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見一面少一面。」

很多時候在還沒遇到事情時,總認為自己敢去做
不是「會不會」做的問題,而是「敢不敢」做的問題
因為總是遇不到,所以才會認為自己敢去做
而真正遇到了,才發現自己根本沒當初所想的勇敢

對一件事情早已絕望時,再給予一絲的希望
有人會害怕,也有人毫不猶豫的伸向那道希望
會害怕,是怕被推入更深的深淵之中
而毫不猶豫伸去的人,則是並未完全絕望的人
而我,是屬於對那「一絲希望」感到害怕的人

我害怕當我伸手過去之時,卻發現希望的源頭是絕望在操作
那只會讓習慣絕望的我,陷入更深一層的絕望
雖然同樣是絕望,可是那程度可不一樣

於是我寧可乖乖的習慣我現有的絕望,也不願意試著接納希望
即便它真的是能改變現有狀況的希望,我也不想
說穿了,我也不過是個害怕改變的小鬼罷了
我以為長大後會對這件事情有所改變,事實證明其實沒有

我不知道還有什麼事情是我不想改變的,至少眼前這件我不想改
畢竟我不想面對一堆需要分析的未知數
我不是Compiler,不想在人生裡面還要做一大堆未知的分析,還要做分支預測
分支預測猜中就算了,猜錯了呢?Compiler可以重作,人生可不能重來
所以我已經盡量讓自己不要把研究那套搬來我生活的世界

可是再回頭想想以前老師說的話:
「要走得順利,就把一切變成已知。這樣不管怎麼走,都知道下一步是什麼。」
照這樣看,老師似乎比較建議每個人都把自己當成Compiler的樣子
那些人生走得不夠順利的人,或許就是未知數太多,沒有做分析造成的吧
所以這告訴我們Compiler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嗎?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總之,這篇文章又不小心牽到了研究上
或許真的是「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吧,怎樣也逃脫不了

「不是眼前一切皆是絕望,而是你只看著絕望。」

沒有留言: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