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你只懂得憐惜天下好漢,卻不懂憐惜眼前人。」

昨天在實驗室的白板上看到一張明信片,是一張寄給學長的明信片
寫字的筆跡很漂亮,估計是女生寫得
看到最後的署名,果不出其所料,真的是女的
不過這封明信片並不是學長的女朋友寄來的,而是他表妹寄來的
當然我不知道學長是不是有看到而忘了帶走,或是根本沒看到
畢竟學長已經畢業很多年,而那張明信片也泛黃了

只要是跟紙有關的製品,久了都會泛黃
我在想,「泛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我第一個想法是「沉浸了多年的老酒」,越沉越香
當然你會質疑我為什麼用「越沉越香」來形容,因為我是個滴酒不沾的人
這邊,我只用一般人來形容酒的方式來形容它,畢竟我不識酒滋味

說是越沉越香,也難怪
人總是在成長、老了之後,翻開以前的相片,總是有說不完的過去
可是在照相機按下快門的當下,卻沒什麼感覺
其實,這樣的感覺並不是存在於實體的照片中,而是人的回憶

人啊,總是可以很深刻的記著以前發生過什麼
卻經常忘了現在,或是下一刻原本要做什麼事情
所以我記得以前我用一樣機制來形容人的記憶:「Stack」
懂的人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不懂的人其實也不用在在意,反正不是個什麼重要的東西

最近一直覺得螞蟻很多,而且什麼地方都看得到
不管有沒有食物,連我茶杯裡面都可以淹死好幾隻螞蟻就知道有多離譜
感覺他們很不安,因為我很少看到螞蟻如此沒有規律的行動
至於上次是什麼時候看到,我已經忘了
總之,他們給我的感覺只有「不安」可以形容
當然,我不確定是不是單純要下雨的關係,又或是我自己本身不安所映射

研究的東西要重作,這已經是第幾次了?
總覺得砍掉重練這件事情在我身上已經發生好多次了,當然我指的是研究
不過如果人生可以砍掉重練的話,或許也不錯?
可惜現實不像MMORPG一樣提供這種機制,也沒有提供存檔的功能
做了就做了,不能重來或是回頭,所以經常會怨恨「早知道」這三個字

「與他們爭,是盡興。與你爭,卻是搏命。」

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想想看,是不是很多事情的出發點都是好的?
於是我在想,「戰爭」這件事一開始是不也是好的?

孟子曰:「人性本善。」,荀子曰:「人性本惡。」
如果就「一切事情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這點來看,孟子是對的
不過用「無價值觀」的角度看過去,兩個人都是錯的
所以不論用哪一種觀點來看,荀子都不會是正確的一方
可是,總會有人用「未必一切事情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來反駁
可以給我的例子嗎?可能是我自己有盲點,所以找不到

回到「戰爭」上吧,為什麼我會覺得「戰爭」一開始也是好的?
這個假設建立在「一切事情出發點都是好的」上面
所以我試著證明「戰爭一開始的出發點是好的」這件事情

先想,為什麼世界會存在所謂的戰爭?
在更遠古之前的原人族群為什麼沒有相關類似的事情發生?
可能人口少,最多就造成族群中的爭鬥而已
演變至現在,人口多了,存在所謂族群的意識
與其說是族群的意識,不如說是「排他意識」比較恰當,只是沒有人願意承認

既然聚結了所謂的「族群」,自然就會存在不同的族群,擁有不同的意識
當意識產生衝突,就會產生族群的對立,進而出現大型的爭鬥,戰爭則由此而來
那麼這樣聽來,戰爭的起源反倒是「惡」,而非起初預想的「善」

在細部的想一下,「排他意識」的好處在哪?想必是對自己的族群有利而已
因此,「為自己」的「好」而引發了戰爭,證明「自私」是一種惡
由這樣看來,戰爭又並非屬於「惡」,而是自私為惡
所以這樣的推導方式,似乎還是沒辦法證明出「戰爭」的出發點是善還是惡
提到戰爭,總是令人想起一個相聲段子—「結尾學」
至於這段子就別一提再提,可以翻一下以前寫的

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證明這些東西
就只是單純躺在床上睡不著,然後就想到這些問題
醒了,就開始拿筆畫前因後果,就像畫演算法的Control-Flow一樣
感覺很無奈,天氣熱睡不著,腦袋就會一直想東想西
不過說實話,想的事情沒以前來的多了,但是複雜度卻高了許多倒是真的

「這時候,只要笑就好了吧。」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在重整硬碟的時間,我順便幫好久沒有清理的筆電稍微打理一下
清到比較讓我意外的是鍵盤,裡面清出一根又一根的頭髮
大概有數十根吧,可能近百也說不定,因為清不完
我不知道原來我在自己的電腦前掉了那麼多頭髮
也是到現在才發覺,原來即使在電腦前面也是有很多煩惱的事情

現在在學校的日常生活稍微規律些
從早上起床出門去實驗室弄研究,弄到下午五點吃飯
吃完回宿舍洗澡,然後打電動到九點多,之後開始看Linux Driver
看到十一點出頭就睡覺,接著日復一日
有人會說與其看Linux Driver,為什麼不把研究弄一弄
說穿了,就是回宿舍期間不想工作,想看點自己有興趣的東西而已

老實說,現在越來越懶得去實驗室工作
能夠對話的人都已經畢業了,去那邊也只是一個人埋頭苦幹
最多,就是到老闆辦公室報告進度,和討論我的論文內容
其他的,一個可以說話的人都沒有
可是我是一個不在實驗室就不會工作的人,所以只好每天強迫自己過去

雖然研究用主機換了一台新的Core i7和寬螢幕
可是待不下去的地方就是待不下去,不論換了再好的設備都一樣
就像去意堅決的人,用什麼也挽留不了
現在我對於研究室,大概就是這樣的心情

以前我對生物這塊是相當厭惡的,現在當然也是
不過我對醫學卻起了興趣,因為我想製造不死的藥
還記得之前提過我想要看著這個世界的結束
也說過不死的代價,就是嘗遍一次又一次的死別

其實,說是想要不死的藥,那只是次要的原因
主要的是,我想要知道「生命的根本」到底是什麼
不過這時候就又有人要跳出來說:「不就是細胞嗎?」
那麼細胞的根本又是什麼?他又怎麼來的?

這就像我以前是寫上層軟體,現在則是寫下層
上研究所,我從一般Application走向Compiler,再由Compiler走進OS,最後會走到硬體
我想知道我既有觀念的根本為何,又是怎麼存在的
不過通常沒什麼人會做這種事情

這就像我會說:「事情沒有對錯」,而一般人會反駁我這句話一樣
什麼意思?我說事情沒有對錯,前提是擺脫一切的價值觀
而一般人會反駁,則還是拿他們腦中既有的價值觀來回答我
顯然他們沒有想過「在沒有價值觀之前,是不存在價值觀的」
於是,「事情」的根本是沒有「價值觀」的,那些都是人們額外附上的

我想探溯一切所知的根源,當然只針對我有興趣的部份
像數學那種我就一點興趣也沒有,所以更別遑論叫我用微積分證明一加一等於二
我有興趣的事情很多,相對沒有的也一樣多,也別詳加細數了

張遼:「放心,我不是關羽。只是…不遠矣。」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就學階段,從來沒有像這樣如此渴望畢業過
直到昨天老師說我可以準備擬論文大綱時,我才終於看到畢業的曙光
在沒有進研究所之前,覺得寫論文是一件非常痛苦得事情
現在,我覺得那是一種可以畢業的前兆,反而值得高興

這幾天,嘉義連續大雨
其他地方就不知道了,我向來是人在哪,就只知哪的天氣狀況
或是說:「只需要知道哪的天氣」才是
畢竟我人不在其他地方,不需要去顧及,更何況也影響不到這邊
也正因為連日大雨,讓我連洗衣服的想法都枯萎了
當然,枯萎的不只有洗衣服的念頭而已

越是接近出社會的年齡,越是明白理想這種東西離自己很遙遠
因為發現現實並不是光是想想就能夠達成
因此有人連生活的過不下去,所以連理想也一起沖進了馬桶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然後老了才回來後悔當初沒怎樣又怎樣的
再不然就是再給他一次機會的話,他肯定不會怎樣又怎樣

上個禮拜吧,我媽一直問我為什麼不開車或騎機車
又問說難道你都不會羨慕別人這樣很方便嗎
我想,一般人應該都挺羨慕的吧,可是我對那些一點興趣都沒有
我那時候是這麼回答的:「為什麼要去羨慕別人有的東西?你不覺得眼前比較重要嗎?」
現在想想那時候說的話,我似乎稍微能體諒三國壯一郎的想法了
只是,他所在意的「眼前」指的是「現在」,而非別人有的「未來」

關於「現在」與「未來」哪個重要,不是今天想談的,所以放一邊吧
很久之前,我在文章內的結尾詞用了一句話

「每個人雙手都捧著非常珍貴的東西,但當你捧著它的時候並沒有感覺。
只有當它從你手中掉落的時候才會發覺。」

這種體悟,往往都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產生
既然有人有這樣的體悟,也表示出來,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懂珍惜所有?
我不喜歡失去時懊悔的感覺,因此我珍惜眼前所有
至於別人有的,那就給他吧,沒有必要去羨慕
因為羨慕只會增加自己的欲望,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欲望是一種動機」,這是我總結我媽他想表達的意思
他認為羨慕可以讓你透過努力去得到和別人一樣的東西
可是他卻沒想過,這樣的作法只會打斷你現在正在進行的事情
有些事情一旦被打斷,就再也沒有繼續的機會,甚至連重頭都沒有
就不舉例了,以免被人說例子太過偏激

對我而言,與其說是羨慕別人,我通常都是怨懟自己來的多
怨自己沒那樣的能力去達到跟別人一樣的成就
也怨自己沒有多餘的選擇權,讓自己活在自己想活的世界裡
有時候真搞不懂,到底是「羨慕別人」對自己好些,還是對自己無止境的「怨懟」好些?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昨晚我想通了一些事情,是關於一件我之前一直在找的「定義」
來,我來證明一下我昨天想通的事情

人有慈悲心、憐憫心、愛心、憎恨心、厭惡心等等的「心」
那麼,用點數學的觀點來看,他的都是「心」的一小部份
而「心」可視為宇集,每一個小部份都視為一個集合
於是,當我能夠定義一個大的東西時,裡面的每一個部份都將隨之被定義
因此,我只需要去知道「心」是什麼

心是什麼?通常心就是一種想法、一種思考
而每個人的想法、思考皆不相同
也造就了每個人對上述那些每一個部份的心定義皆不同
於是慈悲不同、憐憫不同、愛不同、憎恨不同,厭惡亦不同
換句話說,只要與心牽上關係的,就沒有存在相同的定義,而是因人而異

這又推翻了我自己在之前的論述,那時候我把「愛」認為是「存在共同定義」
而現在發現「愛」其實是因人而異
即便如此,我還是不懂什麼是「愛」
或許你會回我:「既然愛因人而異,你認為愛是什麼,他就是什麼。」
可是,我卻從來沒認為「愛」是什麼東西
就像我從來沒認為自己一定是個什麼樣的一個人

因此,即使我想通了關於「心」的一切皆因人而異
卻還是不懂該如何去「認為什麼該是什麼模樣」
因為一切都有其本質,而不應該是由我認為他是什麼而是什麼
就像人也不會希望自己被認為是某個人,而成為了替代品

到這邊,是我昨晚想通的一些事情,以及衍生的問題

人會有想通與想不通的事,就像上面那些東西一樣
在時間的長流中,我會慢慢把想不通的事情想通,也會產生更多想不通的事
而那些想不通的事,就是讓之後的我去思索的
這樣,總有著想不完的事,解不完的問題,也就不枉此生了

看過水滸傳,我對所謂「英雄好漢」這四個字產生了疑惑
什麼叫英雄好漢?怎樣的人稱得上是英雄好漢?
以前我對這些詞完全存在某些刻板印象,現在卻全沒了
到底是我腦袋早已空了,還是真的在思考那些詞真正的樣貌?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的事情越來越多,而那些不知道的事,原本都是我知道的
為什麼知道的反而突然卻又變得不知道,我也不清楚原因
或許是捨棄了既有的價值觀,於是所有原先的印象也都跟著消散了

「這張照片裡,沒一個孩子的臉在笑。」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還記得我媽最常說我的一句話是:「你對女人的眼光真的很高。」

這句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聽的,我已經記不得了
只知道這句話最近一次聽是剛剛,看完中視八點檔的水滸傳
剛好演到宋江和閻惜嬌的橋段,只能說那個演閻惜嬌的女角實在嬌的出水
這時我媽和我妹也說了:「這人好漂亮喔。」,很難得我們會有共識

我媽說幾乎沒看過我說什麼人漂亮過,不管是哪個女明星都一樣
總是可以被我挑毛病,或是我覺得普普通通而已
聽他這樣說,突然發覺好像是這樣沒錯
我真的很少去說哪個女人很漂亮之類的話

因此當我說了某個女人很漂亮的時候,我媽總是會相當驚訝
然後他也會去看那個人,然後評語就是:「嗯,眼光果然好。」
不過通常我妹的意見不見得會跟我一樣,但至少認為都還在水準以上
很難有像今天這麼一致的意見存在

當然,我媽又提了另一個人氣質相近的人
那時候我沒打算接任何話,因為那不是我想提及的人
但仔細看看,兩個人真的有點相似的地方
正因為相似,所以我才不知道我自己的標準到底在哪

如果在我眼中所認為美的人,只是一張張相似的面容
那麼我所執著的標準就很明確的只有一人
人總是有著放不開的執著,我想這是佛教三毒的「嗔」
因為這不屬「貪」,也不屬「癡」,只能為「嗔」了

「別入戲太深。」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