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當有人向你提問的時候,通常背後有四種可能
一是要你附和,二是找你討論,三是詢問意見,最後是真的不懂想請教
最後一種不討論,因為沒什麼好討論,我想談的是前面三種狀況

先講,什麼叫討論
討論是你提出你的意見,我提出我的意見
然後我們整合彼此的意見,做出最後的結論,這叫討論

再來,講述詢問
詢問是向你提問,想聽你的想法,就只是想法
對方不會提出他的,他會把你的想法納入自己的,然後提出最終方案,這叫詢問

最後,什麼叫附和
就是當他問你,而你提出想法
而他在還沒說出自己的想法前,就針對你的想法進行批判
因此,他要的的不是你的想法,而是要逼迫你接受他的想法,這叫附和

當我懶得跟一個人說話時,通常都是遇到想要我附和他的人,我連說話都懶,轉頭就走
表面上用著討論的名義,實質上就是要你附和
如果是這樣,一開始就講你要怎麼做就好,也不用問我們的意見
這樣的作法,只是想單純表現他「沒有專制」的假象而已,至少他做了「問」這件事

「為何我見佛非佛,佛說只因我非我。」

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變成蠟燭燃燒自己,只為照亮你。」─筷子兄弟「小蘋果」

直到上個禮拜日,過滿一年
一年後有什麼感覺?我的感覺是什麼都沒變
本來我就不是個容易改變的人,很多人說我固執
我說,我是擇善固執,當然沒人理我居多

出了社會,老是覺得自己的人生很空虛
或許不再像以前唸書有目標,所以不知道該為了什麼努力
為了買房子、買車子?那是目標,但卻沒有動力驅使我這麼做
這就像車子有四個輪子可以幫助前進,但沒有引擎也沒用
總覺得每天都索然無味,像是嚼菜根似的

希望十一月去日本後會好一些
希望可以找到讓我前進的動力
希望希望不要在只是希望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今天跟Annie、Pamela、Tina去吃飯
原本是要去吃簡餐的,不過後來因為沒車位,只好回公司附近吃火鍋
Annie的新車真的很大,很舒服
其實我一直覺得Annie跟Tina很像,只是大家都說不像
可是,眼睛明明就很像啊

每次跟不同人吃飯,總會問到我為什麼沒女朋友
通常有兩套結論,一套是「我不想交」,另一套是「白目,無解」
前面那套通常是女生歸類出來的,後面那套則是男生
男生那套我可以理解,因為我在他們面前就是這個樣
女生那套,我就不太能理解了,雖然我在他們面前也是一個樣

然後,又不得不提去年七月發生的事情
我從Annie和Pamela得到的說法是:「那個女生真的不值得你交往。」
因為他們覺得我那個玩笑沒什麼,是她反應太大
而在Weiting和Peter眼中呢,則剛好相反,說我怎麼會開這種玩笑
總之,這是我目前聽到的兩派說法

到昨天,我又想起了一個人,小六
有人說「人因誤會而在一起,因相知而分開」
我覺得我和小六剛好相反,我和她是因為誤會而分開
對我而言,她不是情人,比較像是知己或是相處多年的伴侶
我們會很耐心的聽對方說話、抱怨
我們認識了很多很多年,可是卻可以因為我對她的誤會瞬間崩塌
我真的有病,真的有病。我怎麼可以對一個這麼重要的人做這麼殘忍的事

至少,我知道她現在過得很好,希望她能夠一直這樣下去
我只能以愧疚的心祈禱著,至於向什麼祈禱,我不知道
畢竟,人會祈禱,只會在那些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上而已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我不掙扎,隨它去吧,我不害怕。」

這世上,好像真的需要比較,才會知道自己其實很幸福
就像當你在冷氣房喊熱時,走出冷氣房才會知道其實裡面是很涼的

話說,好像很久沒看到雅卿了,大概是從他交了男朋友之後吧
這個分水嶺好像有點明顯,不過這樣也好
人本來就應該在幸福的地方待著,才會感到人生是美好的
原本這幾次回台中想找他吃飯,不過突然發現我手機的Line被自己洗掉了
然後就找不到雅卿了
有時候,我覺得這是緣盡了,然後就會默默的從你的人生退出
這沒什麼,說實話,只要看透了就覺得沒什麼

我啊,到底有多久沒有說過心裡話了
我要怎麼說,又要向誰說?雖然想說,可是總找不到一個出口
出口到底是自己找得,還是它自己會出現你的生命裡?
我不知道,我只是一味的坐在原地等著

還記得上次看了一個故事,一個關於「上帝要給你最好」的故事
我後來想想,這故事好像是講給基督教的信徒聽的
因為整個聽起來就像是你生命的全部都是上帝的安排
從故事中,找不到「自我」這東西
故事的結尾是一個老人對那個失戀的年輕人說:「因為上帝要給你最好的。」
可是理性一點去思考,上帝給你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換個實際一點的例子,就像今天你可以整天在家裡游手好閒
然後你都不用做事,每個月就有五萬美金過日子
在外人看來,這真是上帝給予你最好的待遇了,甚至連上帝自己都這麼認為
可是呢?你需要的只是一個你愛的,而且也愛你的人在身邊而已
所以,最好的,真的是你最想要的嗎?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