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我在想,為什麼在演算法都快交不出來的情況下,我還是這般悠閒?

剛剛又看到「張飛日記」某句話:「有時候你真的沒有選擇,真的沒有」
關於「選擇」這個動作,每天都在做,甚至時時刻刻都在做
就像選擇晚餐、和誰聊天、要抱怨什麼、睡到什麼時候起床等等的
甚至在打字的時候,都還要選擇用什麼詞句會比較好一些

還記得看過一個短篇的Flash動畫,是在描寫西野的心境
我也只能憑印象寫下大概意思,因為那是距離現在有六年的時間了
她第一句說:「我好羨慕你,因為你可以選擇喜歡我或不喜歡我。」
而第二句話,卻讓我久久不能自己

「而我,卻只能選擇喜歡你,或是更喜歡你。」

於是我發覺,原來可以選擇相對的事情,是一件幸福的事
就像選擇「是與非」、「黑暗與光明」、「對與錯」
而只能選擇程度差異的人,是很無奈的,就像西野
這種感覺,可以在「天降之物」中從五月田根美香子的話得到驗證

「想被喜歡的人束縛住,這樣的女孩子也是存在的呢。」

也別問我為什麼最近常常引用漫畫或動畫的句子
就是覺得剛好可以用來驗證某些東西而已
純粹是剛好,或是巧合讓我看到,然後引用
並沒有為了驗證,而翻了一大堆的書之類的行為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大概寫篇文章都是一、兩個月的事情了,畢竟我很懶得翻書
當然,漫畫和小說被列為例外

常常,不,應該說是每次
每當看完一篇我想看的文章後,通常都會回些什麼
而我卻有種很奇怪的心態,我既然都回了,為什麼文章的主人不會再回些什麼?
我一直認為那是理所當然,但後來發現那並不是,也沒有必要
因此,我承認這是一種病態,而我試圖改善這種病

這又讓我想起我有另一項病症
就是我都會根據別人的外表,來決定是否討厭這個人
可是當我這麼做的時候,卻又發覺不應該這樣
孔子曾說:「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因此每當我又開始這個習慣時,我就開始緬懷起偉大的至聖先師了

交出這篇文章,結束這個充滿惆悵的十一月
「為何有幸,一定要有不幸?」

沒有留言: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