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我說,世上的一切是圓也是緣
有封閉的圓,也有開放的圓。但緣,一定是在開放的圓才存在
但是,很難找到一個封閉的圓,又或是它到處存在
這聽起來很抽象,不過講完之後,應該就能稍微理解了
你有得有失,別人亦有得有失,而再一個別人也是這樣
如此循環,一定可以找到一個圓
你所施予的,最後也會以另一個形式回到自己身上
也許佛家說的因果循環,或許就是這樣的道理吧
那你問我:「那緣呢?」
這樣問我,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人與人之間,不就已經是緣了嗎?
當然,人不可能僅限於一個圓而已
每個人都會是多個圓的一個點,但卻因此讓每個圓有個連接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存在著「六度分隔理論」吧
那什麼又是封閉,什麼又是開放?像上面的例子,就是一種開放的概念
那封閉呢?封閉是一種自給自足的概念
提到自給自足,也許會想到生活在自然中,不依靠他人而生活下去
但這並不算,即便在自然,也和那食物和水有循環,那依舊一個圓,只是比較小
那你又問我什麼是自給自足,只有無生命的礦物才能自給自足
因為它無需求,自然也不會有回饋,這才是沒有圓的自給自足,既沒有圓,自然沒有緣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還記得,以前常常在問自己一個問題:「該記一個人的好,還是壞?」
後來某天在吃早餐的路上,心中突然告訴我:「記他的好。」
我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得到這個結論,那時我在走路,精神全集中在路上的交通
根本無暇進行推論,但就是跑出了這個結果
不管怎樣,至少有結論。而從那時開始,我開始學習只記一個人的好
人不是機器,不是裝個Filter就可以過濾所有想過濾的東西
情感也不是數學,更不可能正負抵消就沒事了
其實很多事情早就都出問題了,只是大家都當作沒看到
與其說沒看到,不如說無法過問,或是問了也得不到答案
人與人的相處就是這樣,很多時候不是三言兩語講得清的
前幾天吃完涓豆腐,再往停車場的路上
我看路上的樹,樹上的葉在動
突然想起關於佛學的一句話,他說:
風吹葉飄,是樹動還是風動?都不是,是你心動。
以前,我常聽這句話。甚至聽前半句都可以答下半句
可是,我始終不明白心動跟風吹和葉飄有什麼關係
可現在我懂了
用眼睛去看,風吹了,葉也飄了,兩者都動了,可為什麼卻說是心動
心在哪,你就在哪。心動了,才會注意到心所在之處的變化
所以在風吹葉飄之前,若你有心,則動心,若無心,則萬生萬物皆不動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在我工作桌上,有電腦、筆還有一堆計算紙
常常會拿著筆在紙上寫東西,有時是練字,有時就只是單純想在紙上亂寫亂畫
最近最常出現在紙上的,是一串數字,叫「1234」
就只寫那麼四個數字,一直重複、重複再重複
這串數字沒有五,也怎樣都走不到五
話說,年紀越大,就越懶得玩遊戲,可是遊戲的數量卻越來越多
簡單說,就是看到便宜就想買,卻發現自己沒時間玩,或是懶
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所以到後來都連買都懶
除了真正劇情好的遊戲會買來看之外,其他再怎麼特價好像都吸引不了我
可是啊,每一款吸引我的遊戲,結局好像都不怎麼好
正確的說,我經常被一種劇情吸引住,就是關係「命運」的類型
主角從故事一開始,就背負著創造者給他的命運,然後按照寫好的劇本前進
一路到底,都只是照著劇本走而已,沒有絲毫的改變空間
也許故事中他們以為是自己想這麼做,可是在外面的我們卻知道並不是這樣
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像遊戲的主角一樣這麼自以為著?
「神的沈默,一直是信仰者的最痛。」
訂閱:
文章 (Atom)
看到Facebook上,提醒我幾年前的貼文,裡面包含了一張明信片 我打開位於左手邊最上層的抽屜,裡面有三張明信片,三張都是同一人寄來 其中一張,就是Facebook提醒我的 我把三張明信片都拿出來,在手上端詳了一陣子 他們分別來自2016的日本,2017的冰島,以及2018的...
-
一句「不動如山」,說得容易做的難 有多難?心不動有多難,不動如山就有多難 久沒有寫東西,腦袋裡連一句話都整不出 很零碎啊,零碎到不知道該怎麼去拼湊 有時候在想,那就乾脆擺爛不要寫就好了 可是內心總是告訴自己,不應該就這樣停下來 因為要是真的停了,就再也動不了了...
-
好幾個月之前,吃飯的聊起了電影,有人問我一代宗師你看得懂嗎? 我說我還沒看過,但應該很好看吧,直到昨天晚上我才又想起了這件事 不過因為晚了,所以到今天早上才看完,事實證明我沒猜錯 至於短短兩個小時裡面涵蓋了多少內容,這也倒不是隻字片語講得完 每個人看一部戲所著墨的...
-
「成熟點,忘記那些不應該屬於你的記憶吧。」 從以前就一直在尋找某些東西 而我是直到最近才發覺這件事情,我指的是「尋找」這件事 不過對於尋找的東西,卻一直相當模糊,因為我也不清楚 這一兩天覺得,是時候該對尋找的事物有明確的定義了 我在找的東西,曾經以為是一種力量 不管是武力上的,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