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從以前自稱為神,到後來被人稱為神,最後放棄了神這個稱呼而成為人

在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許多自己和「過去」有關的人、事、物
我盡力去避免讓「現在」的人和我「過去」的一切有所接觸
也就是說,我不希望讓人知道我存在「過去」這種東西
所以極力抹去一些不想讓人知道的東西
即使那些東西可以帶來快樂的回憶,我也希望它躺在回憶裡就好,別起身

我這個人很不喜歡回頭,不管是實體上或是看不到的情感上
實體上的回頭表示我要一直等人的腳步跟上,這不符合我的風格
情感上的,就是我不喜歡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換言之,我做了就不會再選擇後悔

再換種說法吧
明知道會後悔還是要做,不要有實際後悔的話,只要痛一次
但是如果真的後悔了,那麼會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而痛第二次
與其長痛,不如短痛,不是嗎?
不過這時一定會有人喊說:「短痛不如不痛,為什麼不如不要做明知會後悔的事?」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是我給自己的寫照之一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有時候並不是自願去做那些會後悔的事,多數都是時勢所逼迫
但,也是有人不屈,當然所付出的代價也更大
至於代價值不值,只有當事人才會知道,我可沒辦法衡量
不過對他們而言,通常都是值得的,但不是絕對

就像你覺得醫生這個職業遇到需要急救的病患,你覺得他應該先做什麼?
是先治療,還是先判斷這個人是危害世人的壞人,還是拯救世界的好人?
我想如果這名醫生先判斷這個的話,他也沒資格當醫生了
通常都是先救了再說,這才是醫生的本質

至於救了之後,患者是為惡還是為善
才會決定這名醫生是否會後悔曾經醫治過他
可是,舉這個例子其實不太恰當
如果是一名真正的醫者,並不應該以他之後的所作所為來決定自己是否後悔
他該後悔的地方是,自己是否拯救了該名患者的生命才對
其他的,都不在他該內疚的範圍

說到「內疚」這個詞,在大概國小那時候吧,我以為那是一種病,或是一種寄生菌種
從現在的角度去看過去,其實也差不多是這樣
那種心情,將不堪的回憶寄生在腦中,然後不斷地刺激你去回想
然後痛苦,延伸成一種病
發現,其實以前的想法也沒有什麼錯

「嘿,聽得到嗎?」

沒有留言: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