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最近一部新的電影要上映了,叫「悟空傳」
我知道這部電影的來由,是在Youtube上看到關於這部電影的主題曲
聽完歌,看完預告,感覺又是一部把西遊改成愛情故事的電影
後來搜尋一下,它是一部由小說改拍成的電影
於是我決定先看小說,因為根據經驗,改拍小說的作品都只掛名,內容跟書天差地遠
我花了一天把小說看完,然後又回去重看預告,跟我預期的一樣
電影又亂刪亂改一堆東西,跟原著要闡述的東西完全不同

然後,我發現到現在的電影有一個更奇怪的現象
這現象是這樣的,就是不管劇情是怎樣,愛情總會占這部電影的百分之八九十
我很好奇,如果把愛情抽掉,這些電影是不是連十分鐘都演不下去?
電影「悟空傳」就是這樣,看預告就大概知道內容又是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愛情戲
可是我也說了,原著並不是,至於原著是怎樣,我覺得你要自己去品嚐
有些事情聽別人說上百次,也不及自己親自體驗一次,不是嗎?
但我可以說的是,這是一部諷刺小說,但又不像魯迅的阿Q正傳
這是一部從頭悲劇到尾的諷刺小說

後來想想,其實原本吳承恩寫的西遊記也是諷刺小說
只是隱晦地讓人難以察覺而已
不過我也是在看完悟空傳小說之後,才發覺這件事的

當然,我也不是說愛情是錯的,或是愛情是不對的
而是這世界好像一直在灌輸人們愛情是很重要的,是你人生的一切
可是事實上並不是啊,又或是剛好寫這部戲和拍這部戲的編劇個人主觀意識
按照我前面所提,這同時也表示天下很多編劇和導演都這樣,不是嗎
但話說回頭,拍電影大部分都是想賺錢,如果不拍些合乎大眾口味的電影,大概也沒票房
悟空傳就是另一個在這樣情況下的犧牲品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悟空傳」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