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昱伸負責人,賴俊傑:「錯就錯了,不要再多說。」

這一個月來,都沒寫過任何一篇日誌
雖然這之間也曾想過這個問題,不過卻還是一直沒有動手
老是說研究忙,有時候真的忙,有時候則是順口

好一陣子沒有看新聞了
或是說,從高中畢業後就沒有看新聞的習慣了
不在家的時間變多,沒有開電視就沒有看
也懶得花錢去買報紙來看,開電腦的時間更不會無聊去看
於是,現實生活資訊離我越來越遠

直到前幾天,我才聽實驗室的人在說什麼東西不要喝之類的
我才知道最近台灣也有這樣的有毒添加劑在食物裡面
然後才開始逛網頁新聞,看一下相關的資訊
因此,我看到了開頭的那句話
與其說是看到那句話,不如說是在做了之後還能說出那句話給我的感覺

或許在大多數的眼光去看這個人做了這件事後而說的這句話,還是會覺得很生氣
而在我看來,我會認為他很有氣魄,真的
雖然接下來等著他的只有死刑,卻還能如此坦然
勇於認錯這件事情實在太困難,尤其是長大之後更甚

小學時蹺課被查到,老師在課堂上直接詢問哪些人蹺課
那時我可以毫不猶豫的站起來,當然免不了一頓罵
可是現在翹一堂課,都會試著去找好多的藉口去抵免這樣的責難
所以有時候長大未必是件好事,懂得太多,藉口也多

我以前一直在想,人死了就可以什麼都不管了
所以總希望時間能過得快一點,然後老去、死亡
但最近卻變了,我變得不想死,想要永恆的活下去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一種貪婪的欲望,我沒什麼好反駁的

只是我在想,只要能一直活下去,也許可以再看到更美好的東西
想著想著,我就想獲得永恆的生命,繼續看著這個世界,即便面貌老去也無妨
若當我獲得不死的時候,一個年頭一個年頭的過
發現身邊一個個稱的上「朋友」的人,卻一個個的衰老死去時,我想我會很難過吧
如果要換得不死的生命,得用不斷地難過作為代價的話,也不過是剛好而已
畢竟用永恆的生命去體驗更多的美好,當然也會體驗更多的哀傷

所以回頭想想,用有限的生命去體驗有限的美好和哀傷,是不是也剛好而已?
差別只在於,時間對於不死的人沒有任何意義,他可以盡情的揮霍
而有限生命的人,卻得無時無刻的把握任何一點時間
總覺得,在有限的時光內要獲得美好已經不容易,還要面對許多的難過
卻還要把握每分每秒的時間去體驗,沒有絲毫的時間可以放空自己
這樣的人生,也真的活的太累了些

所以,真的要我選的話,我還是會選擇永恆的生命
雖然每次短暫的難過都會帶來極大的傷痛,更何況會無限次的來襲
可是,我還是不希望過得這麼累
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可以選擇的前提之下

最近,沒有看到什麼名句
就這樣結尾吧。

「那麼愛去哪裡了?」−太空孤航「哈奴斯」 去年十一月多,我看到一個介紹黑洞的影片 老實說,裡面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我所知道,也理解的 只是有一個部分,又重新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而那件事,是關於物質進入黑洞的過程 在視界事件之前,光與物質皆有逃脫的機會 一旦過了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