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能夠用一種無害且充滿愛,那樣的姿勢,凝望你嗎?」─小六「090223」

在「回心轉意」這首歌裡,有那麼一句「紙短難容思念萬千字」
這讓我想起在「挪威的森林」裡面也有那麼一段話:
「能夠裝進所謂文章這不完全的容器的東西,唯有不完全的記憶或不完全的想法。」
所以由這兩句可以推論出,思念是一種完整且龐大的想法或是記憶
也正因為如此,才無法被紙張所容納,是吧?

還記得,那時剛在一起的時候,我曾想過一個問題
我在想,要如何去抵抗誘惑這件事情
就像說,你身邊已經有個很好的伴侶,可是卻又出現一個什麼都比他好的人
那要怎麼選擇呢?是投向另一個更好的選擇嗎?這就是我當時的問題
後來又過了一陣子,分開了,我又想起了這個問題
發現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好像很多餘,因為另一個人再好,沒有愛就什麼都不是
所以,我才不知道為什麼當初我會卡在這個問題那麼久而無解

可是又回到一個問題點了,到底什麼是愛呢?

想起當初某位文學家說「愛是付出,而不是得到的東西」
可是,只有一味的付出會快樂嗎?
在我們的認知,向來都是要得到才會快樂,而愛卻教我們要學會付出
所以由上面的推論,其實愛是痛苦的,是這樣嗎?
先不那麼快下結論,如果把愛當動詞,可以分為主動的愛人,和被動的被愛

主動的愛人,是一種付出。被動的被愛,則是一種得到
把愛切成了兩種,發現愛人是痛苦的,而被愛不是
不管是愛人或是被愛,都是愛的一部分,可是一個是付出,一個卻是得到
而文學家認知的愛是愛人,而我們所認知的愛是被愛
先不把愛人當成痛苦的,正確來說,是一味的付出才是痛苦的
可是,一味的付出真的是痛苦的嗎?這我又不確定了

說了那麼多,到底想證明些什麼?不知道,或許只是想證明我是對的
那什麼又叫做「我是對的」?
就是我和她在一起時,即便只是一味的付出,不求得到,而我也甘之如飴
可是我證明不出來,所以我做的這些都是錯的嗎?
還是說,從我想證明愛這件事情時,就已經錯了

「夢裡總是茫茫一片,我看不見,卻清楚地知道你在這裡,你就在這裡。」─小六「090223」

沒有留言: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