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記憶這東西,就像一面鏡子,你越是擦拭,越是明亮。」

人只要到了某一個階段,總會開始試著「遺忘」某些事情
說是「遺忘」,也許這詞用得不太正確,應該說是「拋棄」吧
大多都是不開心,或是痛苦的,或是這輩子不願意再想起的
人總以為自己能忘記。當然,人的確是可以做到的
只是人總是犯賤的試試看自己是否忘記而回頭張望,卻發現過去歷歷在目,不曾遠去

鏡子也是這樣,一面新的鏡子一定是明亮無瑕
一陣子不用,總會沾染上一些塵埃,稍微擦拭,便又清晰
若再更久不用,你甚至會忘記那裡曾經有過一面鏡子
也許過了很久很久以後,你會想起那裡有過一樣東西,可你不知道是什麼
只知道上面裹了一層很厚很厚的塵

一開始擦拭,也是只見到更深一層的塵。當你放棄擦拭,那你就一輩子遺棄了那東西
除非你一直擦一直擦,擦出了一塊明亮。啊,是一面鏡子
在那一塊明亮處看見了自己一小塊的身影,你很高興,於是更努力的往其他位置擦去
越擦越多,越擦越多。突然擦到了一個位置,你停下來了
那塊位置,讓你想起了一些事。一些讓你不願意再想起這裡曾經有面鏡子的事
然後你轉頭離開,那鏡子又開始生塵,只是相較於其他地方,那塊是最明亮的位置
那位置照得你最清楚,不管你承認與否,都不會改變結果

還記得一字師說過:「欲忘難忘,不如不忘。不忘則忘,乃至忘忘。」
也許,就是這個意思吧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這晚,我看了王家衛的「東邪西毒」
我很喜歡這樣描述故事的方式,以一個故事中的主角敘述過去、現在
這樣的手法,表現了生命以一種近於無奈的方式進行著
故事裡,也講述了很多人的成長過程中,心境必然的經歷

像故事中後段,洪七望著一座山,心裡卻想著那座山的後面有什麼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走過來的?
但是真的當我們翻過了那座山,見過了山背後的一切,然後呢?
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很新鮮,因為也許有些是你沒見過的事物
可是久了,又會開始望著另一座山,然後想著那座山的背後有著什麼
多次之後,就不再對山的另一面感興趣了,是老了?累了?還是是膩了?
也許,發現不也就是那樣而已,又也許,在某個轉身後發現原來那個地方比較好

這部片的主軸是什麼?這裡面,有愛有恨,並沒有看到仇
裡面最悲哀的角色,我想莫過於盲劍客和歐陽鋒深愛的那個人

盲劍客的悲,是自己深愛的妻子愛上了自己的好朋友
他發誓如果再看到那個人,一定要親手殺了他
可是,他最後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們在見面時,盲劍客已經看不見了
這也許是一種表達自己不願意殺死自己的朋友,但同時也無法原諒他

而歐陽鋒深愛的女人,只是為了一時的賭氣嫁給了歐陽鋒的哥哥,以為自己贏了
在歐陽鋒離開後,開始反思。並年復一年的請黃藥師為她帶來歐陽鋒的消息
多年後,她明白當初做出這樣的決定,輸的是自己
而在最後,那種拼命壓抑自己聲音的哭泣,才是最令人感到悲哀的
她其實是希望藉由黃藥師來喚回歐陽鋒
殊不知,黃藥師出於嫉妒的心理,讓她抱著遺憾死去

其實我明白,在愛情裡面,沒有所謂的勝敗
只有「能在一起」,和「不能在一起」,以及那千絲萬縷思念

電影在1994年上映,那年我七歲,而在二十一年後的現在看這部片
這是一部不管在什麼時間點去看,都會有相同感觸的電影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麼叫嫉妒。」-「東邪西毒」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當你不能再擁有時,你唯一可以做得,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

上次回家的時候,看了「寂寞拍賣師」,英文片名叫「The Best Offer」
這算是一部關於什麼的故事呢?算詐騙多一點呢?還是愛情多一點?
這就像「狼與辛香料」一樣,到底是愛情冒險多一些呢?還是經濟學多一些呢?
這個答案會在你看完之後,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那就是了

在片中,男主角是一個拍賣師,專門對古董進行估價並加以拍賣
過程中,他也刻意對自己喜愛的仕女畫作和友人合作,以賤價收購做為收藏
他一生到老,都沒有和真正的女人交往過
直到接到女主角的來電,請他為自己房子內所有的收藏進行估價並拍賣
而這故事到最後,才發現自己被騙,他所收藏的數百幅仕女畫全被盜走

而男主角一直到最後都沒有報警,因為他一直惦記著女主角說的一句話:
「不管之後會變成怎樣,請相信我是愛你的。」
可是最後還是騙走了他多年來收藏的珍品。這樣的愛,讓我有點疑惑
當然,他也沒有報警的理由,因為這是一筆交易,一筆「最好的交易」

什麼意思?

在之前,他把他所有的愛全灌注在所有的仕女畫收藏上,不曾對真人付出
而這次,女主角給了他這樣的機會,讓他真真正正地去愛一個真實存在的人
作為代價,就把他身邊那些珍藏的畫作全部盜走,如此而已

記得男主角在鑑定一幅畫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任何贗品都有他真實的一面。」
我想,這句就是在呼應片尾女主角說的那句話
因此,在這整個騙局中,也許女主角的愛是真實的
除愛以外的一切,也許就不是了

「時常感覺你在耳後的呼吸,卻未曾感覺心頭的鼻息。」—張震嶽「思念是一種病」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當我們認為1和2的距離很短時,我們是否忽略了中間那數以萬計的小數?」

我以前也是這麼覺得,不過就加一,很難嗎?
即便在我們知道了小數的存在,還是這樣覺得,沒變過
那是因為我們存在一個都用很大的數字在生活的環境,便不覺得「一」有多大
可是反過來,當我們活在一個都用小數點在生活的世界,「一」還會小嗎?

這就好像我們經常對別人說:「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先跨出一步就對了。」
「一步」說的都很簡單,那是因為你看得到接下來可能遇到的狀況,才會這麼說
每個人都迷惘過,當你迷惘時,不也是原地躊躇許久嗎?
當初迷惘的人,有多少人是真的不管後果,直接先邁出一步的?
如果你是,你才有資格這樣教人。可是,多數人都不是,但這句話卻到處可見
換句話說,到底有多少人是經歷過,才說這些話?

回頭想想,為什麼人總是躊躇在那一步?我想,這和人受的教育有關
年紀小的時候,一旦遇到危險,大人總是「把我們安置在安全的地方,並交代不要亂跑。」
至少我們可以看到東方國家都是這樣教導自己的小孩的
那西方國家呢?相較起來有那麼一點不同,他們教導小孩「跑到安全的地方去。」
也許你會問:「同樣是安全的地方,有什麼差異?」
差異在於,東方小孩被教育成不要亂跑,西方小孩得自己找安全的地方
這中間的差別,在於西方小孩必須「自己學會判斷什麼叫安全的地方」

那也是為什麼東方人在迷惘的時候,往往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做決定上
這個決定也許對、也許錯,可是正因為錯過,這樣的經驗才可貴
而我們正因為錯得少,所以長大了才會花更多時間在學習抉擇
不要羨慕西方人為什麼總是比我們成功,那是因為他們在小時候錯得比我們多而已

「That the nights were mainly made for saying
    things that you can't say tomorrow day.」-Arctic Monkeys「Do I Wanna know.」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