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英雄不怕出身太淡薄。」

我在想,佛教三毒貪嗔癡
我可以不貪、不癡,為什麼我卻如此的嗔?
我也不知道我的執著何來,可能是與生俱來也說不定

在回學校辦手續,領畢業證書那天
我坐在往學校的車上,看著車上的電視,突然恍神了好一段時間
在那段期間,浮現了一段記憶,一段很熟悉的影像
但是在我回神之後,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那段影像是什麼
感覺很熟悉,像是我的,又不像是我的

從一個哥哥變成一個叔叔的時候
我突然意識到不再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不是第一次被叫叔叔,不過這次是真的身份的轉換,而不只是面貌像而已
這代表什麼?我不知道

我發現,我從那個什麼都知道的時代,到現在什麼都不知道
而且,回答「我不知道」的情況越來越多,多到不知道該怎麼數清
我也沒試著去數過,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數

好久好久,沒有像現在腦袋又是一片空白
可是一躺在床上要睡覺時,卻又什麼事情都浮上來
可是我就是不喜歡在床上用電腦的感覺

我這個人,運氣向來都不好
找工作也好,考試也好,反正只要跟一堆人競爭的,我就沒份
說我能力不好,可能這也是一部分
可是當我增強實力之後,卻依舊無法脫穎而出
所以我在想,我是不是該放棄了

即使我變得再強,總是還有更強的人在我前面
即使我再強,卻也得不到我想要得東西
所以變強對我好像也沒有什麼意義了不是嗎?
而且在變強的過程中,我失去了好多東西
好多是多少?這又是另一個我無法數清的數量

我在想,什麼時候才可以頭頂自己的天,腳踩自己的地

「不信天,不信地。不信神佛,不信魔。」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二月十一號,星期六,天龍國聚餐
正確的說,應該是對昌宏的吐槽大會才是

那天,昌宏從台中搭高鐵過來台北,我們約在台北京站吃飯
電話說他會帶他女朋有過來吃飯,所以我想說今天應該是四個人吃飯
想當然耳,出乎意料之外
最後吃飯的人有五個:昌宏、昌宏的太座、逸柔、怡君,最後是我

一開始我以為我們要去吃響食天堂,害我還跑去郵局領個一千塊出來
結果後來我們後來只有吃鐵板燒,而且五人中還是我吃最貴

大家最會有問題的,一定是昌宏
為什麼?因為他有女朋友,而且又出國唸書
當然,座上的人就很有興趣問關於上述兩點的問題
我只負責吃和聽,偶爾附和一下和插個話

對我來說,其實我沒有什麼問題想問
我那天只有問他一個問題:「你在國外唸什麼?」

不過,也是因為這次聚餐,我才知道原來我對無所謂的小事記得太清楚
反正至少昨天提到的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我都記得很清楚
至於多清楚,我覺得要問那天和我一起吃飯的人,他們臉上驚訝的程度可以想見
但是,這些小事大多都還是在昌宏身上比較多
最好的例子,就是那個打電話去人家家裡,用電話彈小蜜蜂和小星星之類的

事隔那麼多年了,大家也暢談很多當年沒說的事情
當然,我是唯一沒有說出秘密的人
你看過當事人在場,還可以把秘密公開出來的那種白痴嗎?
老實說,我真的看過,可是我不想當那種白痴

基本上,我習慣當一個聽眾
因為我生性懶惰,連說話都懶
可是當他們聊到一個段落的時候,卻又把眼神集中在我身上
害我又不能不說話來引起他們彼此的問答
讓我心中一直有句話這麼說著:「你們都有男朋友了欸,這樣看著我不好吧。」
所以,當對昌宏的問題結束後,又回到我身上,不斷地重複著

在我身上,最不可免俗的問題還是被問了:「你有女朋友嗎?」
我的答案跟以前一樣:「沒有。」,當然之後就有一連串這系列的問題
我只跟他們說我不想交女朋友,總不可能實話說:「看著別人幸福的樣子我就很滿足了。」
雖然實際這才是我想說的,不過還是算了吧

上面那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在之前有提過
我想離開熟識的一切,放下所有懸念的去流浪
不想浪費任何一個人的青春年華,所以我選擇自己一個人
會這樣一個人持續多久的時光,我沒有一個定案

要做個大英雄,就要先學會忍受孤獨和寂寞
要做大英雄的女人,也是一樣
但有多少女人可以忍受這件事情,我不知道
所以我繼續做著我的單身大英雄,僅僅如此而已


有太多事情要記,從二月十號的星期五開始好了
那天國小同學會,Facebook上共計五人參加,含我在內
而實際到場的,只有四人,不過就某種程度上已經很厲害了
闊別十多年,還能再拉來兩人
我和俊諺本來就有聯絡,所以我們並不算在厲害的名單內

時間是寫七點,我和俊諺兩個快七點到店門口
然後在那邊站了很久,因為怎麼等都等不到人來
結果一個說在洗澡,洗完才要過來,結果洗到七點半
另一個是還在上班,過了四十分鐘才到

最後才是老師,老師忘記了
打過去的時候,老師說他忙到忘記了,忙一個段落後就過來了

我以為,那天是要約吃晚餐的,所以我晚上沒吃飯就跑去
結果只有我一個人沒吃晚餐,只好點了一個九十五塊的黑胡椒牛柳燴飯
老實說,又貴又不好吃,所以我才不喜歡在那種喝茶的地方吃飯
雖然說飲料也沒有很好喝就是

幾乎所有人都沒變,還是那個面貌
當然,其他的一切還是變了很多
不再是學生、開始工作、騎機車、會打扮、會喝酒
相較之下,我好像是屬於比較沒有變的那個

喝著點來的飲料,談著屬於過去的往事
試圖找回一些兒時的記憶,不過記憶似乎只有在我和俊諺身上
在其他人身上似乎不復存了
我想,可能是那個時期是我最愉快的時光吧
人嘛,總是選擇保存快樂的記憶

不過這麼說也不對,還是有多數人的腦中對於痛苦的記憶是很鮮明的
我的腦袋記的既不是痛苦,也不是快樂,而是一堆無謂的小事
那些小事都是用在多年後朋友聚餐可以拿來說嘴而已
可是自己又得到些什麼?好像沒有

我總是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些什麼
到頭來,總是別人從我身上得到些什麼
還是說,我從來沒有試著努力去從別人身上獲取些什麼?

「少一物,貪嗔癡會少一點。」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我不死,你睡不著。」

再次回顧周星馳演的齊天大乘西遊記上下兩集,感覺不同以往
和以往相同的是,在該笑的地方還是會笑
不同的是,多了一些感觸
在片尾,看到了我一直很想做的事情
是那種離開自己熟識的一切,放下一切的懸念,然後踏上旅途的感覺

在片尾曲「一生所愛」中,提到了緣份這東西
我在想,它和命運的「命」是否就是同一物?
如果不是,那緣份又是什麼?
為了避免讓自己浪費太多時間在無意義的思考,我只能假設它是
但是一切的存在,並不能因為我個人的假設,就成了事實

還記得在很多年前,應該是國中的時候
那時候,我單純為了寫作而寫作,寫出來的東西毫無感情
有時候寫不出東西,以為到外面繞個兩、三圈就會有靈感
現在回想起來,果然小時候真的會做很多傻事
雖然現在寫出來的東西也是很理性的在論述,但至少它言之有物,起碼我是這麼認為的

在我這個想的同時,我在想過幾年後的我,會不會也像現在一樣嘲笑現在寫文章的我?
或許過些年的我看現在這些文章,也會有言之無物的感覺吧
可是那時候的事又有誰知道?科學家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
為什麼我會認為科學家知道?因為他們是比我們更接近未來的人
或許,只有越接近未來的人,才會知道未來長什麼樣吧

還記得上次我上次我說小六扮演綠嗎,那我扮演誰呢?
其實我並不是故事中一個完整的人
真的要形容我的話,或許是一部分永澤,一部分初美,一部分直子
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態度下,我像永澤
對一個人全心全意付出的情況下,我像初美
如果把我的理性全部卸下,我就是直子了

可是啊,人總是只能扮演自己
你就是你,並不是某些人的一部分所組成的
雖然明白這道理,卻總是希望能扮演著誰,把不屬於所扮演的角色的特色拿掉
即使你扮演的再好,終究不是你扮演的那個人
也許正因為如此,更多人在網路上扮演著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或是更真實的自己

在這裡,我呈現的是真實的自己
有多真實?要說的話,這裡就是我的心,我的想法
當然,我還是沒有說出一切
畢竟,有些東西真的不能說出來,至於有多少我也不確定
真的要形容的話,我說的話就像寂寞侯說的一樣:「既沒說真話,也沒說假話。」

「或我應該相信是緣份。」

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二月三號,結束全部研發替代役邀約公司的面試
面試了七間公司:廣達、英華達、華碩、訊連、建興、富士康、宏達電
不過沒有一間公司有回覆,連沒錄取通知也沒有
老實說,這些日子以來過得並不是相當安穩,畢竟工作沒著落

這段時間以來,為了面試跑遍了整個台北
新店、內湖、淡水、土城,可以說是整個台北都走過一趟了
花了不少時間在公車和捷運上,當然也在問路上
不過,花最多的應該是錢才對
這幾趟下來,至少花了四、五千塊的車費了

有時候付出再多,也不一定會有什麼回報,這種事情本來就已經知道
可是看到那四、五千的車費時,還是不免抱怨一下
或許只是單純想抱怨吧,又或許只是從眾多想說的事情,挑一件可以說的罷了

家裡在西元年初裝了中華電信的MOD,家中電視突然多了一、兩百台很不習慣
我唯一有興趣的,大概就是電影台而已
過年最大的樂趣,就是每天坐在電視旁看一整天的電影而已

前兩天,剛好看到劉德華演得新少林寺,演得是一個軍閥橫行的年代
演劉德華從一個軍閥變成一個出家人,從爭權奪利到試圖感化與自己過去相同的人
整部戲最令人動容的,大概是他女兒死後,劉德華吃著成龍煮給他的麵的那時候
因為成龍無心卻不斷的提起他女兒已經死掉的事實
那就像在傷口撒鹽一樣,可是傷口痛久了會麻痺,事實和記憶會麻痺嗎?我不知道

關於那部戲,我想談的只有這些
或許又有人要問:「難道背後關於佛的慈悲,你一點感覺都沒有?」
我只能說,對於那些,我有想法,但沒有感覺
到底感覺和想法的界線在哪?我還是得說:我不知道
可是既然不知道,又怎麼可以明確知道「有想法,卻沒感覺」這件事?
抱歉,我還是不知道

我知道再多事情,也只會讓我自己發現原來自己知道的太少
或許這就是所謂「知道的越多,才發現自己的渺小」的感覺吧
可是即使發現自己的渺小,卻發現自己還是對身邊的一切感到無能為力
「為什麼都已經如此渺小,卻還是無法撐起身邊的一切?」我不禁如此問著

「算天算地算盡了從前,算不出生死會在哪一天。」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