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我在想,為什麼在演算法都快交不出來的情況下,我還是這般悠閒?

剛剛又看到「張飛日記」某句話:「有時候你真的沒有選擇,真的沒有」
關於「選擇」這個動作,每天都在做,甚至時時刻刻都在做
就像選擇晚餐、和誰聊天、要抱怨什麼、睡到什麼時候起床等等的
甚至在打字的時候,都還要選擇用什麼詞句會比較好一些

還記得看過一個短篇的Flash動畫,是在描寫西野的心境
我也只能憑印象寫下大概意思,因為那是距離現在有六年的時間了
她第一句說:「我好羨慕你,因為你可以選擇喜歡我或不喜歡我。」
而第二句話,卻讓我久久不能自己

「而我,卻只能選擇喜歡你,或是更喜歡你。」

於是我發覺,原來可以選擇相對的事情,是一件幸福的事
就像選擇「是與非」、「黑暗與光明」、「對與錯」
而只能選擇程度差異的人,是很無奈的,就像西野
這種感覺,可以在「天降之物」中從五月田根美香子的話得到驗證

「想被喜歡的人束縛住,這樣的女孩子也是存在的呢。」

也別問我為什麼最近常常引用漫畫或動畫的句子
就是覺得剛好可以用來驗證某些東西而已
純粹是剛好,或是巧合讓我看到,然後引用
並沒有為了驗證,而翻了一大堆的書之類的行為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大概寫篇文章都是一、兩個月的事情了,畢竟我很懶得翻書
當然,漫畫和小說被列為例外

常常,不,應該說是每次
每當看完一篇我想看的文章後,通常都會回些什麼
而我卻有種很奇怪的心態,我既然都回了,為什麼文章的主人不會再回些什麼?
我一直認為那是理所當然,但後來發現那並不是,也沒有必要
因此,我承認這是一種病態,而我試圖改善這種病

這又讓我想起我有另一項病症
就是我都會根據別人的外表,來決定是否討厭這個人
可是當我這麼做的時候,卻又發覺不應該這樣
孔子曾說:「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因此每當我又開始這個習慣時,我就開始緬懷起偉大的至聖先師了

交出這篇文章,結束這個充滿惆悵的十一月
「為何有幸,一定要有不幸?」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殺生之戮,止戈之武。」

習武之人,不外乎這兩種
一種是為了殺生而存在,另一種則是為了救人而存在
兩種對立的模式,從一開始就水火不容
當然還是有那種不知道為何習武的人,那種就不談了

於是我想起了羅喉這個角色
他說過這個一句話:「只有恐怖,人民才會順從。只有戰亂,人們才需要英雄。」
這讓我有些微的感慨,因為我聯想到的記者
記者是唯恐天下不亂的職業,因為天下不亂,就不需要記者報新聞
這不禁讓我懷疑,羅喉這個角色是否有暗諷記者的意味存在
即便如此,也不足以影響羅喉這個霸氣凜然的角色

老闆這禮拜不開會,不過要寄MSR給他
那這跟不開會有什麼差別呢,老實說我還真不知道
不過倒是給我一些喘息的空間,因為最近弄研究,堆了一疊作業都沒寫
趁著明天不開會,趕一趕或許期末的成績才不會太難看

當研究生,是很忙,也是很閒的職業
當研究弄不出來的時候,就是很閒的時候
因為沒搞頭,所以擺爛
而忙的時候,就是老闆跟你催討進度了
這時候擺爛無效化,就得熬夜找資料準備交進度報告
尤其到了MSR,這種感慨就越來越深

現在腦中只剩下一堆程式碼和演算法
而且是很凌亂的散布各處,我得試圖拼湊起來
如果不這麼做,我可能得繳交一份空白的論文,然後結束這學期
這跟老師的想法迥異,因為老師希望我繳交的是完整的演算法
沒辦法,誰叫我這學期玩了一個半月,現在要拼回來是一件辛苦非常的事

這幾天一直在想關於「武」的意思
學會了武的意義在哪裡?又代表什麼意思?
大致上,我分成了「殺生之戮」和「止戈之武」兩類
而多數人習武都是屬於強身健體,或是自身保衛用途,這些被歸在後者
那前者呢?就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
至於我是哪一種,很抱歉,我一定是前者那一種

要說什麼「止戈之武」,我沒有那種大抱負和理想
我只是表達最為直接的想法,沒有經過偽裝的那種
正常情況下,會經過思考稍微包裝一下,適度修飾一些,最後才表達
不過那是在有利弊的情況下,才需要做那些麻煩事

他說:「笑臉是藥。」
我說:「不幸的是,笑裡藏刀,藥中有毒。」


「知道有或沒有的人,必然清楚所有或所沒有的事物」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拿風箏來比喻交男女朋友的故事
它說,有男女朋友的人,就像在放風箏,而自己是放風箏的人
當你放啊放的,看到空中有著更好的風箏,就用另一隻手又放一隻風箏
為了不讓這兩隻風箏纏在一起,必須有良好的操控技巧
可是單手操縱風箏,終究是會疲憊的
於是,很有可能一時不察,兩隻風箏就都飛走了
抑或是纏在一起掉落了

我把幾百字的故事縮減到用幾行文字呈現
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應該是一目了然
而它又告訴我們什麼?就是「一次只放一個風箏就好」
當然,這是那個故事的結論,不是我自己的
還好只是看故事,所以不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得感想
如果是看paper,教授一定會說:「那你自己的結論是什麼?」

這兩天我又回溯到一個問題點了
就是「有沒有愛」的問題
因為我發現,要回答「有」或「沒有」這樣的答案
必須先清楚對象是什麼,以及該特質為何
所以以前我一直都說「我沒有愛」,這句話代表著我知道愛是什麼
但實際上我並不明白,因此現在只能回答「我不懂愛」

那為什麼又回溯到這個問題點上
原因在於看到「天降之物」裡面的人造天使—Chaos的問題
她說:「在我腦中並沒有愛這個程式,所以我不知道愛是什麼。」
我想了又想,的確如此

每次重新審視過去的觀點時,總是發現過去的想法有很多錯誤
於是逐步的修正自己以前所設下的定義以及理論
就像一顆原石經過琢磨之後,散發出璀璨的光芒
雖然說我所做的假設未必能成為真理,但至少有一定的正確性

每天都看著別人盯著電腦螢幕看Facebook
我是不懂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至少對我來說很無聊
只是偶爾上去看看別人寫了些什麼東西
不過說實話,真的沒什麼值得一看的內容
想要在那種地方看到名言錦句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當然我也沒有要求說一定要多麼優雅的文字
只是想看到一些熟悉的文字而已
至於什麼樣的文字叫熟悉,一時間我也說不上來
大概就是會讓我有種「好久不見」的感覺吧

今天看到小六寫了這麼一句話:「老是裝做無所謂的樣子但其實心裡比誰都還在意。」
隱約有種諷刺的意謂,於是我感覺被刺到了
雖然被刺到了,我還是習慣表現得更無所謂的模樣
因此,我在那句話上回了一段話,作為此篇的結尾

「謂,不就是把話吃到胃裡嗎,而那些話消化後的養份都到心裡去了。
我想『無所謂』應該是這樣。」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In solitude, where we are least alone.」

這是ヨスガノソラ(緣之空)這部作品的副標題
有很多種的解釋方式,看個人吧
像我的翻法式:「雙人份的孤獨,並不孤單」
當然也是有人翻:「在孤獨中,我們並不寂寞」
反正那個意思有出來就好

那句話是「Lord Byron」所寫
至於他的生平,我實在沒什麼興趣研究,只要知道誰寫的就夠了
有興趣的請自行Google或WiKi下

都常開卷詞都是會牽引到下面的文章的,當然這裡也不例外
因為這是從ヨスガノソラ看到的,也正說明我正在看
原作是一部相當純愛的H-Game,其中,這部遊戲的主線是「兄妹亂倫」
既是「純愛」,又怎麼會是「亂倫」
很抱歉,它正是一部兄妹之間純愛的亂倫劇場,而且原作頗受好評

原作我沒玩過,所以現在正想找來補一下劇情
但是動畫的部份,可謂尺度很高,恥度也是
看到預告片的時候,都讓我一度懷疑這真的能在一般電視播出嗎
但事實上它還是播出了,而且還是沒有任何馬賽克
當然,我想說的重點並不是這些東西

劇中,穹是一個很依賴哥哥的妹妹
說是依賴,不如說是一種強烈的佔有慾比較正確
看到自己的哥哥和其他女生在一起,會嚴重的吃醋
尤其在把穹自己的身體給了哥哥之後,更在別人面前直接宣示主權
那是一種多麼……我不會形容的感覺

並不是在父母雙亡後才開始產生這樣的依賴感
而是從小時候就已經存在的
他們兩個是孿生兄妹,自然相依性就更大
父母意外過世後,穹對哥哥的就更加的依賴

穹的心態,我無法體會,也無法瞭解
那她的哥哥「悠」又是怎麼想的,這也令人費解
這就像「子非魚,焉知魚樂」一樣
而穹的心境,才是我真正想知道的
是什麼樣的堅持,又是什麼樣程度的依賴,可以讓她不顧世人眼光去愛
還是說,是因為「愛」才讓她不顧一切呢

我不知道穹是哪一種,但是我可以確定世人是後者
愛常常令人盲目,是嗎?
愛不是令人盲目,而是奮不顧身的放手一搏
也是讓人只看的到自己想愛的一切,而看不見其他
而「盲目」是毫無目標的亂走亂闖,所以我說愛不盲目

在這樣的證明方式下,說明「前方有目標的人,具有了愛」
那麼,「盲目」的人就是沒有愛的人
可是我並不是一個盲目的人,就某些情況而言
但我也是一個盲目的人,也是就某些事情而言
總是在證明某些東西後,才發覺我給自己的定義和我自己的證明矛盾
或許,我本身就是「矛盾」

「你要學會忍耐,哪怕周圍所有的人都不在了,只剩下你自己,你也要堅持到最後。」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知識的流氓。」

講到流氓,就讓我想到高中時補習班的老師
他是教數學的,叫劉力維
至於是不是本名,還是教學用的「藝名」,我就不清楚了
只知道他很認真教學,但有時候很情緒化就是了

為什麼提到流氓就會想到他呢,理由其實很簡單
因為他以前常說:「我姓劉,我兒子以後要叫流氓。」
語畢,哄堂大笑

高中是我人生中,經歷的第一份榮耀
那份榮耀是知名的國立高中,可惜書念得不怎麼好
但是我一直謹記著這份榮耀,絲毫不曾忘卻
胡自強雖然是我的大學長,可是現在我卻再也不想支持他
人踏入了政壇,真的一切都變了,變得可恨、可憎

通常邁入政治圈後,走的都是政客的路,而不是政治人物的路
把計畫說得美好又多理想,到後來都是無法兌現的芭樂票
這機率有多高,多看報紙和新聞就知道,就不多說
所以不是我不想投下我的選票,而是不值得我選

在每次選舉的時候,我都會很苦惱要不要選
這種難度,就像從兩顆爛蘋果中選一顆出來吃是一樣的道理
這感覺,並不是從兩個中選一個比較好的
而是說,只能從兩個中選一個沒有壞得那麼嚴重的
記住,在政治中,「沒有所謂比較好」,只有「壞得沒那麼嚴重的」

再回到流氓的主題吧
為什麼開頭會說到「有知識的流氓才可怕」這件事
所謂有知識的流氓,大致上指的就像是:律師、立法委員這類人物
什麼事都做的出來,就像把康熙的遺詔「傳位於十四」改成「傳位於子四」是一樣的
只要對己有利,基本上沒有做不出來的事情

說到律師,其實跟工程師差不多,尤其是做網路那塊的
怎麼說,因為都很愛鑽漏洞
只是一個鑽的是法律漏洞,一個鑽的是網路漏洞
可惜的是,法律漏洞往往都沒人去補,只因為有權勢的人要為自己保留後路
這很醜陋對吧,很不幸的是,這種事每天都在發生,就像我在打這些文字的同時
因此我很討厭和政治相關的一切,也不喜歡談

每次到選舉總會想到這些討厭的事情,所以不提了
或許下次又遇到時,可能還會在抱怨一次類似的事情
當然,我也盡量不要,只能說盡量

不知道是誰說過,「若隱若現的胴體,比全部脫光更有魅力」這件事
這句話基本上是對的,因為一項很重要的因素,叫「遐想」
遐想這種動作往往用來自我滿足用途
讓人產生遐想和本身魅力是成正比的關係,至於是指數還是線性就不清楚了
每個人特質不一,所呈現的效果自然不同
要我舉例的話,我還是會舉那個不規則的彈性物體

提到不規則的彈性物體,是因為一段小詩
那是二中校刊上登出的,是小六的同學:「端貝」寫的
全文倒是忘了,只記得關鍵字有 「骰子」、「不規則」如此而已
改天找到再貼出全文好了

你說:「後來我就走了,頭也沒回,逃亡似的拔足狂奔。」
我說:「哪天你回頭了,發現我還在原地,你會如何?」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還記得那個故事嗎?」
『心誠則靈。』
「許個願吧,小虎。」
『……一起回新疆。』

今年的11/17,過了一個普普通通的生日
說是普通,其實是好與壞加起來除於二作平均得來的
基本上算是好壞各半才是
因為一早起來,發現自己還在前一天的發燒狀態
這讓我覺得一天的開始是相當糟糕的

這也就算了,但是十點之後還有期中考等著
由於前一天就發燒了,我根本沒看書就睡了
說是前一天沒看書,其實也還好
不過問題點在於,該科我從一開始就沒有翻開複習過
換句話說,就是我連該科內容有哪些都不知道

也還好老師准許帶一張A4的「大抄」進考場考試
所以就拿實驗室同學寫好的帶進去用一下
說是用,其實兩頁滿滿的大抄,我大概用不到10%就交卷了
只能說他的重點跟老師的重點幾乎是完全不同
而那是最後一科,考完後下午還有實驗室的Meeting,不過那又是後話了

電影裡面常常會有人被槍指著頭,或是刀架在脖子上
那被威脅的人到底有沒有必要害怕呢
關於這個問題,歸納出了一點結論
有兩種情況不用害怕,而有一種情況可以害怕,但不是絕對,純粹看個人

不用害怕的情況是,你知道對方一定不會殺你,和你知道對方一定會殺你
前者可以直覺的理解,但後者為什麼這樣說
原因在於,既然知道對方一定要殺你,害怕也是多餘
多餘這種東西,就跟放屁還要脫褲子是一樣的道理
與其如此,就不如不要,因為沒有意義

而另外一種可以害怕的情況
則是你完全不知道對方會不會動手殺你,甚至不知道意圖
對於這種完全摸不著頭緒的人,這才可以有害怕的理由
之前也提到過,害怕來自於未知的存在
前兩者屬於已知,而後者屬於未知,因此可以選擇害怕

所以,要如何學習不害怕的方法就簡單多了
只要讓很多事情成為自己的已知就可以了
至於這點,我想郭嘉做的相當徹底,其他人我就不知道了
不過說是這麼說,做起來又是另一個樣
不然又怎麼會有「光說不練」這句話的誕生
當然,文學一點的說法叫「思而不學則殆」

往往在不經意間,很多東西都在成長
雖然知道在成長,但是卻也不知道是正成長還是負成長
甚至是成長的快慢、成長的方向也都不知道
每個人的「成長」是一個不規則狀的彈性物體
往地上一丟,通常無法知道它所彈跳方向與距離
除非你熟知這個物體的特性,不然通常無解

回到生日上吧,前面提到了生日當天的壞,那生日的好又是什麼?
那是除了我家人外,還有人記得我的生日,是卿
當然也謝謝很多後來才知道的人跟我說的生日快樂
於是好與壞中和之後,回到了ph值等於7的情況
至於好與壞哪個是酸、哪個是鹼,我想這大概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顆坑坑洞洞的心,我在那心上探頭探腦。」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進無不摧之攻,防無可破之守。」

到現在看牙醫的時候,還是會忘記要呼吸這件事情
每次嘴巴一張開,就會經常覺得喘不過氣,原來是忘了呼吸這件事
不過在看診時要想起要呼吸,其實還頗難的
所以每次看完牙醫就會有種重生的感覺,倒也沒那麼嚴重就是

最近重新看了一遍八柱山之戰,軍神和一頁書的對決
我還是覺得軍神的武學真的是天下無敵:返無、歸一
這兩招怎麼想都想不到破解的方式
如同一頁書提到的,僅能用返無破歸一,用歸一破返無
以子之矛對子之盾,進而產生矛盾

一頁書的返無是將對手的氣勁全數納入體內,而非實際化消
而他的歸一,再將剛才吸收對手的氣勁擊出
在這樣的條件下,本身就受損在先,納入氣勁本身就會自傷身體
所以久戰下去,這場對決的勝者絕對會是軍神無疑

在現實世界中,「返無」之招是有可能達到的
當然,並不是就武學這方面而言,而是其他層面的事情
至於有哪些事情,其實也可以說什麼事情都能用上

這一兩年來,發現一個很特別的情形
我頭髮沒白,鬍子和腳毛倒先白了
腳毛倒還有理由,因為他是長在痣上,黑色素被痣用光,當然發白毛
不過鬍子我就不能理解了,而且是完全不能的那種

是不是很多事情回到一開始,就不會再做出同樣的事?
不然為什麼常常有人會說:要是可以回到一開始,我不會再錯一次
但是也有人會選擇同樣的路再走一次
至於我,沒意外的話應該會選擇另一條沒走過的路
因為走過的這條路,找不到任何快樂的理由

剛剛看到電視劇「伊甸園之東」裡面提了一個比喻
它說:「撲克牌和人生一樣。」
而那個人的理由是,只要手中還握有底牌,對方就沒辦法認定自己是絕對的勝利
我想也是,在底牌盡現之前,的確沒有人能夠說自己勝利

默默的覆上那張底牌,不會有人去畏懼那張底牌
另一種說法是,根本沒有人知道如何去害怕它
而當著他人的面,蓋上那張底牌,那就是擺明了要讓人忌憚
因此,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將是戰戰兢兢

有時候看似壞人的人,或許不是
有時候看似好人的人,也或許不是
我們不能因為我們認識表面的他,就認為裏面的他不存在,或是認為那是錯的
不管裏外,那都是他自己,不能因為我們對「表」的認知而否決了「裏」的存在

有時候答案只需要二選一,卻很難做出決定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不光是漂亮的女人不能相信,連貌似忠良的男人也不能相信。」

不知道像我這種長得「號呆號呆」的算是忠良的範圍內嗎
我想應該不算吧,猜的
天曉得忠良的定義到底有多廣
不過可以確信的是,相信我說的話的人一定是笨蛋

很久之前,我提過「與天對奕」這句話
顧名思義,就是和天下棋
以周遭的人為棋子,下棋的人只有自己和天兩個
棋子只有兩種,一種是天的,一種是自己的,數量不會隨時間減少
也就是說,棋子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

一開始,局內屬於天的棋子佔據九成,剩餘一成是自己的
而這盤棋勝利條件只有一個,就是把所有棋子歸為一色
不是全部為天,就是全部屬於自己
這種棋,我稱為「歸色」或是「歸一」

天有利的地方在於一開始佔有九成棋子,而棋子也是由其選出
而不利的地方則在於它無法任意時間下控制自己棋子的走向
而我正好相反,雖然只有一成棋子,但卻能夠接近棋子控制他們
這是我和天在這盤棋上的優勢及劣勢分析

至於為什麼棋子一定要是人,而不能是其他生命或是非生命體
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只有人會思考,會有想法,然後行動
因此才有辦法進行「推動」以及「影響」的行為,甚言「感化」
而我若要贏得此盤棋,就必須先從一成的棋子開始,向外延伸

當然,即便是一成的棋子也未必全然為己所用
因為棋子是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的,並不全然照自己的想法行動
因此,下棋者是幾乎沒有辦法直接控制棋子的走向
在這個部份,就是天所佔得的利

為削弱天所佔得的此種利,而產生另一種下法
下棋者本身不需要去控制棋子的走向,而是「強迫」棋子的走向
前面也提到,棋子本身是有自我意識的,並不直接受制於下棋者本身
是故,只要把棋子能走的路全部斬斷,再行創造另一路出來
這樣一來,該棋子只能走上下棋者所鋪出的道路,這就是「強迫」

可是這種手法必須相當熟稔該棋子,知道該棋子的一切狀況才可使用
不然根本就無法知道它本身有多少種的選擇,更別說造成「強迫」
因此,這部份也成了下棋最大的樂趣所在
先瞭解自己的棋子,再強迫棋子走上下棋者規劃的路
最後在利用棋子與棋子的關係,進行「推動」、「影響」,進而增加棋子數量

這是一場零和的棋局,我贏的和天輸的總和為零
換言之,這是一場絕對輸贏的棋局

說了一點過於嚴肅的東西,換點東西好了
最近在看一套小說,那是一部兄妹互控的輕小說
至於它被分類在哪一類的輕小說,這我就不知道了
到底要算是家庭、溫馨,還是愛情呢
不過不管分在哪一類,都改變不了男主角是雜碎的命運了

「不要跟我說永別。」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為了避免被你、讓你傷到絕境,於是我離開你。」

我今天想起了之前臨時忘掉的事情
那是上次回家時想到的一個詞,叫「好人」
如果好人的定義是:「好用的工具人」
那我可以很確定的回答你:我是好人
至於脫離這個定義的話,我想我就不是了

好一陣子之前,曾經提到制約反應這個東西
王力宏有一首歌裡面的歌詞,就描述了這種反應
那首歌名是「忘了時間忘了我」,有段歌詞是這麼寫著:

「忘了時間忘了我,我的眼睛我的手
我的耳朵我的口,全不屬於我,全跟著你走」

本來是自身的一切,卻因為被制約而不屬於自身
會因為產生制約刺激而不自主的有所動作
有時候還挺可憐那些被制約的人們
或許當我這樣看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會反過來可憐我們沒有被制約的人
但是沒有被制約的人才是最自由的,那麼他們可憐自由的人做什麼
這無疑是一種阿Q的作法而已

不過很多時候不得不承認,事情都是相對的
當你會這樣對別人,總有一天別人也會用相同的角度對你
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這樣的說法很像某句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當然我並沒有隱含這樣的意思在裡面就是了

突然想起一個小故事,一個告訴人們要知足的故事
那是一個「五百年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的短篇

我是學科學的,所以就把這個故事換成科學來計算一下
試想,既然一個擦肩要五百年,那麼以五百年為一個單位的話
要多久才能修得共枕眠、同船渡呢
這題又讓我想起「用一天去積分,要積多久才會有一個永遠」那句話
基本上,這兩題的題目是一模一樣,只是換了問法而已
甚至,答案也會是一樣的,可是卻沒人可以求解或是證明

總覺得什麼東西都可以科學一下
就像文學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擬人是一樣的意思
照這樣的說法,是不是每一樣東西都可以用不同領域去解釋呢
在數學上,這是一種「多對一」的函數表示法
因為很多領域都可以解釋同一種東西,也就是不同根卻帶出同一個解的意思

好了好了,不談數學了
在談下去,會讓數學不好的人自卑
或是被學文學的人列為拒絕往來戶,這些都不是好現象
於是我試看看能不能盡量不要在寫文章的時候聯想到科學
當然,我的前提是「盡量」,並不是一定

「想不開的人不過是白費力氣。」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透過四片唇相連在一起所傳遞的聲音:「老子也是。」

今天不算是我的日子吧,還挺不走運的
首先是早上起床扭到脖子
接著在吃晚餐的時候咬到舌頭,還流很多血
在吃完後,發現Check List上面給的三個月似乎不夠多
結果還是硬著頭皮把工作排在三個月內結束,之後寄給老闆

我發現一件小小的事情,但卻又不能說是發現,畢竟一直以來都是這樣
就是當我不在電腦前面的時候,很多臨時想到的想法都會突然不見
因為沒有東西可以作筆記,自然就全部消失了
所以會紀錄在這邊的東西,通常都是我臨時想到記下的

世上有很多東西看起來很相像,不過卻都是很糟糕的時候
我們應該要做怎樣的選擇會比較好
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還是「都不要選」?
如果可以不要選當然是最美好的事情了
很可惜,通常沒那麼好的選擇,畢竟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遊戲
唯一的規則就是:「不能不做選擇。」

轉眼又到了期中研究狀況報告(MSR)了
雖然每次都說一個月又過去了,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完
但是往往在列MSR的清單時,才會發現原來做了好多事情
不過還是有人的MSR清單上面是沒什麼東西就是
這就可以讓教授很明顯的看出最近一直在打混的有哪些人了

今天一整天下來,有種一直都在趕場的想法
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半都在上課,下午兩點半又要接著開會
結果開完四點,又要在趕回去開另一個會
到五點,才算是開始休息的時刻
總之,今天是非常忙碌的一天

很多時候,我文章都是寫到一半存檔
通常是想不到要寫些什麼東西,然後就存檔擺爛
當想到什麼東西的時候,才會打開補上
不過往往都是隔天,或是幾天後的事情了
所以對於文章裡面的日子,就別太計較了,常常是混著好多天的日記

剛剛似乎有想到什麼東西想寫下來
可是瞬間就消失了,沒有絲毫的機會
時間是不是也是如此,當你想珍惜的時候
往往卻是毫不留情的從你手中流逝,握也握不住
這讓我想起小學老師拿粉筆講述時間流逝的回憶

國小是一段非常美好的過去
可惜,我不能說它是最美好的過去
因為我的人生還沒過完,誰又知道未來不會有更好的出現
如果我現在說了,那麼以後改變了,現在說的話又算什麼
因此,這讓我學會在一切尚未定案前,我不會魯莽行事
畢竟這沒有意義

「有一些事,是無論如何都說不出口的。」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