的男孩」那個故事來警惕自己
警惕自己什麼?要自己記住「對別人的造成的傷害,會隨時間痊癒,瘡疤卻不會消逝。」
所以我一直壓抑著心中那頭野獸,那頭黑色的野獸
如果那頭野獸跑出我建立的牢籠,我會變成怎樣?第二個約翰嗎?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那是頭「龐大且一望無際的黑色野獸。」

兩年前,我寫過那麼一句話:「當你回想起來,會糾結、會笑、會快樂,那就是愛。」
現在,我沒有笑,也快樂不起來,只有滿溢的糾結與難過
我想,我真的沒有愛了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很久之前,從我念大學的時候開始,我就試圖想要用很多理論去證明不理性的東西
然而,沒有一個證出結果,只是陷入更深一層的鑽牛角尖而已
或許就像Weiting說的:「只要關係到人,就沒有一定解。」
照這種說法,似乎我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錯的
不能說我做的是錯的,因為也沒人訂定不能用理性去證明感性
我充其量只是浪費很多時間,如此而已

我又想起了當年劉力維說的話,他說:「你以為你們之間是平行線。錯!是歪斜線。」
雖然我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可是那時並不能體會那背後的感覺是怎樣
直到現在,我終於瞭解那句話背後真正的感覺了
原來成為兩條歪斜線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情,可是這些事情天天都在上演
只是我都沒有感覺,直到自己成為歪斜線中的一員時,才能明白那種感受
就像我們都知道被子彈打到會很痛,可是只有真正被打到的當下才會知道有多痛

那到底什麼是歪斜線?理組的學生應該知道,所以解釋給文組的學生聽
歪斜線是指三維空間任意兩條不相交且不平行的兩條直線
也就是這兩條直線在空間中無限延伸,只會有一個最短距離
之後就會越離越遠,再也不會有交集或是第二個次短距離

還記得那時答應要留你在身邊,不會中途棄養的
我一直都記得,即便分開也沒忘記
不過,現在好像你再也不需要這個承諾了,感覺這些東西現在對你都會造成壓力
所以這次,真的要放生你了,為了不再給你壓力
雖然知道你根本不會回頭,不過還是要再提醒一次:「別回頭。」
就像明知道你怕冷,會多穿衣服,還是忍不住再多提醒你一次

但,即使回了頭,也很有可能什麼都看不到
並不是我離開或是走遠了,我一直都在原地沒有移動過
那是因為,我並不在你心上啊
最後,這是你喜歡的歌手,只能寵你到這裡了

「我可以等你很久,我不怕。只怕到最後都等不到你。」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虧欠」一詞,人人會說
只是,說歸說,也不過就是說完了就當作沒發生過
這東西整天聽都聽膩了,聽了毫無反應
以前聽到,還以為真的是發自內心,於是抱持著希望期待著改變
只是每次的希望都會變成失望,到最後演變成沒有期望,成了絕望

可是我天生就是個心軟的人,總是說要狠下心來,結果每次都沒這樣做
每次都告訴自己這次絕不能再寬容、不能再給予機會、不再抱著希望,可每次都沒這麼做
到頭來,原來只有我自己才是真的狠不下心的那個
或許,正因為自己做不到,才會不斷告訴別人一定要這麼做,不然只會苦了自己

這些日子以來,我一直只知道自己很難過,從來不去知道她難不難過
為什麼我突然會這麼想?因為今天睡午覺的時後,我又聽到同樣的聲音在跟我說話
他說:「你難過的同時,怎麼沒想過也許有人比你更難過?」
是啊,為什麼我總是那麼自私,只在乎自己,而沒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而我也在想,那個聲音的來源,大概是另一個不自私的我吧
因為會聽到他的聲音,總是在我想法最自私的時候

其實,比起我難過,我比較擔心她難過而已
因為現在她再怎麼難過,我也沒辦法再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就只能傻傻的看著
如果是這樣,倒還寧可她開開心心的甩開我去過日子,這樣或許比較好
我知道難過長怎樣,因為我正在經歷,那不好受,所以不希望她經歷

很多人都說我是白痴,說我當下為什麼要堅持那些話,為什麼不假裝答應她
我說,誰都可以騙,就是不能騙我自己愛的人
如果我連自己愛的人都可以騙,那我怎麼區分誰是我愛的人?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昨天晚上,在Blogger的管理頁面上,發現原來有些文章有被留言
那些文章幾乎都是一兩年前的東西了,一直以來除了我應該沒什麼人會看
所以會有留言其實讓我蠻意外的,翻了一下那些文章
才突然發現留言的人都是小六,這讓我很訝異
如果說除了訝異以外還有的東西的話,那大概就是暖呼呼的感覺吧

我真的覺得,有時候小六總是在我最無力的時候出現
雖然改變不了什麼,不過總是給了我一點東西,一點支撐我往前走的東西
至於那東西是什麼,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
然後我覺得自己真的越來越像檞寄生,而小六就像宿主
只是這個宿主的養分好像怎樣也吸收不完,然後我就越來越依賴,捨不得走

總是告訴別人要長大、要獨立、要自己學會面對一切
結果自己卻不是這樣,還是一脆弱、一無能,就想要躲起來尋求慰藉
那些慰藉是小六的話和文字,我把那些當作藥敷在傷口上
以為傷會好,後來發現原來那藥只是止痛劑,沒有治癒效果
藥效過了,痛覺還是會告訴自己其實還是受傷狀態的

人,總是不滿足,總希望自己能成為某些人
而我想變成像是小六那樣的人,總是能正向去面對很多事情
可是我沒有辦法,每當我想正面去思考時,就有個聲音告訴我不可以這樣做
他說:「隨時要有最壞的打算。」

「痛還要更痛,才會不痛。」─Septem Hill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還記得好一陣子前,Annie問我明年暑假有沒有空,問我能不能教她兒子寫程式
那時我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直到上個禮拜六打壘球的時候,Annie來加油,我才又想起這件事
我問Annie是認真的還是開玩笑,她說當然是認真的啊
那時我說,可是你們都說我不太正常,到時候教出你兒子不正常,那怎麼辦
Annie說,反正我們家的人都不太正常,我不會怪你的

有時候,我不知道到底是我不正常,還是其他人才不正常
可是我又不知道該怎麼去證明這些事情
而我發現,我無論什麼事情都想證明,不管證出來自己是對或是錯都沒關係
重點在於能否證出一個結果而已,但好像沒有辦法
也許這就是工科出身的人會有的壞習慣吧

到底什麼叫「不正常」?和一般人不一樣就叫不正常嗎?這讓我想起檞寄生的故事
當菜蟲被周圍的人視為奇怪的人時,只有明菁會跟他說那叫特別
就像一頭長角的山羊出現在綿羊群中一樣,很突兀
所以在綿羊群中讓自己看起來正常點,只能低著頭試著隱藏自己頭上的角嗎?
好像不是這樣,山羊就是山羊,沒必要讓自己在綿羊群中看起來正常點而隱藏自己

我沒故事那麼幸運,會有個明菁告訴自己並不奇怪,只是特別
其實我一直都知道我和別人不一樣,而我也從來沒想過要和他們同化
對我來說,我就是我,沒有必要為了做他們口中的「正常人」而改變自己
萬一哪天世界所有人都認為相互殘殺是正常的時候,難不成我也跟他們瘋?

我一直都選擇人少的那條路走,因為我怕吵
當所有和我走不同路的人覺得我很奇怪的時候,我也會覺得他們很奇怪
也許,這就是牛頓的第三定律在生活上的體現吧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能夠用一種無害且充滿愛,那樣的姿勢,凝望你嗎?」─小六「090223」

在「回心轉意」這首歌裡,有那麼一句「紙短難容思念萬千字」
這讓我想起在「挪威的森林」裡面也有那麼一段話:
「能夠裝進所謂文章這不完全的容器的東西,唯有不完全的記憶或不完全的想法。」
所以由這兩句可以推論出,思念是一種完整且龐大的想法或是記憶
也正因為如此,才無法被紙張所容納,是吧?

還記得,那時剛在一起的時候,我曾想過一個問題
我在想,要如何去抵抗誘惑這件事情
就像說,你身邊已經有個很好的伴侶,可是卻又出現一個什麼都比他好的人
那要怎麼選擇呢?是投向另一個更好的選擇嗎?這就是我當時的問題
後來又過了一陣子,分開了,我又想起了這個問題
發現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好像很多餘,因為另一個人再好,沒有愛就什麼都不是
所以,我才不知道為什麼當初我會卡在這個問題那麼久而無解

可是又回到一個問題點了,到底什麼是愛呢?

想起當初某位文學家說「愛是付出,而不是得到的東西」
可是,只有一味的付出會快樂嗎?
在我們的認知,向來都是要得到才會快樂,而愛卻教我們要學會付出
所以由上面的推論,其實愛是痛苦的,是這樣嗎?
先不那麼快下結論,如果把愛當動詞,可以分為主動的愛人,和被動的被愛

主動的愛人,是一種付出。被動的被愛,則是一種得到
把愛切成了兩種,發現愛人是痛苦的,而被愛不是
不管是愛人或是被愛,都是愛的一部分,可是一個是付出,一個卻是得到
而文學家認知的愛是愛人,而我們所認知的愛是被愛
先不把愛人當成痛苦的,正確來說,是一味的付出才是痛苦的
可是,一味的付出真的是痛苦的嗎?這我又不確定了

說了那麼多,到底想證明些什麼?不知道,或許只是想證明我是對的
那什麼又叫做「我是對的」?
就是我和她在一起時,即便只是一味的付出,不求得到,而我也甘之如飴
可是我證明不出來,所以我做的這些都是錯的嗎?
還是說,從我想證明愛這件事情時,就已經錯了

「夢裡總是茫茫一片,我看不見,卻清楚地知道你在這裡,你就在這裡。」─小六「090223」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燒成記號,記你的好永遠別忘掉。」─任賢齊「死不了」

像Terry說得一樣,即使因為看到小六結婚而高興,卻依舊是短時間的
小六就像是止痛劑一樣,藥效過了,該有的痛覺還是會發作
至於下一劑在哪,不知道,也不想去找
就放著,總有一天會痛到麻木,然後就會習慣的,最後就回歸平常
只是需要時間,要多長?不知道
總之,很多事情都別問,因為問了也不見得有答案

心裡一直很不快,可是又不知道該把目標指向何方。是她呢?還是自己?
如果這中間沒有對錯,又為什麼會產生不快?真的很矛盾
我心中總是浮現那句話:「不應有恨。」
如果愛與恨是一體兩面,那是不是連著愛也不應該有?
那我如果還想要愛,是不是又該告訴自己偶爾恨一下又有何妨呢?

我,總是在這一體兩面的選擇中,想要單純的保留好的那面,而捨棄另一面
可是,真的捨棄的掉嗎?如果可以的話,還會被稱為一體兩面嗎?
所以我才在想,是不是什麼都不要有才會是最好?
只是這樣跟出家人又有什麼兩樣?

她老是說我對她很好,說自己從來沒給過我什麼
可是我從來沒在意這點事情,或是說,我根本不在乎啊
因為她還在我身邊,這樣就夠了,這比給我其他東西還要讓我滿足
可現在什麼都不是了,所以才會難過吧
就算難過也不會讓她知道,因為知道也沒什麼用
更何況,要是被認為在博取同情的話,這比失去她更可悲

「不因生離哭,只為死別泣。」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我不怕,為你吃虧。多苦的工作也願意奉陪。」─張衛健「身體健康」

還記得,我在殺手不傻第十九回開頭寫到一句話
那句話是:「別信什麼女人水做的,女人明明是蠟做的。」,為什麼這麼說?
那是因為,女人真的不是水做的,而是蠟做的,如此而已

我說,讓女人感動和讓女人動心是兩回事
我自認為我終其一生都屬於前者,而沒辦法屬於後者
感動,很容易達成,只要對她很好很好,很好又很好就可以了
那動心呢?不知道,別問我,如果我知道就不是前者了
可是感動並不能讓一個人喜歡你,但動心可以
所以,愛人會使人感動,而讓人動心則可以被愛
也就是說,有些人一輩子就只有愛人的命,沒有被愛的命

扯遠了,這跟想要講得東西有點距離了

為什麼我說女人是蠟做的?
女人如果是水,水是沒有固定型態,也就是可以為任何人改變自己
可是事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所以我說女人不是水
那為什麼女人是蠟?女人只會為一種人改變,那就是讓她動心的人
動心必然有某種熱情,有熱度,才會融化蠟,才能使她塑型

那什麼是善意的謊言呢?
我想,那應該是「明明自己就很難過,然後還要告訴她自己並不難過」吧
可是真的很難過啊,至於到底有多難過,我不知道該怎麼去量化
只知道,很難過,很難過,和很難過,以及很難過
果然,快樂和悲傷的極限是不對等的
因為可以很經常聽到「喜極而泣」,卻幾乎沒聽過「悲極而笑」的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如何知道心魔是最沉重的包袱?」─張衛健「信徒」

今天中午睡覺的時候,睡到一半有個聲音跟我說了一句話
後來我就驚醒了,完整的話我記不得了,只記得差不多的意思
是說:「有必要一直放大別人對你造成的傷害嗎?」

的確,我確實是不斷地放大別人對我造成的傷害
雖然我不知道那個聲音是從哪來的,不過倒是點醒了我
這就像當初小六的那件事一樣,是我無止境的放大自己受到的傷害
然後也對她造成傷害,然而有些傷害是無法彌補或挽救的

這句話點醒了我什麼?
點醒了我心中還有心魔,點醒了我並不是完全理性
我試著把情感上的好壞轉成數學,看能否用正負抵銷的方式消除一個人對我的壞
可是這又和我的座右銘衝突,因為我是「予我以一,還之以百」的人
那麼是不是我又應該要改掉這個座右銘呢?
又或是說,什麼樣的座右銘是對,什麼樣的座右銘又是錯呢?

「一剎那讓我大徹大悟。」─張衛健「信徒」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那天,Austin看我臉色不好,問我怎麼了
我說:「分了。」,他沉默了一會說:「分了也好,總是要經歷過。」
話說這些日子,我越是去想,就覺得Terry說得或許才是真的
從頭到尾我都跟個傻子一樣被騙而已,只是到現在我才發現而已

發現自己會難過,其實這不是好現象,這表示我並沒有學會「放手」
有句是那麼說的:「關於放手,沒有準備好的那一天。」
這句話是對的,其實那天在看電影發生歧見,我就知道會發生了
我告訴自己要做好準備,因為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可是當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心裡總是會有個聲音:「我還沒準備好。」
我在想,也許歧見只是一個藉口,就像Terry說得一樣

我還是有得失心,我還是會因為失去而難過,不過我倒是比較少因為得到而高興了
但,這是否又表示著我更不容易滿足了呢?
更正確的說,我在物質上越來越不易滿足,但精神上卻很容易
可是這樣不是很奇怪嗎?一般來說都是精神不易被滿足,為什麼我剛好會相反?
又或是說,正因為內心空無一物,才更容易被突來的填充物而滿足

希望之於人的內心,就像受精卵之於子宮
原本寄於心中的希望被剝奪了,就像把子宮內壁的受精卵括除一樣
括除受精卵的過程會造成子宮受損,有可能就此一生不孕
心也一樣,可能一輩子就此再也不對任何事情抱持希望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那天,Pamela說找過她談過了,我問Pamela為什麼要去找她
為什麼我這麼問?因為我覺得已經沒那個必要了
Pamela說在和她好好談談,她會願意聽的
後來,我在想,到底是我要找她好好談,還是她要找我好好談?
我不知道,所以一直擺爛至今

今天一個人去和碩的家庭日,在往公司的路上看到一對夫婦
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聽到他們吵架的聲音,很大聲
後來男方還摔了東西在地上,女方還嘴,男方又作勢要摔另一樣東西,後來沒有
最後男方只丟了一句話:「我不去了!」,人就往捷運站過去
留下女方和還在嬰兒車的小孩子默默前行,往公司前進

看到那一幕,我在想我以後會是那樣的人嗎?
或是說,我一直都很怕自己會成為那樣的人,總是受情緒操控而傷害周遭的人
所以我一直很克制自己的情緒,到後來變成一種病,一種被理性侵蝕的病
然後搞到後來,有好多好多人覺得我很難溝通,也有好多好多人覺得我太理性
可是,至少我沒有傷害到身邊的人,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後來,我在回程的時候,Martin送我到板橋車站
一進去,很多回憶就湧上來了。當然,回憶總是折磨記性好的人
我放慢腳步,雖然很難過,可是得讓自己習慣,也許習慣了就不難過了

雖然相處的時間短暫,可是相處的時光很開心
當然最後還是分開了,當下真的沒有什麼難過得感覺,真的沒有
我是那種痛覺傳導很慢的人,直到過了一兩天,我才發現原來真的很難過
所以我不想再談些什麼,總覺得只會越談越難過而已
但還是很謝謝Pamela,謝謝她試圖為我挽救些什麼

本以為內心那個已經破得很大的洞會因此惡化
慶幸的是它沒有。我想,這或許也是理性最後為我能做的事情了

「這世上有兩種雨,一種會停,另一種則不會。」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感覺,人的心境真的會有三階段變化
先是「見山是山」,再來「見山不是山」,最後又回到「見山又是山」
起初,我發現人很容易被情感牽動、操控
我認為這樣的自己只會成為情緒的奴隸,於是我用理性取代原有的情緒
直到現在,發現理性反倒讓自己失去了身為人應有的本性
身為人,或許本來就應該維持原有的人性,用理性取代,或許真的不應該吧
而當我想在拾回早已遺棄的人性時,卻早忘了丟哪去,也不知上哪找

向來,我就是那種當下受傷沒什麼感覺
總是要過一段時間,才會感覺到痛,然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有受傷
所以當下真的沒意識到有多難過,直到事情過了一兩天,我才知道原來真的很難過
我不知道事實是我聽得那樣,還是像Terry說得那樣
如果事實是Terry說得那樣,那就表示原來好傻好天真的人是我
如果事實真的是我聽得那樣,我最多也只是難過,就只能這樣而已

我只是習慣性的對人好,尤其是自己身邊或是喜歡的人
然後,然後還要被認為是一種壓力
我從來就沒要求過什麼回報,因為我覺得你們還在我身邊,我就夠滿足了
是不是到頭來,原來最容易被滿足的人,其實是我?

喔對了,原來人真的可以不藉由任何工具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我沒有對手,因為我不把人當敵人。若成敵人,只有趕盡殺絕。」─Septem Hill

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到底是天氣熱所以浮躁,還是浮躁而感到熱?不清楚,也可能兩者都有

還記得很久之前,我提到許多關於理性的議題
那時我說:「我甚至搞不清楚到底理性是在支撐我,還是在侵蝕我?」
我想現在我已經可以回答了, 它已經從最原本的支撐,變成了侵蝕
這就像用藥一樣,少量可治病,量多可致命
我想,當初的搞不清楚,到現在明確的知道自己的狀態
我知道,即使原先的病症醫好了,我也活不了了

那現在所呈現的人性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只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
就是理性為了讓這個身體活下去,而學習並仿造人性還存在的假象
那麼,在螢幕面前打字的這個「我」,說到底也是理性仿造出的人性而已嗎?
我要怎麼知道這個「我」,到底是剩餘的人性,還是仿造的人性?
答案是沒有辦法,即便是被仿造的人性,也會告訴你它是真正的人性,而非仿造品
這就像魔鬼終結者第四集的那個仿生人一樣,他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
單純的就是一個創造物,被理性所創造出的物品

我在想,到底理性是人性的一部分,還是說這兩樣是完全互斥的東西?


不知怎麼了,在達成願望的那個瞬間,我居然一點興奮感都沒有
還是說,願望雖然達成,可是並不是以我想要得方式達成?
我以為達成了這個願望,我會過得比較開心,但事實好像不是這樣
還是說,我以為願望實現了,其實根本就不是這樣?

八月三十那晚,在Pamela家的中庭烤肉
我沒烤,我在旁邊陪他們家的小孩子玩耍
玩到十點多的時候,我在和小朋友們散步,他們說了一些讓我很震驚的話
他們看到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戰火,他們說:「為什麼同樣是人,要互相打來打去?」
我不知道,所以那時我只回答了「我不知道」四個字
是啊,為什麼連小朋友都懂得事情,我們大人反而不懂了?

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當有人向你提問的時候,通常背後有四種可能
一是要你附和,二是找你討論,三是詢問意見,最後是真的不懂想請教
最後一種不討論,因為沒什麼好討論,我想談的是前面三種狀況

先講,什麼叫討論
討論是你提出你的意見,我提出我的意見
然後我們整合彼此的意見,做出最後的結論,這叫討論

再來,講述詢問
詢問是向你提問,想聽你的想法,就只是想法
對方不會提出他的,他會把你的想法納入自己的,然後提出最終方案,這叫詢問

最後,什麼叫附和
就是當他問你,而你提出想法
而他在還沒說出自己的想法前,就針對你的想法進行批判
因此,他要的的不是你的想法,而是要逼迫你接受他的想法,這叫附和

當我懶得跟一個人說話時,通常都是遇到想要我附和他的人,我連說話都懶,轉頭就走
表面上用著討論的名義,實質上就是要你附和
如果是這樣,一開始就講你要怎麼做就好,也不用問我們的意見
這樣的作法,只是想單純表現他「沒有專制」的假象而已,至少他做了「問」這件事

「為何我見佛非佛,佛說只因我非我。」

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變成蠟燭燃燒自己,只為照亮你。」─筷子兄弟「小蘋果」

直到上個禮拜日,過滿一年
一年後有什麼感覺?我的感覺是什麼都沒變
本來我就不是個容易改變的人,很多人說我固執
我說,我是擇善固執,當然沒人理我居多

出了社會,老是覺得自己的人生很空虛
或許不再像以前唸書有目標,所以不知道該為了什麼努力
為了買房子、買車子?那是目標,但卻沒有動力驅使我這麼做
這就像車子有四個輪子可以幫助前進,但沒有引擎也沒用
總覺得每天都索然無味,像是嚼菜根似的

希望十一月去日本後會好一些
希望可以找到讓我前進的動力
希望希望不要在只是希望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今天跟Annie、Pamela、Tina去吃飯
原本是要去吃簡餐的,不過後來因為沒車位,只好回公司附近吃火鍋
Annie的新車真的很大,很舒服
其實我一直覺得Annie跟Tina很像,只是大家都說不像
可是,眼睛明明就很像啊

每次跟不同人吃飯,總會問到我為什麼沒女朋友
通常有兩套結論,一套是「我不想交」,另一套是「白目,無解」
前面那套通常是女生歸類出來的,後面那套則是男生
男生那套我可以理解,因為我在他們面前就是這個樣
女生那套,我就不太能理解了,雖然我在他們面前也是一個樣

然後,又不得不提去年七月發生的事情
我從Annie和Pamela得到的說法是:「那個女生真的不值得你交往。」
因為他們覺得我那個玩笑沒什麼,是她反應太大
而在Weiting和Peter眼中呢,則剛好相反,說我怎麼會開這種玩笑
總之,這是我目前聽到的兩派說法

到昨天,我又想起了一個人,小六
有人說「人因誤會而在一起,因相知而分開」
我覺得我和小六剛好相反,我和她是因為誤會而分開
對我而言,她不是情人,比較像是知己或是相處多年的伴侶
我們會很耐心的聽對方說話、抱怨
我們認識了很多很多年,可是卻可以因為我對她的誤會瞬間崩塌
我真的有病,真的有病。我怎麼可以對一個這麼重要的人做這麼殘忍的事

至少,我知道她現在過得很好,希望她能夠一直這樣下去
我只能以愧疚的心祈禱著,至於向什麼祈禱,我不知道
畢竟,人會祈禱,只會在那些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上而已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我不掙扎,隨它去吧,我不害怕。」

這世上,好像真的需要比較,才會知道自己其實很幸福
就像當你在冷氣房喊熱時,走出冷氣房才會知道其實裡面是很涼的

話說,好像很久沒看到雅卿了,大概是從他交了男朋友之後吧
這個分水嶺好像有點明顯,不過這樣也好
人本來就應該在幸福的地方待著,才會感到人生是美好的
原本這幾次回台中想找他吃飯,不過突然發現我手機的Line被自己洗掉了
然後就找不到雅卿了
有時候,我覺得這是緣盡了,然後就會默默的從你的人生退出
這沒什麼,說實話,只要看透了就覺得沒什麼

我啊,到底有多久沒有說過心裡話了
我要怎麼說,又要向誰說?雖然想說,可是總找不到一個出口
出口到底是自己找得,還是它自己會出現你的生命裡?
我不知道,我只是一味的坐在原地等著

還記得上次看了一個故事,一個關於「上帝要給你最好」的故事
我後來想想,這故事好像是講給基督教的信徒聽的
因為整個聽起來就像是你生命的全部都是上帝的安排
從故事中,找不到「自我」這東西
故事的結尾是一個老人對那個失戀的年輕人說:「因為上帝要給你最好的。」
可是理性一點去思考,上帝給你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換個實際一點的例子,就像今天你可以整天在家裡游手好閒
然後你都不用做事,每個月就有五萬美金過日子
在外人看來,這真是上帝給予你最好的待遇了,甚至連上帝自己都這麼認為
可是呢?你需要的只是一個你愛的,而且也愛你的人在身邊而已
所以,最好的,真的是你最想要的嗎?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有人說,每一個生命都對應著天上的一顆星
當生命隕落時,該星也隨之隕落
也有人說,向流星許願,那個願望就會成真
那麼,把兩者合在一起看,不就是「向死人許願」嗎
我只看過人們向流星許願,卻沒看到人們向死人許願
真的很奇怪啊,明明兩個是一樣的東西

這幾天端午節連假,回了台中一趟
路程很遠,雖然跟回高雄、屏東比起來算很近,可是我還是覺得很遠
尤其是訂不到車票,得一路站兩個小時的自強號
還得跟一堆人擠來擠去,很不舒服
唯一值得高興的,就是回到家時,我家的鸚鵡還認得我

這幾天在家看了幾部電影,比較有印象的只有「消失的子彈」
因為這部是我要回桃園前四個小時才看完的,是一部偵探懸疑片
其實我一開始就有猜到最後的主謀是誰,只是不知道為了什麼殺人
為什麼猜得出來?因為一部偵探懸疑片中,通常有兩個角色特別鮮明,而且是敵對
那又有人問,既然是兩個,怎麼確定是哪一個?我只能回答:直覺

那電影裡,讓我想起曾思考過很久的問題:人性到底本善還本惡
劉青雲所飾演的松東路認為人性本善
而人之所以做壞事,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為,使人由好變壞
在片中,他這麼說:世上沒有完美犯罪,只有變壞了的好人
然而,謝霆鋒飾演的郭追卻是為了眾人利益而殺人
所以,松東路和我都搞不懂,到底郭追是變壞了的好人,又或是什麼?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趁著大雨,我到外面走了一遭
我喜歡雨,也喜歡在雨裡面,不論大小
因為我覺得雨能為我帶來平靜,也有助思考
 這次,我想了一些關於時間軸上的問題

科學上有著「一人一時一地」的定理,不過那是就現在而言,未來未必還在
這句話是說,一個人在一個時間點,只能出現在一個地方
也就是說,每一個人在每一個時間點的某個地方是唯一
不過我後面也說了,「那是就現在而言」,這又是什麼意思?

近來,有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關於「穿越未來」、「回到過去」的技術
其中利用到的不外乎兩點:「黑洞」、「速度」
這兩點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我先提關於速度的部份

有科學家假設,以光速作為基準,若當我們以超越光速行徑時,便可回到過去
這樣的說法在我的認知是不太合理的
就像古時候騎馬可能要花三天的路程,現在搭飛機可能不到兩小時
而搭我們搭了飛機後,我們真的有回到過去嗎?沒有,只是到達目的地的時間變短了
當然這樣假設可能不對,因為光速和超越光速有著我們想不到的物理變化

在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方程式中,我們可以理解「靜止質量」可以轉換成能量
簡單說,在這個方程式裡面,會把質量轉換成能量,而且是正比轉換
那質量哪去了?在科學上定義叫「消失」了
或許,科學家就是把那些消失的質量假設為「回到過去」的質量
而且還會為「現在」帶來許多能量

在做個例子,不過得先假設人可以自由的以超越光速的形式移動,並且不會轉成能量
找個人和你在太陽底下面對面,光正以光速照在你們兩人身上
而你以超越光速的形式往另一人右邊移動,那麼,對另一個人而言,他會看到幾個你?

當你的移動速度超越了光,對光而言,它「可能」還感覺不到你已經消失
因此,假設光有眼睛的話,「光」是看得還沒移動的你
可是當光真正打到那個「還沒移動的你」時,卻會穿過去,因為你早已不存在
也就是說,那個還沒移動的你,是無法藉由光的反射到另一人的眼中
所以到後來,另一人還是只能看見一個你,不會看到兩個

再來談談質能互換方程式
剛剛提到「靜止質量」 可以轉換成能量
那一定會有人問:「那『動態質量』是什麼」或是「有『動態質量』嗎」
正確的說,沒有。因為全部轉換成能量了,也就是光子在移動時,其靜止質量為零
那也就表示,光如果是靜止的,那必然會擁有質量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在寫「Micaro」這個故事的期間,有時候很開心
不過,與其說是開心,倒不如說是甜蜜比較恰當
可是我一個人跟誰甜蜜呢?所以我只能習慣性的把自己帶入故事中,當故事的主角
然後盡我所能的寫些有趣、快樂和浪漫的事

不過在一般人的眼中,我可不是一個有趣或是浪漫的人
而是一個死板、白目、愛開玩笑和幼稚的人
我讓所有人看到的是沒有任何矯作的我,就是一個直挺挺的我
當然,有人因為我的玩笑、白目把我列為拒絕往來戶
這也沒有關係,反正會有這樣的狀況也是在意料之中而已

只是有人會問,為什麼明知道會有這種結果,卻還不稍加修飾自己,表現好的一面
原因很簡單,很明顯的,我所表現出的都是我自己的缺點
如果明知道我有這些缺點,卻還願意和我來往,那表示接著你只會看到我的優點
因為缺點都已經在你面前了,而你沒看到的就只剩優點
相反地,如果我只是一味的在你面前表現優點
實際來往後卻發現一堆缺點,豈不是讓人覺得這個人很假,不是嗎?

所以我還是沒打算為了誰而改變我這種喜歡暴露缺點在別人面前的習慣
因為,會和我來往的,就是會,而不會的,還是不會

回到「Micaro」,這是我出社會後,第一個那麼想完成的故事
是一對結了婚,又離了婚的故事。而故事的開端,從離婚後再次見面開始描述
故事會有一段回憶,那段回憶是講述他們從結婚後到離婚的過程
當然,我寫得很開心的就是在結婚後那段,而最煎熬的則是在離婚前
至於多年再見面的那段,我則是寫得很冷靜,像是用第三人稱描述一般
故事在我腦中已經完全成型,只是我一直沒把它完全寫完

離婚那段,我先收完了尾。關於頭,我卻是一個字也起不了
每次要寫這種故事的轉折,我就會痛苦好一陣子
因為我不希望把折磨從現實帶進我的故事中
雖然唯一的不同點在於,至少我可以控制我故事的結尾是好的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昨晚躺在床上睡覺時,我又發現了自己一個習慣
就是當我思念一個人的時候,我會把她寫進我的小說裡面
或是說,用她來寫一篇故事

雖然我寫過很多故事,有些有寫完,有些沒寫完
寫完的,就把思念留在那裡,再也不會出現在腦海,再也不會
沒寫完的呢?沒寫完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想寫,另一種也是不想寫
這兩種有什麼差別?第一種是根本沒有思念的人,只是單純想寫故事
通常這類型的故事都寫不完,因為沒有思念的目標,就沒有動力想完成它

那另一種呢?與其說是不想寫,不如說是捨不得寫完
因為寫完了就得把思念留在那,然後,就沒有了
所以寫完的部份,是我這輩子再也不會去思念的人
我會單純的讓那份思念留在那篇故事,如此而已
只是把思念化成文字從腦中移出,每寫一字,自己就少一份思念,就會稍微輕鬆些
可是,思念並沒有重量,為什麼我會為此感到沈重或是輕鬆呢?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最近一直沒睡好,經常睡到一半就醒來,整個晚上一直重複這樣的狀況
總覺得有做夢,可是卻又想不起夢是什麼
不知道是工作壓力太大,還是另一個我不想想起的原因

趁這次二二八的連假回了台中一趟,順便回去看牙醫
其實牙齒也沒什麼問題,就只是單純去做個定期檢查
當然,也只是洗洗牙就結束了,並沒有蛀牙之類的狀況發生
家裡最讓我留戀的,大概就是那張雙人床和我家養的那隻鳥
每到收假時,總會捨不得從床上爬起來,因為距離下次躺到要再一個月之後

三月一號那天,和Gary、Jeff去台中的ModeMall的十樓吃魔法咖哩
原本想拍照的,可是剛好手機臨時故障,連關機都沒辦法,只好作罷
他的蕃茄湯讓我看到就倒胃口,一整個就是蕃茄糊,而且還很鹹
所以當上湯的時候,當下我就後悔沒有點雞湯
不過主餐的咖哩倒是不錯,而且還可以加飯加咖哩醬,但完全沒加料

Jeff要去當兵了,這次聚餐主要目的就是幫他餞行
自從我從研究所畢業後,就沒再見過面了
所以這次再見,從中午一直聊到晚上吃過晚餐
這次一別,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再見面了,不禁讓人感慨
突然很懷念唸書的日子,除了唸書,其他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自由自在,不用去煩惱明天會遇到什麼唸書以外的壓力,也不用煩惱錢的問題

Gary就說,如果那麼懷念,那就回去念博班啊
我一想到博班一念下去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畢業,就讓我打退了回去唸書的想法
雖然想回去過學生的日子,但念博班這種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
而且我認為會去念博班的人,通常是人生找不到目標,才只好繼續唸下去

 「Now I am your prisoner of love.」—「Ladrola」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看不開,就背著。放不下,就記著。捨不得,就留著。」

某天,我突然眼睛直直的看著鏡子裡的自己
我很驚訝,因為那是我第一次不認得自己的樣子
我看了好久好久,直到我終於認得原來那是我為止
不知道花了多久,只知道那段時間對我來說好漫長
到底是忘了自己長怎樣,還是鏡子出現的面容和我記憶中有所不同?
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畢竟我有好一陣子沒好好看自己了

有時,真的想把自己fork另一個自己出來,這樣就不會太孤單
不論想做什麼,都一定有人陪,也一定有人支持
也一定有人能夠理解自己的想法,至少看起來不會那麼形單影隻
不過很可惜,現實就是沒辦法,所以才會自怨自艾

很多問題或是事情,似乎在當下似乎都沒辦法解答
但是當你過些時間,再回頭看的時候就好像簡單多了
或許因為並沒有身處於那個當下,所以一切看起來就簡單許多
可是為什麼人總是沒辦法在當下就能夠理解一切,一定要等到回過頭時才能理解
在往前走的時候,時間還是在過,等到回頭,或許一切都變了
當你理解一切都是誤解時,時間卻也無法回到你誤解的那個當下

「就像當血液流過腦袋的時才會明白,原來紅血球承載的不是氧氣,而是思念。」

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I hunger for your love.」

那天在電視上看到張菲的節目,剛好看到曾志偉邀張菲唱「Unchained melody」
當下我以為是張菲以前的歌,後來聽了才知道是第六感生死戀的主題曲
這首歌我找了很久,一直不知道歌名,直到那天才知道
回到宿舍後馬上上網找出來聽,聽了幾個版本,我還是喜歡「Righteous Brothers」的版本
尤其是在唱那兩句「I need your love」的時候,只有動人而已
至於為什麼要唱兩次,套一句PTT常用的話:「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講兩次」

我有著很多和三十幾歲人相同的回憶,很多人經常問我到底是哪個年代的人
因為我知道的東西根本跟我出生的年代不太符合,我也不清楚原因,反正就是知道
或許大概是一個外表年輕,內心卻裝著一個老去的靈魂吧
不過這樣說也不合理,因為也很多人說我的行為就跟小孩沒兩樣
所以整合起來,我就是一個擁有比同齡的人更多回憶的小孩子,是這樣吧?

不過與其這樣說,我還是更喜歡自己的說法
我在該成熟的時候成熟,不需要成熟的地方盡情的裝瘋賣傻
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只是真正能懂我的人只有自己
我想多數人都是這樣,只有自己才懂自己
可是行為模組小的人,被別人所瞭解並不困難,只是願不願意花時間而已
相對於行為模組大的人,也是一樣,只是所花得時間更多

那我呢?我把自己歸類在「沒有行為模組」那種
而「沒有行為模組」也是一種行為模組,怎麼說?
就像數學裡零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但它還是一個數字的道理是一樣的
可是正確的說,應該是「沒有固定的行為模組」才對
多數人的行為模組都只有一套,只要看透了,就能正確猜測他接下來的行動
但是我向來沒固定一套,通常都是真正要做的前一刻才決定要怎麼做
有時候則是先做,做了之後才去想怎麼辦,總之,我很亂七八糟

但說自己亂七八糟也不太正確,正確的說應該是這樣
當我發現自己有一定的規律時,我會刻意去破壞這個規律,產生另一種規則
因為如果我自己能發現自己有規律,相對的,只要有人觀察我一定也看得出來
為了不讓別人看出這種規律,我才會在自己發現時破壞它
這也是為什麼我沒有固定行為模組的緣故

「I need your love.」—「Unchained melody」

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愛一個人,沒愛到難道就會怎麼樣?」

過年那幾天,我和幾個表親去板橋的星據點唱歌
還記得那天點了很多歌,雖然有一些最後都沒有唱到
表哥說我的歌路相當跳tone,這表示我涉獵的範圍很廣嗎?
相較於他們,我點的歌都比較老,至少都有七、八年以上
像是「牽掛」、「忘記你我做不到」、「翅膀」這些
當然也是有點一些新歌,只是我知道的並不多,畢竟也太久沒聽流行歌曲了

今天下午和冠仲小聊了一下,他問我明年結束後要離開嗎?
我說我不知道,就算要離開也沒有目標,但冠仲卻是很篤定的告訴我他要離開
雖然很早之前我就想過這個問題了,可是到現在還是沒有答案
因為我不知道到底離開是好,還是留下來是好
我總是在琢磨在選擇之中,卻忘了時間還是繼續前進

可是有時候我又不是這樣的,我覺得自己很矛盾
為什麼優柔寡斷和果斷善決可以同時出現在我身上?
我知道其實我沒有資格說別人做事不一致,因為我自己做人也不一致
其實我一直都知道自己很矛盾,矛盾到讓我覺得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尾牙那天,一堆喝酒喝到醉倒的人,最後都是請家裡人來接回去
當然也有人喝了酒發酒瘋,也有人喝酒喝到哭
有人跟我說,他們只是藉著喝酒來抒發壓力、發洩情緒
我還記得我那時的回答,我說:「那我們software壓力最大,因為我們team都不喝酒。」
到現在,我已經覺得我快崩壞了,我甚至搞不清楚到底理性是在支撐我,還是在侵蝕我?

「You only live once.」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那天,我坐在公司辦公桌前,手上拿著筆畫著程式的流程
畫了幾個方形和圓形,看著看著,就在方形的四個角畫上斜線
讓方形變成了八角形,讓我突然聯想到圓形的定義:正無限多邊形
想到「無限」這個字眼,就讓我想起了「永遠」

在數學定義上,我們無法去定義「無限大」或「無限小」這兩個數,只知道他們沒有邊際
但是我們卻可以畫出無限多邊形,也就是圓形
換句話說,我們雖然無法達到無限遠的地方,但是卻可以用另一種形式描述它
那永遠呢?我們似乎從來沒有用任何形式去描述過

回到無限來看,無限是用一個倒八的符號來表示
不論從哪個點開始跑,最終都會回到起跑點上,圓形也是一樣
那為什麼不用圓形表示無限呢?我也不清楚
那是不是表示,無限大和無限小其實是相連的?
就像程式裡面的sign variable一樣,到了極限的負值,最後會回到極限的正值
難怪有人說「樂極生悲」、「物極必反」,大概就是這樣吧

可是為什麼我從未聽過有人說「悲極生樂」呢?
我一直看不到悲傷的盡頭,雖然理論上我們都知道那應該是極大的喜悅
但我只是一直累積,試著往更悲傷的路走去,卻不知道極限何在
照這樣看來,快樂的區間和悲傷的區間似乎不是對等的
因為「樂極生悲」很容易就可以累積到,但「悲極生樂」卻不是
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那個極值一定是個瘋狂的狀態

我們明明無法看到無限,卻可以描述無限
那為什麼我們到不了永遠,也無法描述永遠呢?
所以我用了「無限和永遠相似」作為假設,用描述無限的方式去描述永遠
我觀察了關於「無限」,我發現到無限有個很特殊的現象,就是Smooth和Cycle
那也就是說,永遠也會存在這兩種特性

可問題來了,在人存在的時間裡,的確可以把生死視為一種Cycle
但人所存在的時間中,卻並沒有過得Smooth
假設換個情況,永遠是用來描述時間而非人的話
那個時間是一個Smooth沒錯,但卻又不存在Cycle,又或是說我看不見他Cycle的始點
如果後者是對的,那只需要證明時間是一個Cycle就好
雖說如此,可是從來沒有人可以證明這件事,沒有

「What's the end of sadness ?」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當我放開機車油門,從車上下來時,總有種「活著真好」的感覺
每次都是這樣,感覺騎車真是一種賭命的行為,跟車的時候這種感覺尤甚

還記得之前才把獵人蟻王篇翻完
我一直在想,如果真的可以有念能力,我會讓他長成什麼樣子
其中,王的三個護衛—「尤匹」,他的能力讓我印象最為深刻
他是在與拿酷戮和莫老五的戰鬥中產生出來的
他讓原本會擾亂思緒的憤怒,轉化成力量蓄積在左手,讓思考維持清晰,不受憤怒影響判斷
也就是不論對手做再多小動作,只會讓他力量更強大,卻不會擾亂思路

在戰鬥冷靜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攸關生命的時候,任何會影響思考的都是致命的關鍵
而尤匹將「憤怒」的情緒獨立出來個別蓄積成力量,光是不影響思路就已是相當可怕的能力
當最後尤匹和拿酷戮完成交易後,放了拿酷戮和莫老五,自己則前往王的位置
在奔馳的過程中,尤匹這麼問著自己:

把那些傢伙的攻擊當作糧食所積蓄的憤怒,在最後卻不想對上他們
到底,我該將這些憤怒放在什麼,或是什麼地方才好呢?

尤匹這麼問著自己,是因為在先前的戰鬥中
他是單純受憤怒所操縱,而毫無思考的恣意發洩力量,只想解決眼前的敵人而已
當然吃了很多虧,可是在先天上的體質較好,並沒因為吃虧而受到肉體上的傷害
只是經常在精神瘋狂的狀況下戰鬥而已,這樣的轉變,也難怪尤匹會這麼問自己

我在想,這是一種成長吧,就像小孩子變成大人的那種感覺一樣
小時候你傷心了就哭,開心了就笑,不需要看場合、時間,甚至是別人的臉色
可是長大了呢?好像就不是這樣了,再多的情緒都得隱藏起來
等到了檯面下,看是要自己一個人,或是再多找個朋友宣洩也行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