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


這兩天我重新想了一下關於物極必反的概念
概念是沒有錯的,可是我思考的問題是我之前所舉的例子
例如:喜極而泣、悲極而歡之類的
所以物極必反,表示正向超越了極限,會呈現反向,反之亦然
以「喜極而泣」這個例子而言,問題出於「開心和悲傷為什麼是相反的情緒」

這就是我的問題,為什麼開心和悲傷是相反的?
為什麼「忿怒與悲傷」、「開心與嫉妒」或是「無奈和興奮」卻不是相反的情緒?
我們到底是怎麼去定義情緒這件事的?
抑或是「喜極而泣」只是一種現象,而不是一種物極必反的實例?

仔細思考一下,所謂的喜,就是高興、開心的意思
當高興到了極限的時候,必然會變成「非高興」
也就是所以不是高興的情緒都會被視為「非高興」
那悲傷是高興嗎?不是,所以它也歸類到「非高興」的群組
可是這樣看起來,「喜極而泣」還是屬於物極必反的表現
只是悲傷並不是「高興」的物極必反的全部,而是其中一種而已
畢竟所有非高興的情緒都可以是高興的物極必反

當我這樣做結論的時候,我又看到一個故事,一個莫比烏斯環的故事
我又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物極一定必反嗎?」
因為沒有極限、盡頭,自然不會有極點,更沒辦法超越極點,產生反向的表現

沒有留言: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