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很久以前,在我還沒有使用「Septem」這個名字的時候,我有另一個英文名字

我沒有再使用那個名字了,因為給我那個名字的,和認識那個名字的人都不在身邊了
那是一個叫「Jerry」的名字,是小時候在芝麻街上課時的老師給的
我還記得老師是一對雙胞胎姊妹,一個叫Conny,一個叫Vivian
而給我名字的,是帶我的老師,Conny
後來他們兩個都嫁到國外去了,我也就從芝麻街離開了

而那些曾經一起上課的同伴也早就不就蹤影,也沒有聯絡方式
知道我有這個名字的人,已經都不在身邊了
所以我不再使用「Jerry」這個名字,因為他已經失去了意義
畢竟沒有熟人會再這樣叫我,於是我換了名字,叫「Septem」

很多人問過我「Septem」這個名字出自哪裡?又有什麼意思?
而我在「Line」上面打的狀態「2014年1月29日」,也有很多人問這個日子代表什麼意思
先解答第一個問題好了,因為這個可能比較長

還記得,很久之前我提過「Septem」這個名字的念法,它的「P」是不發音的
這個名字來自於遊戲軒轅劍三的男主角「賽特」,他就叫「Septem」
我想了很久,為什麼他會叫「Septem」,直到把整個故事看完,我才終於瞭解
在故事中提到了賽特和撒但在前世是一同對抗上帝的夥伴
而撒但最後落入地獄,而賽特則從神降為人

撒但的英文是「Satan」,賽特的英文是「Septem」
也就是說,賽特這個名字其實有著「人間撒但」的意味在裡面,只是表面上看不出來
故事中,撒但也以另一個容貌降於人間,一直試圖拉攏過去的夥伴再次反擊上帝
只是,在人間的賽特並不記得前世的事情,更不記得他曾經和撒但是夥伴
最後,賽特在故事後期對撒但說:「或許我們前世是夥伴,但這世我有我要走的路。」
也因此,「Septem」的意思從「人間撒但」變成了「堅持走自己的路」的人

至於另一個,改天吧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我突然覺得,我比較像是「亦恕與珂雪」中那個咖啡廳的老闆
那是一個生錯時代的老闆,生在現在只能賣咖啡,生在過去或許就是一名大俠

最近在公司樓下的時間突然變多了,下班時間也變早了
當然,相對聊天的時間也變多了,至於多了多少,我沒算過
那天在B1,Peter又再問我一次「你知道你要什麼嗎?」,我沒回答
正確的說,是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答,又該答些什麼
我想要的應該是一個心安的感覺,可是這又和達摩所講得心安有衝突
所以我也不清楚我到底要什麼,因為我想要得感覺和我所知的一切都有矛盾
也可能只是單純希望能夠單純待在喜歡的人身邊,看她滿足的樣子而已

昨天在燒鳥聚餐的時候,Edge說了一句讓我很疑惑的話
他說我一副正經像,說的話和臉完全沒辦法聯想成是同一個人
這讓我想起以前曾經也有人說過我不說話的樣子,看起來就很恐怖
這問題到底是出在我身上居多,還是哪邊又出了岔?老實說我不清楚
好像不管怎麼做都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一樣

依稀記得,曾經有好些人說過我對女孩子很溫柔
或許這些話由我來說沒什麼說服力,可是事實它的確存在於過去的歷史
至於他們看到了我什麼行動才這樣說,我不清楚
但提到這個,我卻想起我對女孩子做過最溫柔的事情

我記憶中,就是看過很多女孩子哭,每一個畫面我都還記得
你問我為什麼還記得,我也沒辦法回答,因為我就是記得
但我還是必須要澄清的是,他們會哭跟我並沒有任何關係
他們哭什麼,我沒有去問,也不想知道
我只是看著他們哭,然後在他們哭完後摸摸他們的頭說:「好了,沒事了。」
然後生活又回到正常軌道,各自過各自的日子

至於你問我喜歡他們嗎,我還是得誠實的說:「沒有。」
既然沒有,又為什麼要這樣溫柔對他們?我還是要說:「我不知道。」
很多事情我都沒有答案,又或是說根本就沒去想過
有些是真的沒有答案,像上面這個問題就是。而沒想過的,大部分都是工作或研究相關

關於「遇到喜歡的人在眼前也不敢開口說話」這件事情,我想真的是我的報應吧
大概是曾經拒絕過好幾個女孩子的告白吧
可是我看昌拒絕的比我還多好幾倍,也沒看他交不到女朋友啊
看來果然還是人的問題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那天六月二十一號,Allen又再次對我說:「你看起來就是這麼憂鬱。」
那時候,我只是單純的在發呆。而他說:「可是在外人眼中的你就是很寂寞。」

昨天去台北參加「阿尼瑪」的新書簽名會,在那三十幾度的氣溫下迷路絕不是件舒服的事
一開始看著路標一直找啊找的,找了十幾分鐘發現還是找不到
問了路人,也是指來指去,到後來也是花了十幾分鐘才找到
總計花在迷路的時間將近半個小時,也還好我有提早出門,不然這下真的趕不上

這次見到蔡智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總覺得好像跟以前不一樣
就像在「阿尼瑪」裡面那個學長對放聲大哭的學姐的感覺一樣
在高中時期,學長徹徹底底的喜歡著學姐,但多年後重逢,卻再也沒那種感覺了
總之,這次他給我的感覺已經不復當初了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在回宿舍的路上,我想著那天晚上和Weiting在臺北大學湖畔聊天的內容
他問我為什麼喜歡她,我說就只是單純喜歡她
他說你明明就不瞭解她,為什麼還會喜歡她?我答不上來
看完「阿尼瑪」後,我才又重新想了這個問題
與其說是想,不如說我在思考「在不瞭解她的情況下喜歡她是對還是錯」比較正確
後來我得到的結論是:「在不瞭解她的情況下喜歡她是錯的。」

所以我應該要改掉錯誤的選擇,變成「不喜歡她」,這樣才是對的
但是,為什麼做對的事情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難受呢?
這種感覺就像父母告訴小孩子多看書,少玩樂,看書才能有高成就的道理一樣
看書是對的,玩樂是錯的。而看書很痛苦,但是玩樂很開心,但不喜歡她卻沒辦法瞭解她啊
於是我的思考停在這邊,沒辦法往下繼續走,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做才會快樂
因為即便是對,那做了也什麼都得不到,是否與其如此,一路錯下去會不會比較好?

這讓我想起Gary對我說:「明明就距離這麼近,你還像個白痴一樣不上前說話。」
這話我好像也在Peter那聽過,用詞雖然不同,但意義上是差不多的

我想問,她是否能感覺到?而你或許會問我:「為什麼我會想這樣問?」
最為經典的例子就是把想表達的事情付諸行動,而不是用言語表達
因為動作是人類發自內心最原始的本能,而話語則是可以被偽裝的
不過不管結果是什麼,好像都不會有答案,因為現實不像故事一樣可以不斷地有「然後」
讓我體會讓現實沒辦法一直有「然後」的,是我第一次看「檞寄生」的時候
我經常在想,在這裡,我到底提及幾次「檞寄生」這本書了呢?應該不下百次吧,我猜

這兩天趁著空閒,把「孔雀森林」複習了一遍
基本上,比較像在看一本全新的故事,因為我完全對它沒印象
後來看完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了,因為這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故事最後提了個「兩年後」,我以為兩年後可以看到續集,一直到現在都還沒看到
我一直很想問到底結局是什麼,下次簽書會真的要問這個問題

「你在森林裡養了好幾種動物,馬、牛、羊、老虎和孔雀。
如果有天你必須離開森林,而且只能帶一種動物離開,你會帶哪種動物?」─「孔雀森林」

在這個測驗中,我也是選擇了孔雀的人。只是我忘了當初選擇的理由是什麼了
而測驗中,馬代表自由、牛代表事業、羊代表愛情、老虎代表自尊,而孔雀代表金錢
有人是喜歡錢而賺錢,而有人是為了其他的理由而賺錢
但把自由、事業、愛情,以及把自尊看為重要的人,卻不會為其他理由,就只是單純的喜歡
就像你可以說「為愛情而賺錢」,卻不會說「為了賺錢去擁有愛情」的道理是一樣的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看到「阿尼瑪」封面上的那張照片,我一直覺得很熟悉,好像在哪見過
而我是到看完之後才想起來,我印象中的那個人是一個明星「熊乃瑾」
不過那不是重點,那只是我單純想紀錄一下,以防哪天忘了還可以翻日記回憶
至於今天想說的,跟「阿尼瑪」沒多大關係,而是在看完「阿尼瑪」之後做的事

我記得我已經不只一次感覺到我像是蔡智恆故事底下人物的個性了
不管是「檞寄生」、「阿尼瑪」還是「鯨魚女孩.池塘男孩」
如果只是個性也就算了,可是,我發現連做的事也很相近
尤其是在今天下午又回去複習「鯨魚女孩.池塘男孩」的時候,更加確認這種感覺
這讓我不禁再次覺得,到底是我按照故事的人物在過生活,還是我本來就這樣?
我曾經問過Martin這個問題,Martin說:「大概是你本來就這樣。」

我之所以會那麼喜歡蔡智恆的書,大概是因為故事角色的個性和我很相近吧
所以每次看故事的時候,我總是會把自己帶入故事中,去體驗劇情
而我也終於瞭解每當我闔上書的那種失落,是自己必須從故事回到現實的殘酷
即便我和故事的人物個性再如何相似,我也不可能從現實得到相對應的幸福

還記得在「檞寄生」寫完後幾年,有再版過,後面有新增一些回應讀者的內容
而主要回應的點,是在於「菜蟲為什麼選擇方荃,而不是明菁?」
在看「檞寄生」的時候,我並沒有刻意去想過這個問題,即使過了這麼多年,我依舊沒有
因為就只是單純的選擇了方荃而已,沒有對或錯,或是任何其他的
而我比較想問的反而是「亦恕與珂雪」,為什麼最後選擇了珂雪,而不是禮嫣?
或許你也會回答我一樣的答案:「就只是單純選擇了珂雪而已。」

話說回來,為什麼會在複習「鯨魚女孩.池塘男孩」之後,我更確認那種感覺呢?
因為故事中,男主角把女主角形容成鯨魚,而要讓鯨魚快樂生活著的話,自己必須變成大海
而我從以前也是這樣,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厲害,只為了能讓自己愛的人活的更好、更快樂
只是我的形容詞是「厲害」,而蔡智恆是用「大海」
又或是說,我不知道我所愛的人,她的意象是什麼才對

我一直覺得我的受暗示性很強,不過這個留到下次在提吧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昨晚,我、Jacky、Martin、Weiting四個人去三峽吃飯,叫「喬田客棧」來著
我只記得幾樣:椒麻雞、冰心菠蘿、蠔油高麗菜、XO醬蘿蔔糕、鴨肉叉燒雙拼、鳳梨蝦球
喔對了,還有一個什麼炒飯來著,有點忘了,不過總價是1705元,四個人吃似乎有點貴
我點了可樂,Weiting點了秘製鴛鴦奶茶,Martin點杏仁露,而Jacky沒點
上次我們四人下班後一起吃飯,應該是去年我慶祝我生日的那時候
而第一次呢,則是為了幫我餞行,就是上成功嶺受訓那次

昨晚我們吃完後,到台北大學裡面的湖旁邊坐著聊了好一會
Weiting說他經常會去那裡坐著,他說那裡可以讓他覺得很平靜
其實我在想,一個人心中平靜,到哪都平靜吧,不然怎麼會有「大隱隱於市」的說法
我們聊了很多,公司的、人生方向的、想法的以及未來
至於公司的事,就不在這裡提了

Weiting一直跟我強調「興趣」這件事情,我也知道興趣很重要
雖然我對很多事情都有興趣,但是我不是懶,就是一個人提不起勁去做
他也叫我要去「嘗試」,不管什麼都好,就是要去試一下
Weiting說我就是太少嘗試東西,才會覺得現在的一切就足夠了
可是那時我說,我一個人根本不需要過那麼好,夠用就好

而他也說現在的我看起來就是一副沒有自我價值觀的樣子,我承認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沒有價值觀,而是上了大學之後才開始這樣的
正因為唸了大學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我才開始質疑「價值觀」存在的意義
於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做了結論:「事情本身沒有對錯,是價值觀賦予的。」
所以當沒有價值觀的時候,我對一切都就都沒有對或錯的想法
而Weiting說我缺的就是這個,缺的就是一份「價值觀」
可是那是我自己拋棄的東西,現在又要把它撿回來,我上哪找啊?

他問我,為什麼把家庭看得這麼重要,因為他認為家庭未必是我想像的那樣
我說我知道,但是我還是會把它當作最重要的
這時候他就講了關於之前他同事以及他同事老婆婚後多年貌合神離的例子
要不是因為有孩子,想給予他健全的成長環境,不然應該早離婚了
我說,是我就讓她離開,Weiting問我怎麼處理孩子的事
我說看她的決定,想留想捨,我都會尊重她的意思

對我來說,我不會強留一個在我身邊不快樂的人,這樣只是徒增她的痛苦
Weiting說,你現在都會為對方著想,等到遇上的時候,或許又不是了
我沒說什麼,因為我知道時間會改變想法,所以他說的也沒錯

在回去的路上,Martin車上的廣播播著范瑋琪的「到不了」,我還在想著明年的一月二十九號
那天是歸零的日子,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
只是沒人知道是什麼結束,又是什麼開始而已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