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十一月二十九日,Michael完成了人生大事

我坐在席中,腦袋想著一件事,那是「生與死的距離」
有人說「世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眼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我在想,如果按照我之前所做出的結論,一切都是一個循環的話
那麼生與死的距離如果是以起點來看,那只要轉個身就到了
但,如果已經在某一個方向上行徑的話,那得走多一點

不過那句話想講的,是兩個不同的基準點
簡單的說,如果生死一個圓,那句話講的是兩個圓
每個人的生死都是獨立的圓,不會相互干涉
也就是說你的生死都在自己的那個圓上,而不會走到別人的圓上
因此這樣的距離可以稱為無限遠,因為永遠無法到達那個點
那後面那句話的距離呢?我不知道,因為關於「愛」的事再也無法證明出任何答案

說實話,這個夏天似乎有點長
都十一月底了,天氣還是這麼熱,偶爾還是得開個電扇
還記得去年同時期的時候,那時梔子花香都不知道跑哪去了
今年卻到現在都還可以聞到,真是怪了
一年也就那麼一次冬天,隨著年紀的增長,冬天卻跟著縮短

很多時候,當我奮力的在為一個問題找答案時
就在幾乎快找到的那一刻,一個回頭,我卻忘了當初的問題是什麼
連帶著那些過程,和那幾乎浮現的答案一同消失
畢竟,根消失了,建立於根上的一切跟著消逝也沒什麼稀奇的
在消失之後,我卻一樣也找不回,好像不曾存在過一樣

老實說,這樣的狀況還發生不少次
只是從來沒在當下找回來過,當我找回時,已經又過了好些時日了
可那問題到那時候就已經不再是問題了,找回似乎也沒什麼用
是不是當下看得很重要的東西,過了一段時日後,回頭再看就會覺得其實也沒什麼呢?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我在Twitter上看到那麼一段話,他說:

只有小孩子在交情變差的時後會去問對方說:「你是不是討厭我了?」
如果是大人,則會很有默契的相互疏遠

想想這句話,好像真的是這樣沒錯
正因為如此,到最後就會變得什麼都不是
甚至會開始懷疑彼此當初是為什麼會在一起
如果一直都像個小孩那該有多好,你說是吧
這也許是為什麼大人一旦交情變差,就一輩子都再也不連絡的原因吧

每次看到小孩子,都覺得如果他們可以不要長大該有多好
有些事情或許就應該停留在那一刻,才會有它該有的美感
然後聽著他們的童言童語,那是很純真的話語
那種不戴面具,只帶情緒的言語,是現在的我一直很嚮往的
人總想往嚮往的方向走去,可是越是長大,越發現自己沒那個勇氣和毅力
就像大人想過得像小孩子一樣任性、天真一樣

這讓我想起那天在Pamela家烤肉的事情
和那兩個小孩子相處時的感覺,就是很直接,沒有掩飾
那天問了很多問題,那些問題都是用小孩子的觀點問的
我沒辦法回答,也許正因為是大人,所以才沒辦法回答
不過即便我用大人的方式回答了他們,他們也不能理解吧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還記得,我這些年從小到大的那些夢境
大多數都是為了把我困在夢中,不讓我醒過來
一開始,夢境是被動的,只是單純建立一個四面圍牆,怎樣也繞不過
單純讓我在夢中走不出去,就在那路上繞啊繞的
到後來我在夢境覺得呼吸困難,很痛苦,就這麼突然從夢中驚醒
發現棉被就這樣蓋著我的臉,讓我無法呼吸

這樣的夢一連做了很多年
後來,我學會了在夢中醒著,也就是我知道自己在作夢
換句話說,我已經可以決定自己是否要繼續待在夢中
所以當我發現又處於那個想把我困在夢中的夢時,我就會強迫自己醒來
就這麼又過了好些日子,那個夢再也沒出現過

又過了些日子,我又做了夢,夢境的畫面是不一樣的
變成了迷宮,我繞了很久,走不出去
後來,我一樣用老方法強迫自己醒來,不讓自己困在裡面
讓我困在夢裡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

擺脫了一個,又來了一個,雖然夢境畫面不同
可目的都是一樣,都是為了困住我,不讓我醒來
從最早的越不過的圍牆、到走不出的迷宮、再到在迷宮中像獵物般被追殺
那個夢一直在進化,由被動化成主動

直到最近,我發現夢變得更無法預測了
那個夢偽裝成和一般的夢境一樣,像是一個故事劇情的夢
我以為是一般的夢,就讓自己斷了醒著的意識睡著
然後當我一斷,夢的偽裝就脫落,馬上試著將我困住
好幾次、好幾次,到現在我再也沒在做夢時切斷醒著的意識

這個夢像是有生命,也會學習,多年來我從未擺脫過它
又或是說,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一定在我意識中生存著
只要我沒放下那部分,我就會一生背負著這個夢
說是要對症下藥,可是只知果,卻找不著因也沒法根治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回台灣好一陣子了,說是步上軌道嗎?好像也就那個樣
不過回台灣之後,我就一直有件事很掛心
就是Pamela回國之後給我的臉色一直都不是很好
我以為是我的錯覺而已,所以後來沒特別在意
直到過生日那天中午去吃飯,我才知道原來那種不協調感,不是錯覺,是真的

後來我找Terry談了這件事,Terry把那個過程告訴我
他說,我對他和Ben開的玩笑很酸、很毒、很白目
雖然我並沒有對Pamela本人這樣開玩笑
可是,當下就四個人,那種玩笑的感染就容易被放大
而Pamela並沒辦法接受那種我跟他們開的玩笑,因此就對我產生反感
當然,這件事情也是後來Austin重新確認過,才證明那不是我的錯覺

所以,後來我還是選擇了老作法
既然惹你反感,就是「人不入你眼,話不入你耳」
就像明天的九份旅程,我也是硬生生直接取消,沒有理由
原本我也取消了12/06的龍都酒樓
可後來,Austin用了一個我無法拒絕的理由讓我無法不去

Austin跟我說,他在跟Pamela談的時候,有去幫我解釋些什麼
後來我跟Austin說其實沒什麼好解釋的,我向來不向任何人任何誤解
被認為是怎樣,那也是自找活該
更何況,一旦有誤解,難道是三言兩語解釋得清的嗎?
與其如此,不如就把誤解放在那邊發酵,這是我的習慣

就像我也曾經誤解別人,我也沒聽任何解釋
就任其發酵,誤解就這樣像結石一樣越來越大
直到那誤解大到觸及「那人在我心中的美好」的回憶
我才知道我錯了,錯得離譜,可那誤解早就不知道該如何消除了

那之後,我就不再解釋別人對我的看法或是誤解
我知道我該去贖罪,這是我對曾經對別人造成的傷害
或許只有讓別人對我造成傷害,才能稍稍消除我那顆「對人誤解的結石」
這過程難受嗎?其實沒什麼感覺,可能我對情感這東西有些麻痺了吧

Austin問我說:「你願意為了這種誤解失去朋友嗎?」
其實我當下想的是:「如果是朋友,就一定深信到底。」
可我沒那麼回答,我給他的答覆是:「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我是為了他好。」
為什麼說是為了他?那是因為引人反感,勢必不想「見那人身,聽那人語」

我只不過,如此而已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這趟從日本回來,真的放下了一些事,也讓自己從局內走回了局外
回到本該屬於我的位置上,感覺一切都好多了
所有之前存在的迷惘突然都消失,好像一切都不曾有過
於是,當我看見那些個依舊執迷不悟的人時
我先是笑了,然後動了個念頭,四個字:「趕盡殺絕」

也多虧這次的旅行,我才發現我很習慣去照顧別人
到底,我又是出自於什麼樣的心態去做這樣的付出?
又為什麼如此心甘情願,不求回報的付出?
這些問題我無法回答,不過倒是讓我想起了那麼一句話

「得之於人者太多,而付出於己者太少。」

那麼,又是發生了什麼讓我發現到這件事情?
是那晚Terry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對女孩子的關心是不是多了些?」
我還記得那時我回答:「是朋友才會多點關心,你可沒看過我關心其他女孩子吧?」
直到這時我才明白,在別人眼中,我給予的關心似乎多了些
而似乎只有我自己一個人還不明白而已
可是,即便現在明白了,也不會改變我的作為
所以是否明白,好像又不是那麼重要了

那麼,探究一下為什麼我會這麼習慣付出好了
說實話,還真不知道該怎麼探究起,沒頭沒尾的
我只知道,在我出社會之前,我從未對任何人付出過什麼
只是一味的受惠於人而已
大概又有人會問:「那時,你不曾想過要回饋嗎?」
那時,我不成熟,以為得到是應該,以為自願付出的都是傻子

那麼,現在是因為我成熟了,所以懂付出了嗎?
不知道,只知道越來越習慣而已
至於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付出,我也忘了
只記得剛開始,會因為付出得不到回報而感到難過和痛苦
久而久之,就不覺得有什麼了,也沒想過會有回報這回事


看到Facebook上,提醒我幾年前的貼文,裡面包含了一張明信片  我打開位於左手邊最上層的抽屜,裡面有三張明信片,三張都是同一人寄來 其中一張,就是Facebook提醒我的 我把三張明信片都拿出來,在手上端詳了一陣子 他們分別來自2016的日本,2017的冰島,以及2018的...