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 星期日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便再也沒有回頭的可能
物質將被引力影響,拉伸延長成義大利麵的樣子,然後墜入奇點
我們不考慮黑洞內部,到底是奇點還是奇環
當然也不考慮從視界事件外面看進去的角度,我想討論的只有「拉伸」行為

這像是在寫程式時,我們要傳遞資料至不同端點時會做的事情
可以說它是Serializer或是Marshaller,,都是將資料轉換成字元陣列
如果黑洞是Serializer或Marshaller,那當前人類假設的白洞,便不在奇點另一頭
依照寫程式的習慣,通常會遵守單一職責原則設計
也就是說,當黑洞的功能是Serializer或Marshaller,它便不具有IO的功能
可是在白洞的概念上,卻是IO

當然不是說不能這樣設計,而是當系統複雜時,依循某些準則設計會比較好維護
系統簡單時,那就不用使用過多的準則,簡單做就可以
但如果是這樣,是否又意味著這個宇宙被創造之初,就是以簡單的概念存在呢?
那麼為什麼至今人類仍然對這個宇宙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是因為我們把它們想的複雜了?又或著是什麼?


沒有留言: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