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趁著大雨,我到外面走了一遭
我喜歡雨,也喜歡在雨裡面,不論大小
因為我覺得雨能為我帶來平靜,也有助思考
 這次,我想了一些關於時間軸上的問題

科學上有著「一人一時一地」的定理,不過那是就現在而言,未來未必還在
這句話是說,一個人在一個時間點,只能出現在一個地方
也就是說,每一個人在每一個時間點的某個地方是唯一
不過我後面也說了,「那是就現在而言」,這又是什麼意思?

近來,有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關於「穿越未來」、「回到過去」的技術
其中利用到的不外乎兩點:「黑洞」、「速度」
這兩點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我先提關於速度的部份

有科學家假設,以光速作為基準,若當我們以超越光速行徑時,便可回到過去
這樣的說法在我的認知是不太合理的
就像古時候騎馬可能要花三天的路程,現在搭飛機可能不到兩小時
而搭我們搭了飛機後,我們真的有回到過去嗎?沒有,只是到達目的地的時間變短了
當然這樣假設可能不對,因為光速和超越光速有著我們想不到的物理變化

在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方程式中,我們可以理解「靜止質量」可以轉換成能量
簡單說,在這個方程式裡面,會把質量轉換成能量,而且是正比轉換
那質量哪去了?在科學上定義叫「消失」了
或許,科學家就是把那些消失的質量假設為「回到過去」的質量
而且還會為「現在」帶來許多能量

在做個例子,不過得先假設人可以自由的以超越光速的形式移動,並且不會轉成能量
找個人和你在太陽底下面對面,光正以光速照在你們兩人身上
而你以超越光速的形式往另一人右邊移動,那麼,對另一個人而言,他會看到幾個你?

當你的移動速度超越了光,對光而言,它「可能」還感覺不到你已經消失
因此,假設光有眼睛的話,「光」是看得還沒移動的你
可是當光真正打到那個「還沒移動的你」時,卻會穿過去,因為你早已不存在
也就是說,那個還沒移動的你,是無法藉由光的反射到另一人的眼中
所以到後來,另一人還是只能看見一個你,不會看到兩個

再來談談質能互換方程式
剛剛提到「靜止質量」 可以轉換成能量
那一定會有人問:「那『動態質量』是什麼」或是「有『動態質量』嗎」
正確的說,沒有。因為全部轉換成能量了,也就是光子在移動時,其靜止質量為零
那也就表示,光如果是靜止的,那必然會擁有質量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