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或許,這次是我人生第一次這麼認真過
大概是有工作,生活稍微踏實一點,所以比以往稍微敢衝了點
說是衝,可是在多數人眼裡我還是跟以前一樣沒用
可是衝就是認真嗎?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我發現,我越來越需要去定義每件事情
因為我越來越不懂任何一件事情,很奇怪
明明這些事情以前都了然於胸,現在卻什麼也不知道
我以為是人越長越大,需要判斷的規則變多所導致的
可是別人卻又不會這樣,所以是我的問題嗎?

今天從車站坐公車回宿舍的時候一直在想一件事
那是一個之前討論過得東西,就是「喜歡」與「愛」
檞寄生上面把喜歡視為一個可以有層級,而愛卻只會有一種
若真的要把愛劃出一個等級的話,則是「limit喜歡趨近於無限大」
我後來想想,其實也挺有道理的

包容是愛的一部分,不管喜歡的或不喜歡的,都要去接受
既然如此,不就是一切都必須喜歡嗎?
那也就是對你所愛的一切,全部都必須一起喜歡,而不存在不喜歡的那一部份

以為有錢、有工作了,生活就不會以前一樣這麼無趣
現在才知道,原來有錢、有工作一樣很空虛
只要該填滿的洞沒有填滿,即便擁有全世界也沒意義
我真的很執著,不把過去的洞填滿,我就沒辦法前進
那個窟窿太大了,大到無法無視它,或是說,大到我只看得到它

我就像個無助的孩子一樣,一直坐在那個窟窿前面
雖然有很多路過的人提醒我可以先繞過它,去前面的世界看看
可我充耳不聞,就只是一直靜靜的坐著,就這樣浪費了許多年的時光
不過這些被浪費的時光卻沒敲醒我,我依舊在那邊癡癡的看著窟窿

不知道有過多少人對我說過同一句話
像是「你看起來總是那麼孤獨」或是「你一定寂寞很久了」
我看起來真的很寂寞嗎?我不清楚,畢竟我沒辦法從外面看我自己
為什麼不論我臉上堆出多少笑容,在別人眼裡我還是寂寞的?

「這些年支撐著我一直逃下去的,是因為你也努力的逃著,而不是我太堅強」─「門後」

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生中帶死,死中求生。」

人通常都是對於無法掌握,或是無能為力的時候,才會向上天祈禱
記得曾經在這裡也說過這樣的話,只是忘了多久以前了
然後,我突然想起了一段故事,我決定先講故事

有個年輕人坐在橋邊怨懟,一位哲學家路過看到了,便駐足上前詢問
哲學家問:「為什麼在如此美好的清晨自怨自艾呢?」
年輕人說:「為什麼我總遇不到可以和我共度一生的人?」
哲學家露出了淺淺的微笑,做出了一下的回答:
「之所以到現在還遇不到的原因,是因為上天要給你最好的。」

故事說完了,我有個問題
萬一,那個年輕人根本沒有那麼長的生命等到「最好」,那怎麼辦?
還是說,上天一定會在生命終結之前,賜給他「最好」呢?
因為故事不明確的點太多,我也不知道該從何著手
可是Peter一定會說:「這個故事的重點不是那些,你為什麼總是執著在不重要的地方?」

「那真的不是重點嗎?」,我認真的思考著

不知道從哪個夜晚開始,一閉上雙眼就無法入眠
總是會浮出很多東西,人也好,事也好
要一直思考到精神真的疲乏了,才會真的睡著
並沒有固定多久會開始疲倦,只知道一定要等到累了,才會入睡

很多年沒有在床上趴著睡過了,我發現最近又開始了這個習慣
還記得那麼一個心理測驗,關於睡姿的
上面寫著,趴著睡的人有著許多不願讓人知道的秘密
以前或許有,好像是從我開始寫日誌以來,就沒有這樣過了
大概是都把許多事情都寫在這裡,給了自己一個出口
所以現在又開始這樣的習慣,又是怎麼了?
我猜,可能是入口的量變大,顯得相對出口變小許多

「思念通常只有一個方向,因為你思念的人,未必會思念你呀。」─「檞寄生」

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重要的東西一定比想要的東西更早出現在路邊。」─「美食獵人」

什麼是想要的東西,什麼又是重要的東西,每個人自己心裡清楚
至於重要的東西是否真的比想要的東西更早得到,我認為「是的」

從以前我自認為自己很理性,到現在連同事都覺得我太理性
甚至有時對話的時候,還會被要求先放下理性
可是持有太久理性的我,早就忘記怎麼放下了
這就像吃飯右手拿筷子,左手要端碗是一樣的道理,放下筷子怎麼吃飯?

我的人生,就和我寫得故事一樣
往往都卡在中間,思慮下一步該怎麼走,但卻從來沒走出去過
而我總是想到這一切走到盡頭的事情
明明一步都沒跨出,卻把可能發生的結尾都想好了
可如果一步都沒走,那些想好的結尾也根本不會發生吧
我就只是一直琢磨在這過程,卻從來沒有實際實行過
這就是我現在遇到的困境:「我走不出去。」

我說「存在」與「標準」不一樣,這是在一次吃飯時和Weiting討論的東西
為什麼說和Weiting討論的呢?因為Peter已經放棄和我對話了
Peter說我已經沒救了,Weiting也對我說:「神仙難救無命客。」
我的現況到底有多糟,只有外面的人才看得出來,我自己是感受不到的
這又回到了「當局者迷」的觀點了

在我認知,「地球有重力」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一種「存在」
而Weiting會認為它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是一種「定律」
「定律」就是一種標準、一種規則,而這是一種透過量化所表示出來的東西
但是「存在」不是,它是一種連續的概念,這就像數位和類比的訊號一樣

「活在當下才是最難的。」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