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


這兩天我重新想了一下關於物極必反的概念
概念是沒有錯的,可是我思考的問題是我之前所舉的例子
例如:喜極而泣、悲極而歡之類的
所以物極必反,表示正向超越了極限,會呈現反向,反之亦然
以「喜極而泣」這個例子而言,問題出於「開心和悲傷為什麼是相反的情緒」

這就是我的問題,為什麼開心和悲傷是相反的?
為什麼「忿怒與悲傷」、「開心與嫉妒」或是「無奈和興奮」卻不是相反的情緒?
我們到底是怎麼去定義情緒這件事的?
抑或是「喜極而泣」只是一種現象,而不是一種物極必反的實例?

仔細思考一下,所謂的喜,就是高興、開心的意思
當高興到了極限的時候,必然會變成「非高興」
也就是所以不是高興的情緒都會被視為「非高興」
那悲傷是高興嗎?不是,所以它也歸類到「非高興」的群組
可是這樣看起來,「喜極而泣」還是屬於物極必反的表現
只是悲傷並不是「高興」的物極必反的全部,而是其中一種而已
畢竟所有非高興的情緒都可以是高興的物極必反

當我這樣做結論的時候,我又看到一個故事,一個莫比烏斯環的故事
我又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物極一定必反嗎?」
因為沒有極限、盡頭,自然不會有極點,更沒辦法超越極點,產生反向的表現

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剛剛在打掃家裡的時候,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名詞,叫「五迷」
是現在人對於五月天歌迷的一種簡稱方式
我不是,我對五月天沒興趣,即使他們從我唸國中的時候就存在了
小時候會聽他們的歌,會喜歡聽是因為有共鳴

五月天賣的是一種叫做「青春」的東西。賣給誰呢?主要客群是「五迷」
可是這樣說,還是太過籠統,因為我並沒有去定義五迷倒底是一群怎樣的存在
只是單純的說了一個名詞,就像我說:「我們的產品主要是賣給男性」
「男性」我們明白,可到底是哪類型的男性?是年紀大的?有錢的?或是特定職業的?
所以我需要去定義,定義得越清楚,就不容易混淆

在定義之前,先討論一個問題。數學有哪些證明方式?
正常情況下有三種:直接證明、反證和數學歸納法
我們是否能套用在定義上?就是我們藉由所賣的產品,來推論是什麼樣的客群會購買
也就是所謂的反向定義法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直接去定義「五迷」,那就是直接定義法

前面提到,他們賣的是青春,這東西會讓你對「青春」的話題產生共鳴或是回憶
這沒什麼不好,也沒什麼不對。就像有人看暮光之城看到感動落淚,也有人覺得很無聊一樣
會產生共鳴的情況,多數是人剛好處於那個情境
這情況就跟聲音與物體產生共振是相同道理,在特定頻率下以更大的振幅產生震動

會與青春產生共鳴的,有哪些人呢?必須是得經歷過青春的那些人,可誰沒有呢?是吧
按照這個理論來說,所有人都是「五迷」,不會有例外
是每個人都對五月天有共鳴嗎?沒有。所以嚴格的說,只有「有五月天陪過青春」的那些人
經過了第一階段的過濾,得到了一筆答案。可是這是確切的分類嗎?不是。
按照的過濾,理論上我應該也是被歸類在裡面,可是我對五月天一點感覺都沒有
可是你問我,上面提到我會聽他們的歌。是啊,是小時候,我沒說現在還是
所以第一次的過濾,還不是最真實的數據,我們再繼續分析

五月天陪過的青春應該也有十多年了,有些小孩都變大人了,當然還有一部分是小孩
小孩還在青春時,共鳴容易。大人呢?
大人總有很多現實要面對,有時候面對的多了,自己都不是自己了
可是這些大人沒有青春嗎?有啊,可是五月天對他們而言,應該要是回憶,而非共鳴
為什麼用應該?因為還是有大人會對五月天產生共鳴,所以用「應該」是理論上的意思
而當共鳴變成了回憶時,就失去共振的效果了

可是,還是有一部分的大人處於共鳴中,我們還沒歸納出結論
那到底,我們應該如何是歸納這些人呢?
在歸納之前,先提一個之前在新聞看到的故事,那是一個日本小學生寫的詩
詩的內容大致如下:

當鹿看見了獅子,本能害怕得想要逃走,於是牠逃走了
可是為什麼我們人總是被教導著,必須去面對自己所害怕的事物?

大人也會有不想成為大人的時候,大人不想成為大人該怎麼辦?逃避啊
通常,人總會逃去充滿自己回憶的地方,或是乾脆捨棄大人的包袱變成孩童
而回到了孩童,他們想起自己的青春,想起的就是當年與自己產生共鳴的五月天
逃避沒什麼不好,不逃避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就像那個日本小學生講的一樣

如果是我要逃避,我會逃去哪?我小時候的的共鳴是什麼?
我唯一想得到的是布袋戲,它陪伴我長大。不過更正確的說,是它讓我長大
每個角色,每個故事,經過仔細思考都能讓人成長
我在看布袋戲的過程,和這些角色、事件一同做了選擇
可惜我只能看到他們選擇的結果,而不能看到我的,畢竟不是每次我的選擇都和他們一樣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在很久之前,以素還真和寂寞侯要殺六禍蒼龍的那個時期
那時我覺得,寂寞侯做了對的事。你問我哪件事做對了?就是讓三口劍自殺那件事
而那時我也覺得,要做就要做的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沒有任何人可以承受失敗的結果
所以從那時候起,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想法跟寂寞侯比較接近
可是,這個狀況只到剛剛為止

我剛剛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個老問題,為什麼霹靂布袋戲總要有那麼多悲劇
三口劍和月神、劍之初和玉辭心、霽無瑕和殊十二、妖應封光和殢無傷,諸如此類不可勝數
於是我想創在一個角色在裡面,一個可以拯救或是避免悲劇的角色存在
原本的想法,是一個不加入正道維護武林,也不涉入霸權爭奪的角色
可後來想想,如果今天成全了霽無瑕和殊十二,魔佛沒消滅終究是後患,正道會說你不是
再來,如果成全的三口劍和月神,萬一六禍蒼龍國運沒斷,正道也會說你不是
不過剛好的是,我一時間找不到成全哪一對會讓反派說這個角色不是的

不管想救人還是想成全,看起來都不免要涉入
而已經涉入,也一直試圖拯救和避免悲劇的角色,就是素還真了

很奇妙,很多事情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
寂寞侯和素還真在做事策略是完全迥異的
一個是犧牲一切,也要百分之百的成功。一個則是為保全一切,同時試圖提高成功率
多年前,我覺得我是前者。多年後我發現我是後者
到底是多年前的我沒想清楚,還是多年後的我改變了思維?我不知道答案

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還記得「物極必反」在講什麼嗎?
如我之前所說,像是喜極而泣,悲極而歡之類的,我稱這類為「物極必反」的表現
那如何用英文去表述「物極必反」這樣的行為?
也許你可以用十到二十個單字組成的一句話來形容它
可是我剛剛卻想到了只用一個單字就可以表達這句話,那叫「overflow」

Overflow是什麼意思?這是寫底層程式的人經常會聽到的一個字
指的是一塊記憶體空間,存放了超過這塊記憶體容忍的極值,最後則回歸成另一端的極值
當你是一個unsigned char,其記憶體最多只能存放0至255的值
若你要存入256這個值時,記憶體會存成0,當要存入-1,記憶體則存成255
因此,用「overflow」這個字來形容「物極必反」,對我來說很貼切

那麼,這裡有個問題出現了:「如何判別是否overflow?」
以程式的角度來看,只要設一個在CPU設一個旗標,當發生overflow,將旗標設為True即可
可現實世界沒旗標那東西,你要怎麼判別一樣東西是否overflow?
以情緒來說好了,你怎麼知道這個人的眼淚,是高興的眼淚,還是難過的眼淚?

再以多數人最喜歡聽到的例子:「愛」
當一個人不再愛任何事物的時候,他到底是愛所有的事物,並且「超越」了愛的極限
又或是他單純真的不愛任何事物,並且「到了」極限?我們到底該如何去分辨?

這是我現在遇到的難題,當越過了極值,到達另一個極值的時候
該如何判斷是處於overflow前,還是overflow後?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那晚,有人問我在想什麼
我說只是在發呆,什麼也沒想
至於那時真的什麼都沒想嗎?那倒也不全然是這樣

我想起了火鳳燎原裡小孟說的話:「為何有幸,一定要有不幸?」
然後我又想起陳之藩在「謝天」一文提到:「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那就謝天吧」

活到現在,這天下絕大部分的人一旦和我分開了
我想這輩子大概就沒再見的機會了,而我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在生活的
就像國中同學畢業後,除非唸同所高中,不然也很少會有聯絡
當然也有感情好到不管在哪裡都會持續聯絡的朋友
至於我,已經習慣分開後就不再聯絡
為什麼呢?之所以會分開,表示還有另一個新的生活要展開
又怎好意思作為別人展開新生活的絆腳石,於是選擇用感覺不到的速度消失在他們的生命

一開始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寂寞,有點難過
可後來就習慣了,什麼空虛啊,孤單之類的情感都慢慢不見了
我還是有難過的情感,只是在這件事情上面已經沒感覺了

然而,總會有些意外
畢竟那些已經分離的人,我這輩子再也沒想過再見上一面,連想都沒想過
我不知道到底是我要拋棄那些過去,還是其他什麼的想法
總之,我總是對過去的事情沒那麼執著
但嚴格的說,到底是「沒那麼執著」還是「不在乎」,我不是那麼明確

看到Facebook上,提醒我幾年前的貼文,裡面包含了一張明信片  我打開位於左手邊最上層的抽屜,裡面有三張明信片,三張都是同一人寄來 其中一張,就是Facebook提醒我的 我把三張明信片都拿出來,在手上端詳了一陣子 他們分別來自2016的日本,2017的冰島,以及2018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