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工作越忙,理當沒有什麼閒暇時間去想其他事情才是
最近為了案子,早上進公司,出公司已經是超過十二個小時以後的事了
這中間,我不時會想起以前還跟芳芳在一起的日子
不是想念她,而是想念有人陪伴在身邊的那種感覺
這種話聽起來很無情,可是我想念的,單純是那種有人在身邊相處的感覺
很多時候,當你嚐過甜頭,你就很難再回頭了
對我這種已經一個人過了二十幾個年頭的人,尤其如此
即便把自己全心全意地置身於工作中,卻還是會浮現這樣的念頭
我在想,兩個人能相遇,甚至能在一起,需要感謝多少人事物?
如果要追本溯源,那得感謝的東西可多了去
連那些不應該被感謝的東西,你都必須一一去感謝
什麼叫做「不應該感謝的東西」?你會想說,哪有什麼是不應該被感謝的?
人與人會相遇,有多少因果關係
你覺得你們會相遇,是因為什麼?因為他和你剛好在同一塊土地?
如果你這樣覺得,那再想想,是什麼使你們在同一塊土地?
可能是家庭因素,也許是環境因素,也許是歷史因素
也許有那麼一場天災讓你們在一起,所以你們要感謝那場天災嗎?
但若那場天災死了上千萬人,你若感謝天災,豈不是把自己的快樂建於他人痛苦之上?
再想想,如果把天災換成了戰爭,你又要感謝那場戰爭和發動戰爭的人嗎?
所以,因為人們受道德的束縛,總會去忽略那些存在
可是那些存在卻也是造成你們相遇的結果,怎麼可以不去感謝呢?
陳之藩在「謝天」一文說:「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那就感謝天吧。」
這篇文章只用了一個「謝天」來總結,是很聰明的作法
因為這樣就不需要去一一的感謝所有的事物,連同那些我們認為不應該的
他把「應該」和「不應該」都包在「天」這個集合裡面,就這樣呼攏了所有人
所以我突然不明白到底該不該去感謝
因為當我明白感謝的背後有著那麼多東西時,感謝頓時變得難以做到
我不能像陳之藩一樣含糊,不能僅用一個謝天帶過
可是如果不籠統的謝天,卻又要面臨向那些不應該道謝的人事物道謝
回到頭來,還是只能捨棄道德了嗎?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只問今朝,不問歸途。」
以前對死亡其實沒什麼感覺,我指的是自己的死亡
就是那種「即便明天要死,那就去死吧」這樣子
可是最近一兩個月來,我已經沒辦法這樣看待自己的死活了
我突然害怕自己的死亡到來
與其說是害怕,不如說是不想在這個時間點看到自己的死亡
很久以前提過,人之所以會害怕,源自於無知
害怕死亡也是表現出對死亡的無知
而現在坐在電腦前面打字的我,明白死亡是什麼,因此並不是害怕,而是「不想」
人對於「不想」,或是「不願」都是對於現在的持有物有所「依戀」所致
可我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依戀什麼持有物而不想死去
還記得很多年前,我第一次看Walter Bruce Willis演的「世界末日」
在最後他一個人留在行星上手動引爆核彈,那一幕對我來說就好像剛剛一樣
看過那一幕,我就一直覺得自己如果真的哪天要死去,就應該像那樣死的有意義
可是不知道曾幾何時開始,對於死亡卻開始無所謂,而現在則變成了不想死去
大概是生活比以前自由,從學生變成了上班族,不用整天被拘束在書桌前
接觸的東西變多了,世界對我來說好像變大了,雖然它未曾真的變大
也許,我所依戀的就是這些我未曾接觸的一切
然後心裡就浮現一個聲音說:「也許,這樣活著也不錯吧。」
「世上的一切從來就不是我們選擇的,而是他們選擇了我們。」
訂閱:
文章 (Atom)
看到Facebook上,提醒我幾年前的貼文,裡面包含了一張明信片 我打開位於左手邊最上層的抽屜,裡面有三張明信片,三張都是同一人寄來 其中一張,就是Facebook提醒我的 我把三張明信片都拿出來,在手上端詳了一陣子 他們分別來自2016的日本,2017的冰島,以及2018的...
-
一句「不動如山」,說得容易做的難 有多難?心不動有多難,不動如山就有多難 久沒有寫東西,腦袋裡連一句話都整不出 很零碎啊,零碎到不知道該怎麼去拼湊 有時候在想,那就乾脆擺爛不要寫就好了 可是內心總是告訴自己,不應該就這樣停下來 因為要是真的停了,就再也動不了了...
-
好幾個月之前,吃飯的聊起了電影,有人問我一代宗師你看得懂嗎? 我說我還沒看過,但應該很好看吧,直到昨天晚上我才又想起了這件事 不過因為晚了,所以到今天早上才看完,事實證明我沒猜錯 至於短短兩個小時裡面涵蓋了多少內容,這也倒不是隻字片語講得完 每個人看一部戲所著墨的...
-
同一張專輯聽啊聽的,如癡如醉 打了一封英文信,打上了英文的地址 不過,是一個電子信箱的地址 而且也不是寄給外國人看的 那為什麼我要用英文寫信? 某些話,我實在無法用中文表達出來 並不是說我沒有那個能力,而是我做不到 或許,正因為是彼此熟悉的語言 表達出來,或許更顯得情感的露骨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