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有氣力呻吟著去死或是逃跑什麼的,還不如在這監牢好好和自己戰鬥。」

其實不知道今天該說些什麼,只是莫名的打開Blog,按下新文章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不清楚今天寫些什麼內容
或許慢慢寫就會有靈感了吧,當然也有可能改天再補上

開啟瀏覽器,Google、Google Reader、FdZone、Facebook、Blog
然後關掉,又重新開啟同樣的頁面
瀏覽網頁大概也只有這些而已,其實相當固定
BBS就更簡單了,大部分都是PTT,偶爾上KKCity
而在KKCity裡面,又可以看到更多的曠男怨女尋求色與欲的滿足
不管是肉體或是精神,都有

發現自己越來越趨近理性,已經不是這一兩天的事情
我開始試著去定義一些過於情緒化的詞句,或是不知道具體的名詞
像是:強、永遠、愛、滿足、寂寞、相信之類等詞
再甚之,各別的狹義以及廣義的定義為何

很多東西以前都談過,挑一個沒有談過的「寂寞」
寂寞是什麼,是孤單?還是一個人?
如果是孤單,那孤單是什麼?孤單是指一個人?
如果是指一個人,那又回到原點了

常常有人說寂寞的人並不快樂
所以把「寂寞」替換成「一個人」,就成了一個人的人都不會快樂
但這樣的證明方式,可以很立即的得到很多反例
一個人可以看電視看得很快樂、玩遊戲玩得很快樂
甚至可以雲遊四海,一個人過得自由自在的生活,為何不樂?

所以很明顯「寂寞」不是「一個人」,那「寂寞」是什麼
如果我說「寂寞」是心的飢渴,那有人一定會問:「什麼是心?」
如果我再說「心」是「感覺」,那完蛋了,完全沒有量化標準
沒有辦法量化的東西,基本上就已經不存在理性,也不屬於科學
因此證明「寂寞」是一種非理性的存在,可是卻證不出它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定義

很多非理性的存在,都無法用科學的方式去量化它
沒辦法量化,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標準」,自然也沒有「對錯」
只有觀看的角度不同,而有著不同的「意見」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事情某些時候看起來是「對」,而過陣子看起來又是「錯」的緣故

有人選擇「愛情」,也有人選擇「麵包」
交往的男女中,同時選擇「愛情」而不顧「麵包」,這樣不會幸福
一個選擇「愛情」,另一個選擇「麵包」,也不會幸福
而兩個都選擇了「麵包」時,與其說不會幸福,不如說不需要在一起
這三種例子放在一起,發現「愛情」是完全不幸福的
而「麵包」則是處於一種相當微妙的情況

為什麼上面三個例子,只要擁有至少一個「愛情」的就不幸福
先說沒有「麵包」的好了,相信這個一定很容易明瞭:「貧賤夫妻百事哀」
至於一個「麵包」的呢,會因為觀念的不同所導致
而通通都是「麵包」的那種,既然只有麵包了,愛情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吧

而第二項的觀念不同,就在於「愛情」中是否存在「體諒」因素
沒有,那就是不幸福。有,只能說有可能會幸福
現在很多事情變化都很大,已經很少存在著所謂的「一定」了
除非是被歸類在理性的一方,否則通常不存在

「比起捨棄自我高潔地死去,還不如就這樣按自己的想法活下去,就算有點骯髒也沒關係。」

沒有留言: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