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你把別人想的太複雜,是因為你也不簡單。」

每當我看到有人貼出愛護動物的文宣時
我就會想起自己的無能為力,更痛恨那種感覺
因為明明就近在眼前的生命,卻沒有辦法拯救牠一生
或許有人說救一時是一時,我說那不是救,那是施捨
人以外的生命也許不懂自尊是什麼,他們只是單純想活下去
可是對我來說,給予他們生命的尊嚴卻是必要的

看到那麼一句話,寫著:「人會自卑,是因為把別人想的太好。」
我反覆想了很久,總覺得好像不是
在我認知,自卑是「認為自己不夠好」才是
但在這樣的認知背後,就隱含著「別人比自己好太多」的想法
任何事情像這樣,一體兩面,看你從哪個面看過去

這又讓我想起了魔王子說的:「樂觀是無能為力的人給自己的安慰。」
在「樂觀」上面,有人認為是積極正面的態度
也有像魔王子認為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想法

所以我在想,到底要不要從小時候就讓孩子知道世界是一體兩面的
還是讓他們長大了自己去發現,然後怨我沒有早些告訴他
但若是他們沒發現到呢,那怎麼辦?
如果什麼都教他了,他就會失去自己成長的空間
總之,解決了一個難題,下一個難題會因此順應而生,一輩子都解不完

有種動作叫「捨得」,就字面上來翻譯,就是「捨去得到的東西」
這樣翻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捨不得」是什麼意思?
是「捨去得不到的東西」?既然得不到,又何來捨棄的說法?
那另外一種解釋,就是「捨棄不該得到的欲望」,簡單的說就是「知足」
這樣就矛盾了,「捨得」是種知足,「捨不得」也是知足,那「不」字何解?
其實,「捨不得」是一個倒裝句,原意是「不捨得」
也就是「不願捨去得到的東西」

弄清楚了這兩個動作後,我開始想一個問題
我想的是:「我該捨得什麼,又該捨不得什麼」
但是在這個問題之前,我又得回頭檢視自己到底有什麼
這樣才有本錢可以做「捨得」和「捨不得」的動作
不要當自己決定要捨棄某些東西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根本沒有擁有過

人都是在面臨多個「捨不得」的情況下,選擇了一個可以「捨得」的東西放棄
可是哪天發現自己當初「捨不得」的東西,變成可以「捨得」的時候
那麼,當初又是為了什麼如此堅持而不願捨棄?
面臨抉擇的時間不同,自然就會存在不同的選擇
當「捨得」的對象是「物品」時,它沒有感情,你不會有所內疚
但若對象是「人」,你還可以捨的如此輕鬆嗎?心中沒有愧疚嗎?

以前考試的時候,總會覺得選擇題很簡單,不會用猜的就好
但是現實世界面臨選擇時,卻如此舉步維艱
這些選項沒有所謂正確答案,既然沒有正確答案,就考試的觀點來看,怎麼選都無所謂
可是正是因為沒有所謂正確答案,才讓人更難做出抉擇吧

「那時我不知道愛是單行道,如今我知道了。
愛,像是敬意,不是得來的東西,而是付出的東西。」─Gregory David Roberts

沒有留言: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